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模式演变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拉丁美洲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发展较早的地区,其对现代化的探索要早于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之路已经落后于韩国、新加坡等亚洲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作为“先行者”也作为“落伍者”,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经验和教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坚持不懈进行减贫工作
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拉丁美洲国家的社会问题。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可以有效改善贫困率的降低,因此各国普遍重视就业问题,推出各种有利促进就业的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巴西针对就业推出了“第一次就业计划”和“零饥饿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阿根廷推出“就业创新计划”,针对失业者领取救济金时,要求必须参加劳动技能培训,促使失业者早日就业;智利设立“劳动力再培训援助基金”,针对贫困家庭失业人员提供就业的技能培训。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从而提高就业,因此拉美国家逐渐认识到教育对解决贫困问题、促进经济增长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开始实行一系列的促进教育的政策,如智利政府开展“第二代扫盲计划”,增加中小学的互联网设备,实行“信息化扫盲”;巴西实施“唤醒巴西”“和“人人受教育计划”,为鼓励家庭让孩子上学,由政府发放固定的教育补助;委内瑞拉建立“玻利瓦尔大学”,面向穷人开放;哥伦比亚采取发放“教育券”方式,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2. 养老金制度改革
以1981年智利实行养老金改革为引领,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拉美地区十几个国家追随智利进行了养老金改革,并形成了新的养老金模式——“拉美模式”。即改变现收现付制,引入“缴费确定型”的个人账户,并对个人账户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拉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存在着一些普适价值:实现更强的透明性;提高养老金的回报收益率;吸引民众参与养老金缴费;增加民众的自愿储蓄意愿;确保社会保障缴费的可负担性;促进养老基金管理机构的竞争并为储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社会资本积累;控制制度转换带来的财政成本;开拓市场;实行多样化资产组合;追求性别平等;促进非缴费型福利养老金计划的渐进发展;建立新的监管制度等。
1.过度城市化导致城市贫困化及边缘化现象严重
拉美国家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于不顾,超越其社会发展承受能力之外而盲目跟从发达国家所谓的“城市化等同于现代化”的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但最终却导致一些中心城市人口数量骤增,更危险的是首都城市几乎集中了全国1/2以上的人口。之所以说危险,是因为当城市配套设施没有随人口规模相应提供之时,那些大量进城农民会由于缺乏相应的住房、就业、教育以及医疗保障而沦落为城市贫民和流浪人口,他们处于城市边缘地带且没有任何福利而言。
无安全性可言的贫民窟和有如天堂的富人区形成鲜明对照,这是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脱节的最明显表现,也使原本现代化的城市出现一分为二的“对立群体”,这必然增加社会动乱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政府在面对城市无节制地发展并存在潜在社会风险的情况下,不得不增加城市的投资与建设,然而社会资源有限条件下,增加了城市投资必然减少了对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投入与援助,结果农民又进一步无节制地涌向城市,最后城市建设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即“越乱越扩,越扩越大,越大越穷、越穷越乱”。
2.不重视农业及农民利益
拉美政府在实施土地改革及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处理土地归属问题上非常草率,不考虑农民利益,结果使得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无地农民不得不大规模地涌向城市,产生严重的城市贫困化和边缘化问题。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流失不利于农业产业生产,农业发展水平的低下又导致剩余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的极大不满促发了农民运动的持续高涨。其中巴西无地农民运动规模尤为庞大,抗议农民规模多达200万,遍及巴西全国大部分州和区,并且很难控制,持续时间较长,最后发展成为拉美国家最典型的社会运动。总之,“三农”问题一日不解决,拉美国家的现代化就永远是个无法实现的目标。
1.理论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纵观拉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程,一个很突出的特征是照搬西方“中心”国家的经验和思想理论,造成发展战略与实际情况不符,使自身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愈来愈不利的境地。1982年,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稳定的政治条件
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一些国家政府更迭频繁,政局不稳,无法保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拉美国家的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刻意模仿西方代议制民主范式,没有考虑到本国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因素,在制度上盲目追随欧美。沿用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造成了权力分散和政治的混乱,这导致拉美国家的民主名不副实。拉丁美洲国家国内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钟摆式运动和周期性反复,也是导致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钟摆式运动和周期性反复的原因之一。
3.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拉丁美洲国家由于政治局面的不稳定,导致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连续、稳定进行。很多拉美国家的威权主义和民众主义政策是截然相反的,随着执政政府的改变,政策朝令夕改,效果可想而知。拉美国家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不彻底的背景下,去推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发展的不足,导致工业化动力不足,且导致国内贫困化问题严重。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以及社会改革的缓慢,也导致拉美国家社会问题严重。拉丁美洲的收入分配极其不合理,基尼系数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高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基尼系数都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标准,这也导致拉美迟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无法自拔。我国要吸取拉美国家的教训,在经济发展中兼顾效率与公平。
4.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拉丁美洲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往往都是极端的。初级产品出口发展模式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都强调实行完全的自由经济,忽视政府的作用,实行“小政府、大市场”,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又过分强调政府的作用,忽视市场对经济的配置作用,实行“大政府、小市场”。事实证明,过分强调政府或市场的作用都是不可取的,在资源配置方面,我们既要发挥市场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的优势作用,又要注意政府在基础设施提供、教育、健康、创新等方面发挥保障作用。
拉丁美洲就像一个理论的试验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经济自由主义、发展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发展主义理论。拉丁美洲地区的现代化探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发展素材,该区域经历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发展中国家好好学习。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如理论创新要与本国国情紧密结合,不能盲目照抄照搬;经济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治条件做保障,拉美的经济发展不稳定很大程度与拉美的政治不稳定相关;保持宏观经济很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保证经济可以实现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