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丹心照日月,英雄肝胆映山河。”
何为赤子,心地纯洁善良之人。英雄又是谁?英雄是那个不顾及个人得失,用生命挽救他人于危难的人。
2007年12月4日,上午9点30分,浙江金华,近3万群众自发安静地伫立在殡仪馆门口,送别英雄孟祥斌。金华最大的广告屏滚动播放“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
就在5天前的11月30日,孟祥斌从十米高的桥上一跃而下,救起轻生女青年,他却再也没能上来。
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孟诗妍站在桥上,迎着冬日的冷风无助地哭泣。从此,妻子永远失去了丈夫,女儿永远没有了爸爸。
至今,午夜梦回,叶庆华还会梦到当年认识孟祥斌的经过。梦中,她一遍遍拨通孟祥斌的电话,却无人应答,梦醒,眼泪打湿枕巾。
2002年,女教师叶庆华老家江西弋阳县工作,她是班主任,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这一天,叶庆华拨打电话,打算和学生家长沟通。
拨通后,叶庆华忙问:“你好,请问你是XX的家长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继而有人轻笑回应,“不,我单身,目前还不是任何人的家长。”
年轻男子的声音磁性悦耳,叶庆华莫名红了脸,连忙道歉。对方却似乎起了好奇心,问她是不是老师,两个陌生人居然在电话里聊了5、6分钟。
缘分到了,挡也挡不住,从这一天开始两个年轻人开始通过电话互相了解。叶庆华这样才知道男子名叫孟祥斌,是一名军人。
1974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孟祥斌出生在刘桥乡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家境贫困。
从小过着苦日子,孟祥斌却从不抱怨父母,他从16岁开始就在寒暑假去工地当小工,将辛苦赚来的钱全部交给母亲贴补家用。
高中毕业后,孟祥斌被一所大学录取,面对高昂的学费,他毅然放弃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选择投身军营。
1997年,通过体检、政审等一系列考核后,孟祥斌顺利进入原兰州军区某高炮团。在部队,孟祥斌事事争先,不但军事训练刻苦、文化学习认真,平日对战友更是关怀备至。
每一年,部队相关部门都会帮扶官兵中的贫困家庭,孟祥斌的父亲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母亲也在早年得了糖尿病。家中仅有的两亩薄田仅够维持日常用度,很难拿出治病的钱。
就算这样,孟祥斌也从不向部队领导诉苦,反而每次都将帮扶名额留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战友。
当兵2年后,孟祥斌因各方面表现突出,经部队上级部门推荐后参加考试,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分院学习。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校期间除了训练,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2002年,孟祥斌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6月,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因此,在进入某司令部机要科工作后,孟祥斌对自己的各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肯学习、肯钻研,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在孟祥斌所在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的胡怀宁曾称赞,“孟祥斌是一个工作认真,学习上进的好同志。”
2005年,孟祥斌考入解放军某工程学院进行专升本学习,2007年7月毕业回到部队,任某连中尉军官。
