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口开展了精彩纷呈的非遗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海口独特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的文化魅力,进一步认识非遗、学习非遗,促进非遗资源全民共享,连接现代生活。同时,《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迎来新空间。

非遗展演吸引市民游客观赏体验。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6月11日上午,一辆融入海南非遗元素设计的二层巴士停靠在海口日月广场,市民被“非遗”车身所吸引,纷纷驻足拍照。这是2022年海南非遗购物节特别开设的“非遗巡游巴士”,让市民游客近距离体验非遗。游客吴女士体验后说:“看到这么漂亮的巴士就想上来体验一下,一边观光一边了解海南优秀传统文化。”

  在6月11日前后,以“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主题,全省组织开展160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进一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广大市民游客踊跃参与体验,掀起“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宣传热潮。

  海南非遗购物节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海南省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海口片区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海口世纪公园举行,通过线上线下对非遗产品进行展示、销售等,集中宣传展示海南丰富的非遗资源,推动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

  活动包含“嗨乐购”“潮演出”“趣体验”“知非遗”等板块,集吃、游、购、赏、品、娱等为一体,汇聚海南省非遗工坊、非遗老字号、非遗企业30余家商家展销。

  在现场,可以边看非遗项目展演,边购买如黎锦、椰雕、黎陶、剪纸、土糖、咖啡等非遗产品;还能体验黎锦、椰雕、黎陶、剪纸、琼剧脸谱等非遗项目制作过程,同时可以观看非遗肖像展、了解《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等非遗法规和知识。

海南椰雕作品《四季平安》。

  6月11日晚,在世纪公园休闲的市民陈婧说,她的印象里非遗就是黎锦等,今晚看到很多非遗产品,有些产品设计感很好,好像大品牌的包装,见识到了海南丰富的非遗资源。

  非遗文创产品给公众带来了新体验、新感受。在海口片区会场的宣传展示活动中,非遗传承人、工坊现场支起“摊位”秀非遗技艺,市民游客零距离互动,体验黎锦、椰雕、黎陶、剪纸、琼剧脸谱等非遗项目制作过程。通过创意市集的形式,使大家在购买非遗产品、体验非遗技艺、参与非遗活动中感悟非遗工匠精神,领悟传统文化之魅力。

  创新推动非遗转化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我省审议通过了《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定》,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完善了非遗保护工作体系,要求建立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指出要发挥自贸港等的政策优势,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理利用非遗创作开发动漫、游戏、演艺、影视、艺术品、文化创意产品等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拓展国际市场,开展非遗相关产品和服务跨境贸易。

  《规定》提出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进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公园、酒店、商场等措施。支持社会各方主体参与非遗合理利用,其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对合理利用代表性项目在场所提供、宣传推介、产品销售、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拥有7个国家级、10个省级、2个市级共19个项目。国家级7个分别为琼剧、海南八音器乐、海南公仔戏、海南椰雕、海南斋戏、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省级10个分别为海南虎舞、海南麒麟舞、海南粉烹制技艺、海南龙塘雕刻艺术、府城元宵换花节、土法制糖技艺、海南黄花梨家具制作技艺、鹿龟酒酿泡技艺、琼式月饼制作技艺、传统浅海捕捞技艺,市级2个分别为海南狮舞、海口舞。

海南虎舞精彩演出。

  坐落在骑楼老街中山路上的海口非遗文化展示馆,讲述传统戏曲、传统技艺、传统饮食和传统舞蹈等非遗故事,每每总吸引着前来逛老街的市民游客。展示馆负责人说,3D公仔戏台从视、听、触等360度全方位体验,近年来通过连接信息科技,让非遗更具感染力,也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

  为非遗传承续薪火

  “展现非遗风采 创造美好秀英”。6月11日,2022年秀英区文化馆第三届非遗集市在永兴镇荔枝花海音乐休闲中心举行,东山草编、永兴根雕等秀英区非遗文化遗产项目亮相;糖葫芦、糖画、汉服等非遗民俗类项目结合当下流行美食、潮玩小玩具,通过趣味游戏、知识问答等环节,将产品赠送给参与游客。除此之外,东山草编走秀、火山山歌、琼剧、八音、麒麟舞等精彩表演更是折服现场观众。

  秀英区旅文局副局长黄小敏说,一直以来,秀英不仅在文化馆内设置非遗展厅,而且积极组织项目传承人和优秀民间艺人,开设“海南麒麟舞”“海南八音器乐”“东山草编”技艺培训班。同时,还深入辖区各乡镇村居,对全区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挖掘、梳理,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宣传。

非遗传承人展示东山草编制作。

  为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月9日,由美兰区教育局、美兰区文化馆主办的非遗潮趣游园活动走进海口市第三十四小学,传授非遗技艺,开展互动交流,游园活动设有公仔戏体验、虎舞展示、贝雕体验展示、非遗知识问答、书海巡非遗等多个活动项目,提高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让丰富的非遗文化焕发新活力。

  此前,非遗潮趣游园已连续走进了英才小学、英才小学滨江分校、美苑小学等。美兰区文化馆负责人说,举办非遗潮趣游园活动进校园旨在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传统非遗的历史文化,了解“公仔戏”的木偶、乐器、虎舞的历史渊源、贝雕的传统雕刻技艺等内容,在传统民间文化的滋养中,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非遗+旅游”创造新空间

  作为海口7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海南八音器乐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初具雏形,早前由12人演奏,经过历年发展,最终8人演奏最为常见。2018年海南八音器乐被国家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幽的洞箫、铮铮铿铿的扬琴、悠长的二胡……八种乐器交融在一起,就成了一曲悠长而带有古韵的八音器乐。端午时节,海口火山口公园的八音演出吸引了游客的注意,8位石山镇的老人用弦、琴、笛、管、箫、锣、鼓、钹八大类本土器乐演奏出一首首喜庆的音乐,抑扬顿挫之间,更添节庆气氛。

  扬琴演奏者邓镇荣说,弹奏扬琴已经十余年,他和其他队员都是周边村里的村民,因兴趣爱好走到一起,跟前辈自学成才。八音器乐曲目500余首,经常演奏的曲目有二十余首。如今,每逢节日喜庆、结婚礼仪、社交、祭祀场合,村民都会请他们八音队演奏,已成为火山口区域的风俗习惯。

  “在景区听八音演奏,是一种新鲜体验。”从东北来海口的游客王先能说,能听到原汁原味的古音十分难得,不仅悦耳,最重要的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八音演出已经成为了节假日不可或缺的节目,深受入园游客的喜爱。”火山口公园副总经理郭文旭说,公园也将持续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与自身旅游业务贴合,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

  相关行业与“非遗”的融合让“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更具活力,也赋予旅游更为蓬勃的生命力。(记者 祝勇)

【来源:海口文明网_文明动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湘湘带你看社会

1.6亿获赞 140.7万粉丝
潇湘晨报带你看社会资讯
潇湘晨报旗下社会新闻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