自古以来,王朝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明朝也是如此,随着崇祯帝上吊自尽,大明朝的江山也丢失了大半。虽然南京旧臣拥立了新帝,建立了新政权“南明”,但此时上位的皇帝弘光帝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根本无力恢复明朝的兴盛。

直到隆武帝朱聿键的登基,才让明朝有了中兴的希望,可惜的是,乱世之中需要的是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的君王,而隆武帝虽然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而这位南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他又是如何登基的?他在位时期又有着怎样的作为?

隆武帝本名朱聿键,字长寿,万历三十四年(1602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唐王府,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唐定王朱桱的八世孙,唐端王朱硕熿之孙,唐裕王朱器墭之子,总的来说就是正统的唐王继承人。

经过明成祖朱棣的削藩行动后,各地藩王手中没了兵权,也被禁止外出,所以他们大多数人每天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就是醉生梦死。作为藩王的子嗣,也是如此,就比如南明朝的第一位皇帝,福王朱由崧,也就是弘光帝。

在洛阳城还没有被攻陷之前,他也过着这样的生活,每天什么都不需要考虑,只用等着继承父亲的爵位,然后继续潇洒过完一生。

所以朱由崧在被南京旧臣拥立为新帝之后,作为纨绔子弟的他根本不会处理国事,只能听取身边大臣的意见,每天仍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毕竟其他的也不会。因此导致了他被冠上“昏君”之名,遭受百姓唾弃。

但朱聿键却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从十二岁就被囚禁在承奉司内,整整十六年,这是为何呢?

那是因为朱聿键的爷爷老唐王朱硕不喜欢自己的长子,也就是朱聿键的父亲世子朱器墭,他更喜欢自己小妾所生的儿子。

因此老唐王朱硕熿便悄悄将朱聿键父子二人囚禁在了承奉司之中,并且不给他们饭吃,想要活活饿死他们。

不过好在王府之中的一个名叫张书堂的小官吏见他们可怜,常常给他们送一些残羹剩饭,因此朱聿键父子二人才得以苟活了十六年。

所以相比其他的藩王子嗣,朱聿键的生活是最凄惨的。不过,他也没有浪费这十六年的时间,虽然身处牢笼,但朱聿键每天都埋头苦读,钻研儒家典籍,也正是因此,在将来登基后朱聿键才能有一番作为。

此时的老唐王年事已高,再熬几年或许父子二人就能重见天日了,但朱器墭的弟弟急着争夺爵位,将本就奄奄一息的朱器墭毒死了。
这样一来正好符合了老唐王朱硕熿的心意,于是他便打算取消朱聿键的世孙身份,封自己宠妾之子为世子。

但却被前来为朱器墭吊唁的布政使陈奇瑜出言制止了,陈奇瑜警告老唐王,此时世子死因不明,若是贸然改立继承人,恐怕朝廷会因此怪罪。

提到了朝廷老唐王也慌了,明朝藩王对于朝廷有着莫名的恐惧,且不说皇帝十分忌讳他们这群藩王做出什么小动作,单单是朝中的那些大臣一旦抓到把柄,轻则弹劾,重则就要给你定罪。

因此老唐王害怕日后朝廷怪罪,连忙将朱聿键立为了世孙,但在一年后老唐王就去世了,身为世子的朱器墭已死,自然就轮到朱聿键承袭唐王爵位了。

崇祯五年(1632年),身为世孙的朱聿键继为唐王,封地南阳。崇祯帝听闻他喜爱读书,于是便将皇明祖训、大明会典、四书五经、二十一史等书籍赐给了他,言外之意是让他好好读书,安安分分的做一个藩王,不要搞些幺蛾子。

当上了唐王后,朱聿键也没有沉溺酒色,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王府中建造了一座高楼,取名为高明楼,并且宴请四方学士,与他们共同研究学习。

