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云:“世事亏乃福,人情淡始长。”
人情往来,往往不是一册记录得与失的账本就能算清的。有时候,看似吃亏的人,反而会收获更多;事事计较的人,反而占不到好处。做人大方一点,相处“糊涂”一点,更能够收获真挚的情谊。
人与人交往,最好的模式莫过于:适当认“亏”,合理装“傻”,懂得利他。
有人说,“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一个人吃亏时的反应,会暴露他的修养。
很多时候,吃得起亏,才享得起福。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便是“吃亏是福”。
《郑板桥传》中便记载过一个关于“吃亏是福”的故事。当时郑板桥的弟弟郑墨在家务农,一天他的弟弟寄来了一封信,信上大意写着,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不是郑家的,郑家无权拆墙。
其实,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墙的确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郑墨越想越难过,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于是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觉得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必赢。
郑板桥知道此事后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郑墨顿悟,赶紧与邻居和解。
愿意吃亏的人并不是真喜欢吃亏,也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他们不把眼前的得失放在心上,能够着眼全局、明辨是非、彼此成全地来处理事物。
聪明的人懂得让利,大度的人懂得礼让,厚道的人会一笑而过,温柔的人能保持心平气和。与人相交,将心放宽一点,把事看淡一点,才能过得游刃有余,相处得坦然舒心。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遇到一些摩擦与分歧。有人凡事都要争个高低,然而最后的结果通常是“赢了道理,输了情谊”。
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几十年,婚姻幸福,实际上两人的性格有很大差异。他们一个温和低调,冷静识大体;一个性格倔强像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
杨绛坐月子期间,钱钟书本想独立一点,让杨绛少操点心,结果不是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的桌布,就是不小心砸坏了台灯,弄坏了门轴。钱钟书像个孩子一样向杨绛认错,杨绛也不会计较,陪着钱钟书“傻笑”,还安慰他说这些不是他擅长的事。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装糊涂不是毫无底线地“忍”着,而是能够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生活中最舒服的关系,其实就是你体谅我的不易,我懂得你的辛苦。
面对相处中的点滴,装装“傻”,胜过能言善辩;懂退让,胜过事事算清。
古时,有一位盲人在走夜路时,手里总会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对此十分好奇,问他:“你自己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回答:“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道路,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我自己。”
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做人做事,若过于趋利避害,只顾自身,反而容易“摔跤”。很多时候的举手之劳,也是给予了他人极大温暖。
“以利他心度人生,能增强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最终回报会回到自己身上,对自己同样有利。”当你凡事先考虑他人,看似是给别人让路,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搭桥。
很多时候,从“泛泛之交”到“心心相惜”,相隔的就是一份为别人着想的心。
以前总以为,人与人相处,算清孰多孰少,才能互不相欠。时间久了方才发现,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帮助别人,就是周全自己。
生活之中,适当吃点小亏,会收获别人报之琼琚;学会合理装傻,相处会更加轻松自在;心存利他之心,美好回馈会不期而至。
愿你处世让人三分,待人心中有他。始终与良人相伴,贤者同行。
作者:桃几,富书专栏作者,富小书的人,写作不是生活的点缀,而就是生活本身。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