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可以说是动物群体中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之一,它们的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是无脊椎动物之中体量最大的,目前具有飞行能力,繁殖能力强,体小优势,取食器官多样化,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另外昆虫的习性和行为也是它的一大特点,现在我们就稍微的探讨一下。
昆虫具有趋性
趋性是昆虫对外界刺激(比如光,温度湿度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所产生的趋向或者背向行为活动,趋向活动称之为正趋向,背向活动为负趋向,昆虫的趋向要有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湿性,趋光性是日常所见最主要趋向之一,指的是昆虫对于光的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者背向活动,趋向光源的反应,称为正趋光性,背向光源的反应 ,就是负趋光性,不同的种类,甚至不同的性别和虫类的趋光性都不同,多数夜间活动的昆虫对于灯光表现为正趋向,特别是对于黑光灯的趋向尤其强烈,比如有人说著名的“飞蛾扑火”就是趋光性的代表。
趋化性也是昆虫另外一种趋性的代表,就是指昆虫对于一些化学物质的刺激所表现的反应,通常是和觅食,求偶,避开敌人或者寻找产卵场所等有关,比如一些夜蛾,对于糖醋液体有正趋向,采粉蝶喜欢含有芥子油的十字花科植物上产卵,许多的昆虫喜欢在不同味道上的植物上不停的徘徊,一般要么是觅食,要么是驻足休憩。
昆虫具有群集性
同种昆虫的个体大量聚集在一起的生活习性,称为群集性,但是各种昆虫群集的方式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临时性群集和永久性群集两种类型,临时性——指的是昆虫仅在某一虫态或者某一阶段内行群集体生活,然后分散,比如苹果天社蛾低龄幼虫行集体生活,但是老年后分散生活,多种瓢虫过冬时候,其成虫常常聚集在一起,当度过寒冬之后马上分散各自生活,但是也有永久性群集——往往出现在昆虫的整个生育期,一旦形成群集后,很久不会分散,趋向于群居型生活,比如东南亚飞蝗卵孵化以后,蝗蛹可以聚集成群,集体行动或者迁徙,蝗蛹成虫以后仍然不会分散,往往成群的远距离飞行。
昆虫具有昼夜定律
由于大自然中昼夜长短变化是随着季节而变化的,所以很多昆虫的活动节律也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多化性昆虫,各世代对昼夜变化的反应也不相同,明显的表现在迁徙,交配,生殖等方面。
昆虫具有拟态和保护色
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姿态,以保护自己的现象,这种称之为拟态,这是动物朝着在自然选择上有利的特性发现的结果,比如大名鼎鼎蛇头蝶,这种动物模拟自己的身体是体型很大的蛇类,使得外表看上去自己的翅膀像几条蛇类的头部一样,使得其他的猎食者望而生畏,不敢再捕食自己,这是一种天然的拟态防卫,可以使得自身和捕食者两者都不受伤害。
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的现象,比如栖息在草地上的绿色蚱蜢,它的体色和翅膀颜色和周围的环境极为相似,不会容易被敌害发现,利用保护自己,再例如一些彩粉蝶一般呈现黄色或者黄绿色,也和周围的环境几乎完全一致,有些昆虫既有保护色,又能配合自己的体型和环境背景,保护自己,比如一些尺蛾幼虫在树枝上栖息时候,以末对腹足固定在树枝上,身体斜立,体色和姿态酷似枯枝,竹节虫多数种类形态像竹枝条。
举报/反馈

雨中的生命色彩

1.4万获赞 9213粉丝
深入了解野生动物的野性一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