在学习方面朱聿键十分刻苦,但在做事方面却不懂得低调,雷厉风行,也是因此在之后他又经历了七年的牢狱之灾。

他不仅因为宗室换授等问题与大臣们发生冲突,得罪了许多大臣,他还下令杀自己的两位叔父,福山王和安阳王,以此来为父亲报仇。

在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清兵大举入侵明朝,直逼北京,满腔热血的朱聿键主动上疏勤王,但却被崇祯帝拒绝,于是他便私自招兵买马,率领数千人的队伍北上勤王,丝毫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

朱聿键的这一举动着实惹恼了崇祯帝,因此在十一月,崇祯帝下令将朱聿键废为庶人,并且派遣锦衣卫将他关进了凤阳皇室监狱,改封他的弟弟朱聿鏼为唐王。

凤阳皇室监狱是专门为宗族子弟建立的,而朱聿键在这又度过了七年的牢狱生活。

相比于这次所受到的折磨,不让吃饭已经算是小儿科了,因为牢狱中的守狱太监向朱聿键收取贿赂,朱聿键不从,太监便用“墩锁法”来折磨他,将他折磨得生不如死。

那么“墩锁法”是什么呢?那是古时候专门针对女囚的一种刑罚,也是让清代宫女闻风丧胆的一种刑罚。

所谓的“墩锁法”就是用一个长一米,宽五十公分,高三十公分的木箱子让宫女蜷缩在里面,在木箱上有四个孔,用来锁住宫女的双手双脚。但是由于空间狭小,并且身体是蜷缩着的,长时间保持着一种姿势便会导致血液无法流通,四肢淤血,呼吸困难。

相当于睡觉的时候手都被压麻了,但却没有办法挪开,这种痛苦非常人所能忍受。

不仅如此,她们吃喝拉撒也在箱子中,因此排泄物得不到清理,身体萎缩溃烂,这样的酷刑残忍到令人发指。

所以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朱聿键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好在凤阳巡抚路振飞曾到狱中巡视,在与朱聿键交谈时有些好感,所以便派人对朱聿键特殊照顾。

之后路振飞便向崇祯帝上奏,指责狱中监吏有凌虐宗室的情况,并且请旨斩杀了欺凌朱聿键的陵监。

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而死,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大赦天下。在广昌伯刘良佐的奏请下,弘光帝才将朱聿键放了出来,并且封他为南阳王。

原本礼部想要恢复他的唐王爵位,但弘光帝不答应,并且下令将他安置于广西平乐府,但此时的朱聿键因为患病不能前往。

弘光元年(1645年),腐败不堪的弘光朝覆灭,清军攻破了南京城。被东林党人寄予厚望的潞王朱常淓在杭州代为“监国”。但是当清军杀到杭州时,朱常淓竟然没做任何抵抗,向清军献城投降了。

于是南安伯郑芝龙、巡抚都御史张肯堂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商议拥立朱聿键为“监国”。

其实所谓的监国只是一个名头,此时已经没有了正统的皇位继承人,都是在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拥立皇帝。

六月,朱聿键在福建宣布监国的二十天后便正式称帝登基了,改元隆武,简称隆武帝。

不过隆武帝的登基略显寒酸,北京和南京都已经被攻陷,所以他只能将福建布政司改称为福京,将布政司当做行宫,建造太庙、宗庙。

虽说隆武帝是位明君,但他也被郑氏家族架空了,因此南明朝的皇帝实际上没有什么威严,他们的存在只是成为百姓的精神领袖,成为各地军阀取得“拥立之功”的工具。

弘光帝也是如此,在登基的时候有着四镇军阀的支持,但他却无法命令这支军队,因为军阀们知道他是位阿斗,所以没有将他放在眼里。

而郑氏家族原本是海盗出身,横行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数十年,在崇祯初年接受了招安,如今趁着天下大乱,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扩大地盘。

隆武帝的登基离不开郑氏家族的支持,因此为了笼络他们,隆武帝为郑氏家族的太子爷郑森赐名为“成功”,并且将他任命为御林军都督,仪同驸马都尉。而郑成功也成为了郑家唯一的忠臣。

