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两天看社会心理学书籍的时候经常想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心理现象-自我实现预言效应。
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你这么看待别人,别人最终会变成你看待他的样子,无论他/她最初是什么样子。
比较类似的一个效应是罗森塔尔效应,又名皮格马利翁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来自网络)
其实写这段话时候我脑子里面同时想到了另外一句话:你看到的世界是你眼中的世界,或者说你看到的就是你只是你自己内心的投射。
做一个延伸,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身上的某一面,虽然他有很多面,但是久而久之他会以你看到的那一面来面对你,最终真的变成了你觉得他是的样子。
其实最近对这个现象非常有感触。如果你看到的大多是世界上比较悲观的事情,或者悲观的一面,首先是因为你内心存在悲观的因子,其次也是重要的是事情很可能会变成你看到的悲观的样子。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刚刚跟朋友讨论过一个问题(她相对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我们讨论起来如果将来有孩子在上海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喂养,以我个人的想法,我不会轻易让将来老公或者我双方的父母来作为喂养的主要承担人(原因有各种,比如喂养方式不一样,比如我觉得会过于溺爱等),我倾向的方式是宁愿花钱请保姆,但是更加专业,更加放心。
举个例子,但是我朋友的本能反应就是不可能,这个这么花钱很难做到,她甚至都没有考虑我想要说的达成的方法。结果可想而知,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两种不同的结果。
其实这种事情有很多例子。
我前段时间读到一个故事,大致是这样: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村子里面申请住在这个村子里面,长者问他为什么,他说他经历过十多个村子,但是村子里面看不到一点点的好,所以他想来这个村子尝试。长者听完之后告诉他说,恐怕这个村子你依然不会满意,于是拒绝了他。同村人问起长者拒绝他的原因,长者说,他眼中的世界是黑暗的,只能看到事情的最差面,无论村子有多好,所以他看我们村子一定也是充满了不满意的因子。
其实同时也想到了公司在面试时候很多时候面试官会看员工跳槽的频率和跳槽的原因,面试者本身对于工作和前一家公司的态度一定可能性—当然要看具体情况—会变成对这家公司工作的态度,从而这家公司就变成了他眼中上家公司的样子。
记得之前看到过张德芬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
往往乐观的人看到的事情也是乐观的,得到的结果也容易乐观;
心中充满着自卑的人看待别人时候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从而最终真的使别人看不起自己,越来越卑微;
同样,对自己包容性很强的人对别人包容性也很强,然后她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更加的温情,被她包容的人倾向于以同样的方式回馈,而她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有包容性。
所以我在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对待自己朋友、伴侣和孩子,是不是可以花更多心思改变自己对他们的态度,从而使双方都变成更好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