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绪传染性比较高,当我们融入到一个温暖的环境中时,整个人的状态也会充满温暖感。

当自己接触到比较负面的环境时,本身比较好的情绪都会被影响了。

这种情况,在抑郁症患者的家属身上更加常见。

明明知道对方是生病了,也想努力让对方开心,但不知怎么自己也变得不开心、没动力,逐渐被抑郁的阴霾笼罩着。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情绪也会传染吗?

情绪具有“传染性”?

心理学家们调查了超过100对新入学被分配到一间宿舍的室友。

在学期开始、3个月后和6个月后分别测量了他们的抑郁水平和反刍倾向(指人们纠缠于过去的感受、思想,反复咀嚼不舒服体验的前因后果)。

研究发现,那些抑郁水平和反刍倾向较高的人,他们的室友也慢慢发展出了这种趋势,大大增加了抑郁的风险。

抑郁的传染方式不同于感冒,传播过程中不存在实体的物质,如病毒、细菌之类。

它更像是一种无形的心理能量互动,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发生在人与人之间。

这种能量互动也有专属于它的名字,即我们经常提到的共情能力。

为什么情绪会传染

目前,“情绪传染”的发生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最被研究者认可的当属镜像神经元理论。

它是指人类两个大脑半球的重要域,包括运动前皮质和顶叶皮质,广泛分布着像镜子一样的神经元。

与他人交流互动时,大脑中的这片神经元会被激活,能自动并持续映射出他人的行为、情绪和表情。

所以我们会模仿他人的表情、手势、话语,最终达到同化情绪的状态。

虽然情绪传染也会发生在仅有一面之交的人身上,但它的影响会随着交流时间增长。

简单而言,双方的互动时间更长,一方受另一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更大。

所以,抑郁症家属更容易被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到,继而产生不良情绪和思维。

一个常见的案例:

抑郁症患者大多会有情绪低落的表现,这个时候家属往往会觉得快乐具有负罪感:“TA那么不开心,我怎么可以自己快乐呢?”

于是家属开始隐藏自己的情绪,牺牲社交时间,陪伴在患者的身边,生怕自己的生活、情绪刺痛到患者敏感的神经。

结果可想而知,家属的积极能量会被逐步透支,最终他们也跟着患者沉沦在抑郁情绪之中。

避免“被传染”只能选择远离患者?

既然抑郁情绪会传染,那当家人确诊抑郁症时,我应该选择远离TA吗?

当然不是!抑郁症患者的疗愈过程离不开家属的陪伴与关心,所以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情绪和思维感染他们,陪伴他们走出困境。

但在知道情绪会传染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情绪。

家属们一定要保持淡定、冷静,不能因为患者的消极负面思维就被他们所干扰,而被带入进了患者的消极悲观情绪里,这个时候,家属们往往要清醒地认识到,并提醒自己:

“千万不能受患者的负面情绪影响,而把自己的情绪也带入进了跟着难过、痛苦、消极、悲观的心境中去了!那样自己也会跟着痛苦起来,我必须冷静、强大起来、乐观起来!”。

如果家属的情绪被带入进去了,那么陪伴的路上将会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痛苦。

因为,家属跟着患者的情绪波动,那么自己迟早也会丧失理性的思维和坚强的意志力,最终自己也会抑郁起来。

然而,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因为家属长期受患者情绪的波动,尤其是负面情绪的波动,自己也跟着一起痛苦,痛苦之后,又抱怨患者不够理性和强大,或者不体贴家人的付出,那么如此一来,温馨地陪伴也就成了一场互相指责埋怨的乌烟瘴气的家庭氛围了。

试问这样的家庭关系,能去帮助患者走出抑郁症的困境吗?显然陪伴也就变成一场互相伤害、埋怨的扭曲家庭关系氛围了。

所以,家属在面对患者任何的负面情绪,不管是指责也好,扬言不想活了也罢!

总之,这个时候家属唯有冷静、唯有去完全接纳患者的这种负面思维,淡定去面对他们,习惯性地告诉自己“它又来了”!那么家属就可以化解自己跟着去难受痛苦的情绪和行为了。

情绪传染像一把双刃剑,很多人忽略了它的正向作用——积极的情绪和思维也同样可以传染。

所以在陪伴抑郁症患者时,我们更应该用言语鼓励他们,用怀抱温暖他们。

举报/反馈

精神科医生王永龙

3.5万获赞 8381粉丝
传播精神疾病健康知识
王永龙,精神卫生专业 主任医师 山西省人民医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