但郑家也像四镇军阀一样,仗着拥立之功傲慢无比,不仅公开售卖官爵,还大肆搜刮百姓,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超过了弘光帝身边的大臣马士英。

由于南明朝是按照血缘关系来拥立新帝的,所以没有指定的继承人,也是因此南明朝闹了一个两帝同朝的乌龙。

在隆武帝登基的同时,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与张国维等人在绍兴推举了鲁王朱以海“监国”,并且沿用“弘光”为年号。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在福建,朱聿键在福建登基的消息,所以闹出了明朝两位皇帝内斗的乌龙事件。

因为隆武帝和鲁王都是皇室宗亲,所以鲁王在得知隆武帝登基后并没有选择退位归藩,就算他选择退位,手下的大臣也不肯,好不容易得来的“拥立之功”怎么肯就这样放弃?

在这期间,隆武帝曾派使者携带赏银给鲁王传信,只要鲁王承认自己才是大明朝的皇帝,并且替他笼络浙江的臣子将领,就答应给他们加官进爵。

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这个条件其实已经很不错了,但鲁王手下的大臣张国维、王之仁却不肯,一旦答应,那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损失,毕竟他俩是拥立新帝的最大受益者。

于是鲁王便给隆武帝回了一封信,在信中鲁王称呼隆武帝为“皇叔父”,并且表示不愿意承认隆武政权,这让隆武帝大怒,当即便斩杀了鲁王的信使。

不过在清军的进攻下,鲁王无力抵抗,因此导致绍兴被攻陷,他也只能逃往海上避难。

此时隆武帝的处境也并不好,他面对着三方的压力,一方面受制于郑氏家族,另一方面还要提防鲁王的军队,最后还有清军的进攻。

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清军将领高进库率军攻克了赣州,如此一来,福建、湖南、广东等地的咽喉要地就被清军所占领了,南明朝岌岌可危。

无奈下,隆武帝声称自己要亲自北伐,想要以此来挽回颓势。但也只是说说而已,这位皇帝在郑氏家族的掌控下如同傀儡,而统领大军的郑芝龙只想占据一方,根本不理会这。

但隆武帝手下也有忠臣啊,那就是明朝老臣黄道周,这位老臣对隆武帝可谓是忠心耿耿,他见郑氏家族按兵不动,于是便自己主动请缨,替隆武帝北上抗清。

在取得同意后,黄道周自己出钱当军饷,仅仅只带了万两白银和几位弟子便踏上了出征道路,由于黄道周在福建颇有名望,所以百姓们纷纷加入了他的队伍,短时间内军队人数达到了近万人。

黄道周的这一举动让隆武帝十分感动,但他此时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无法给黄道周提供任何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援助,他能做的就是给这位老臣送去一道空白的委任状。

由于这支军队是没有经过训练的百姓组成的,毫无战斗经验,再加上黄道周那投身于清朝的徒弟给他设下圈套,导致了军队全军覆没,黄道周也被清军擒获,关进了婺源县城大牢。

在两个月后,清廷便下令斩杀黄道周,这位忠心的老臣临死前还对着隆武帝所处的方向行了拜君礼。

面对黄道周的死,隆武帝十分愧疚,于是他不顾郑氏家族的阻拦,率领了数千名明兵御驾亲征,准备前往湖南。

但就在此时,郑氏家族突然放弃了新城逃走了,福建各个关卡都无人把守,原来郑芝龙早已于清军约定投降了。

隆武帝也因此遭到了清军的追杀,最终在逃入汀州府堂后被射死,这位南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享年四十四岁,仅在位了一年时间。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隆武帝或许会是一位贤明的君王,奈何生不逢时,选错了势力,因此导致他无法完成复国的理想。

举报/反馈

古今记实

1977获赞 0粉丝
以人为镜,以史为鉴,读史行远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