这一年,孟祥斌和叶庆华的女儿孟诗妍刚满三岁,家中经济情况依旧拮据。为了照顾多病的公婆,叶庆华在婚后辞去工作,在山东务农、伺候公婆、抚育孩子,一肩挑起生活的重担。
孟祥斌将每月的军官补助分成两份,2500元汇给家里,只给自己留下200元零用钱。每次叶庆华让他给自己多留一些钱,他总会说:“我在部队什么都不缺。”
身在部队,无法照顾家人,孟祥斌总感到有些愧疚。当兵10年,他只休了8次探亲假,就连妻子生女儿的时候,他也因为执行任务没能回家。
直到女儿满月,孟祥斌才匆匆赶到妻女身边,陪伴了她们2天。
一个女人独力照顾一家老小,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叶庆华也有委屈的时候。但委屈过后,她依旧坚强地面对生活,既然当初选择了做军嫂,就该勇于承担责任。
但她始终无法遏制对丈夫的思念,每一年都会前往部队探望孟祥斌。
2007年11月29日,叶庆华带着女儿赴金华探亲,已经三个月没有休假的孟祥斌得到了补假。
30日,孟祥斌和叶庆华带着孟诗妍一起来到金华婺城区,他想为妻女买一些东西,尤其是女儿盼望已久的小红皮鞋,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地走上通济桥。
没走几步,他们就看到很多人围拢在桥中段,都在向桥下张望, 有人拿出手机报警,还有人大喊,“有人跳江了,快找绳子来!”桥下水流湍急,隐约可见一个人在其中随波起伏。
孟祥斌忙将怀中的女儿交给叶庆华,“我去看看。”
他急忙向前跑去,一面跑,一面脱掉外套和鞋子,准备跳下去救人。叶庆华忙抱着女儿上前,“祥斌,太危险了。”她的声音在颤抖,她是真的害怕了。
一位大姐也拦住孟祥斌,“小伙子,江水这么急,咱们还是等警察来吧。”
“再等下去人就没了。”孟祥斌态度坚决,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妻子,爬上护栏,一跃而下。
金华冬天的平均温度只有5到13摄氏度,江水虽未结冰,但对人体而言依旧极其寒冷。身体接触到江水的一刹那,孟祥斌的身体止不住地打哆嗦。
他定了定心神,抹了一把脸上的水,努力睁大眼睛寻找跳水者。 确定了跳水女子的位置后,他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尽全力快速朝女子的方向游过去,游到女子身边,孟祥斌紧紧抓住女子的手腕往岸边游。
桥上,叶庆华一手抱着丈夫的衣服,一手死死抓着栏杆,惊惧万分地看向江中。小孟诗妍抱着爸爸的鞋子,害怕地靠在妈妈腿边。
其他群众同样紧张地看着这一幕,突然有人发出惊叫声,“坏了,那个小伙子是不是抽筋了?”
江中,孟祥斌突然做出挣扎的动作,口中呼喊着什么。
但由于距离过远,桥上的人们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
喊完之后,孟祥斌用力将女子往岸边一推,他自己却沉入江中。
看到这一幕,在江边钓鱼的蔡先生急忙跳入水中游了过来,一艘快艇也由远而近驶向事发地。
众人合力将女子救上快艇,江水浑浊,根本看不到孟祥斌的身影。
叶庆华脸色煞白,瘫坐在桥上崩溃大哭,孟诗妍的小脸上满是泪水,稚嫩的童声撕心裂肺地呼喊,“爸爸回家!爸爸回家!”
桥上的群众有人抹起了泪,有人过来搀扶起叶庆华。金华当地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赶到现场,全力搜救孟祥斌。
这是叶庆华人生中最漫长、最煎熬的2个小时,当天下午1点38分,人们最终在通济桥下面的两个桥墩中间找到了孟祥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抢救,医生宣布了噩耗。
英雄孟祥斌牺牲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
那是叶庆华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女儿懵懂无知,哭累了就睡。她则一直守在丈夫身边,默默流泪,她希望这是一场噩梦,丈夫只是睡着了……
孟祥斌牺牲几个小时后,有群众自发在通济桥上拉起了悼念孟祥斌的横幅,更多的人用鲜花、花圈、蜡烛等表达对英雄的哀思。
通济桥头,金华最大的广告屏停止播放广告,广告屏负责人王超忠不顾一天几十万元的损失,滚动播放“一个人感动一座城”、“沉痛悼念英雄孟祥斌”等内容。
英雄牺牲当天晚上,1000多名群众来到通济桥上,点起蜡烛,为英雄“烛光守夜”。
