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宋浩
近日,电视剧《梦华录》热播引发了一系列讨论,相比改编自网文大IP的古装偶像剧,《梦华录》改编自元曲大家关汉卿的《救风尘》,旧瓶装新酒,刻画赵盼儿智勇双全救同伴的“义女”形象。
《梦华录》剧照
相比刚开播时众人点赞,播出过半,《梦华录》口碑下滑,学者毛尖称“影视剧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梦华录》似乎可以作为又一个案例。
大家热议之余,又“考古”出20年前的一部电视剧《爱情宝典》。同样改编《救风尘》的故事,网友重温后评价:“元杂剧和明清小说,真是艺术瑰宝。”
《救风尘》插图,出自《元曲选图》,明万历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中华历史悠久,从《史记》到唐传奇,脍炙人口的文学历史作品为戏剧提供了养料,宋元杂剧诞生后,赵氏孤儿、黄粱一梦、莺莺传等,都成了观众喜爱的戏剧素材。
明清小说又在杂剧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峰。相对于明清时“三言二拍”、《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如唐伯虎三笑姻缘、画皮、聂小倩、崂山道士等,宋元杂剧我们更陌生一些。
根植于宋元社会市民文化的杂剧,有哪些代表作品?关汉卿等人士,为何在当时能写出有如此现代观念的作品?
从《救风尘》到《望江亭》
关汉卿笔下的girls help girls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大王(羽)单刀赴会、望江亭中秋切鲙、崔莺莺待月西厢、迷青琐倩女离魂……这些都是元杂剧中的故事,与“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诞生于同一时代。
关汉卿《救风尘》讲了什么故事?
关汉卿《救风尘》,出自臧懋循编《元曲选》,明万历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赵盼儿是北宋汴京勾栏里的歌妓,她的好姐妹宋引章色艺双全,受客人喜爱。其中花花公子周舍、落魄书生安秀实,两人尤其深恋她。周舍是官二代,有钱又会撩人,比安秀实会疼人,宋引章决定嫁给周舍。
赵盼儿会识人,告诉宋引章:周舍浮夸不可靠。宋引章不听劝,甚至到与赵盼儿翻脸的地步,嫁给周舍。跟随周舍从汴梁回郑州,宋引章才看到周舍“家暴男”的真面目,“朝打暮骂”之下,她偷偷给汴梁的赵盼儿消息,请她来相救。
赵盼儿苦思冥想,想到一计。她盛装打扮、带上自己全部家当赶到郑州,告诉周舍自己要嫁他。周舍见赵盼儿比宋引章更漂亮、更有钱,顿时心花怒放。但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成婚,委身三日,终于骗周舍休了宋引章。靠休书为物证、安秀实为人证,最终郑州太守将宋引章判给了安秀实。
《爱情宝典》剧照,范冰冰饰演宋引章,李解饰演安秀实。
2002年播出的《爱情宝典》也曾改编这一故事,增加了赵盼儿倾心安秀实,最后克制自己、成人之美的剧情。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郭梅说,《救风尘》原著故事中,赵盼儿识人通透,又有救人的智慧,在清官的判决下救出宋引章,展现了关汉卿对女性的赞赏。而《梦华录》中,公堂上遇到昏官,救宋引章还是要靠男主顾千帆(陈晓饰),顾千帆作为官二代又靠父亲,似乎反不如关汉卿的原著了。
除了赵盼儿,关汉卿笔下另一个“美而慧”的女性,是《望江亭》中的谭记儿。
《望江亭中秋切鲙》,出自《元曲选图》,明万历刻本(现藏国家图书馆)
谭记儿是一个寡妇,被白姑姑撮合,再嫁新任潭州太守白士中。当朝豪宦杨衙内因垂涎谭记儿的美色,构陷白士中,向朝廷请了金牌、势剑,准备杀掉白士中、占有谭记儿。
白士中得知,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谭记儿想到一计。自己乔装为卖鱼女,在望江亭等杨衙内,趁杨衙内色心起时,偷走金牌、势剑,最终在公堂上戳穿了杨衙内的阴谋。皇帝发现了杨衙内诬告官员的真相,命御史查处,谭记儿和白士中终成眷侣。
同《救风尘》一样,关汉卿在《望江亭》中赞美女性的美丽与智慧,并不将女性视作弱者。郭梅教授说,《望江亭》至今仍在京剧舞台上上演,著名京剧大师张君秋的《望江亭》最为经典。
昆曲折子戏《窦娥冤·斩娥》剧照
郭梅还曾调查各地民间剧团,关汉卿另一部作品《窦娥冤》是最热门的。“我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妇孺皆知。
“人们需要苦情戏,可以移情,正如人们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一样。”郭梅说,《窦娥冤》这样的悲剧,与所有悲剧的作用一样,让观众发现还有比自己更惨的人。而《救风尘》《望江亭》这样的作品,则像童话一样,大团圆的结局给人带来安慰。
关汉卿为什么能写出这种作品
元杂剧为什么达到艺术高峰