有群众得知孟祥斌是为女儿买红皮鞋路过通济桥时,很多人悄悄送来红皮鞋放在叶庆华母女居住的宾馆门口,鞋子有大有小,足够穿到孟诗妍成年。
12月1日,孟祥斌救起的女子李小月一大早来到宾馆,她跪在叶庆华面前,哭着道歉,“嫂子,我对不起你,对不起你们全家,是我害死了孟大哥。”
叶庆华已经哭得眼睛红肿,她抱住李小月,“不,我不恨你,祥斌是军人,他应该救你,你要好好活着。”
温州女子李小月23岁,几天前她来金华与从未谋面的网上男友“奔现”。
见面后,李小月这才得知网友是个有妇之夫,却还一直装单身,欺骗她的感情。
11月30日那天,李小月在电话中与男网友发生了激烈争吵,一时想不开,情绪激动之下跳江轻生。
12月4日,孟祥斌追悼会在金华殡仪馆举行,早上9点30分,近3万群众手捧菊花、挽联等送别英雄。
在此之前,已经有近十万人通过各种方式祭奠英雄。
金华市授予孟祥斌“见义勇为市民”称号,孟祥斌所在部队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安葬于齐河县革命烈士陵园。
金华通济桥头设立了孟祥斌烈士的雕塑,桥附近的公园路被改名为祥斌路。
孟祥斌牺牲后,其生前所在部队考虑到叶庆华没有工作,特招其入伍做文职工作。
在叶庆华进入部队后,组织上派干部对她在军事训练、理论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专门培训。
穿上迷彩绿,叶庆华沿着丈夫未走完军人路勇敢前行,并延续着丈夫友爱助人的善举。
她将孟祥斌最后一个月2700元的工资尽数捐献给刘桥乡敬老院,并自掏腰包为敬老院购买了冰箱、热水器等电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叶庆华捐助善款2000元,并注明这是孟祥斌的特殊党费。
多年来,她资助十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并在孟祥斌生前就读的小学、中学建立免费的“祥斌树屋”。
只要在能力范围之内的,她总会倾尽全力帮扶。
身为烈士遗孀,叶庆华说她比任何人都了解“家”的含义。15年来,她先后帮助100多名烈士找到了家。
2020年10月,叶庆华经过详细比对信息和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浙江东阳籍烈士李介民的家人。70年过去了,李介民的已经90岁高龄的弟弟终于得知哥哥当年牺牲在朝鲜黄海道,老人激动落泪。
老人的情绪感染了叶庆华,她热泪盈眶地感慨,“只要能帮到烈士,我再苦再累,也值。”
为大力宣传烈士事迹,叶庆华联合多名志愿者,多次向各地相关部门写信,希望筹建英烈事迹馆。
2021年4月2日,“金华烈士纪念园”正式开放。
在此之前,叶庆华曾拿出十多万元,在云南为志愿军烈士曹启功筹建烈士纪念馆。
对于叶庆华所做的一切,已经读高中的孟诗妍明白这是母亲在履行父亲未尽的责任。曾经,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父亲陪伴,小孟诗妍哭过、闹过,她“恨透了父亲”抛下自己跳进冰冷的江水。
有一次,她问母亲,“你恨爸爸跳下去吗?”
叶庆华道:“不恨,因为他是一个兵。”
从那时候开始,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孟诗妍渐渐明白了“兵”这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2009年,年仅5岁的孟诗妍代替父亲走上全国道德模范的颁奖台,那时她太小,还不懂父亲。
2018年,孟诗妍来到《少年听你说》,已经14的她已经理解了父亲的选择,懂得了“责任”的含义。
而今,孟祥斌的雕像依旧屹立在婺江河畔,每一年春节,叶庆华和孟诗妍都会带着他生前最喜欢吃的酸菜鱼前来。母女两久久凝望着雕像,好像一家三口并未分开,他们一直在一起。
1、沧州新闻网:《志愿团队为牺牲在山东桓台无名烈士寻亲后续 浙江美术志愿者将免费为沧州籍烈士画像》
2、人民资讯:《我是“孟祥斌”部队的兵,这是我应该做的!》
3、钱江晚报:《少年们,请记住这位英烈,他的名字,叫“孟祥斌”》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单位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