“元杂剧对于女性的歌颂,并不是孤立的现象。”温州大学教授俞为民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元曲大家都有这种作品,《西厢记》《墙头马上》《单刀会》等今天依然广为流传,这是元杂剧的生命力。
北京人艺话剧《关汉卿》,王斑饰演。
关汉卿生于南宋末年的北方,属于金朝。少年时代,金朝亡于蒙古,关汉卿作为“汉人”,社会地位低下。1279年,元军击溃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正式统一中国。
元代建立后,延续700年的科举制停废(1315年才恢复),像关汉卿一样的广大汉族读书人,一时间失去了仕途晋身之路,落到了“八娼九儒十丐”的地步。正是这一独特的历史背景,催生了元代优秀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们在社会底层,以服务剧团谋生,与女演员打成一片。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对底层女性很了解、也很同情,一身才华便转而创作底层人的故事。“写剧本是文人不得已的‘时代之选择’。”郭梅说。也正因为这些文人参与,元杂剧才有这么高水平。
入元之后,关汉卿不能做官,他辗转游历开封、扬州、杭州等各地,对元初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亲身经历。他写了开封的赵盼儿,也写了扬州的谭记儿,还在杭州写了《一枝花·杭州景》,今天在杭州吴山有“关汉卿纪念石”。
杭州吴山的关汉卿纪念石。
关汉卿与他同时代人写下活泼泼的故事,与元代儒家礼教不受重视有关,再加上科举考试废除,这些文人摆脱了礼教束缚。正因此,他们的笔下才有那些挑战礼教、张扬人性的故事。
关汉卿去世时,30多岁的王实甫写了《西厢记》。
当时已经有《莺莺传》《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改编,如丰富崔夫人的形象,让她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突出了她与莺莺、张生、红娘的对立,衬托男女主。
连环画《西厢记》,根据王实甫元杂剧改编,王叔晖绘。
“这主观上更多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赢得观众和市场。”俞为民说,但客观上做到了反封建的宣传。而对关汉卿、王实甫等人来说,写杂剧除了谋生,也抒发情感、托物言志。
比如《单刀会》《汉宫秋》《赵氏孤儿》等,这一类作品背后,是这些汉族读书人的民族感情。
关汉卿晚年写《单刀会》,关羽单刀赴鲁肃之约,威慑东吴群英,戏剧化展现了关羽的英雄气概。这段故事并不是《三国志》记载,而是关汉卿的艺术创作。
川剧《单刀会》
“我是三国英雄汉云长”“倒不了汉家节”……剧中这些台词中的“汉”,展示了对汉族政权的怀念,给蒙古统治下的汉族观众带来慰藉。以“汉”为正统的历史观,也直接影响了明代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三国演义》。
马致远比王实甫大10岁左右,他的《汉宫秋》写的是王昭君的爱情戏。结尾王昭君投江自尽,不屈服于匈奴,展现了民族气节。这一剧情让人联想起南宋抗元英雄、负帝投海的陆秀夫。同时剧中“毛延寿”这一反面人物(奸臣+汉奸),也有马致远对国家灭亡的思考。
陈凯歌导演电影《赵氏孤儿》
纪君祥《赵氏孤儿》取材《史记》,同样表现了家仇国恨。
《王粲登楼》《青衫泪》《岳阳楼》等作品,则展现自身怀才不遇或隐居乐道的情怀。
《醉思乡王粲登楼》,国家图书馆藏《元曲选》,明万历刻本。
与王实甫差不多同岁的郑光祖,写了《王粲登楼》:三国时“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不肯向权贵低头,投奔荆州刘表不受重用,登楼思乡,百感交集,写下著名的《登楼赋》。后因丞相蔡邕引荐封为兵马大元帅。
故事为虚构,但背后是汉族读书人报国无门的感受。
《江州司马青衫泪》,,国家图书馆藏《元曲选》,明万历刻本。
马致远《青衫泪》故事来自白居易《琵琶行》,主角是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同样是不被重用的处境。
这些元杂剧“托物言志”的写法,其实与汉赋、唐诗、宋词相似。晚清时,学者王国维将元杂剧抬高到与汉赋、唐诗、宋词同样的高度:“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杂剧也启发了明清小说,到800年后的今天依然广为流传。很多故事我们听过,却不知道来自元杂剧,比如20年前那部电视剧《爱情宝典》中几个小故事,《救风尘》来自元杂剧,《卖油郎》《小棋士》来自明代的“三言二拍”,《风筝误》则是清代李渔的作品。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钱江晚报

1598万获赞 117.9万粉丝
30年一贯靠谱!新闻快、资讯多、服务全!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