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或者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案件,多数与网络有关。四叶草警示案例根据我院办理的真实案例撰写,帮助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快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阳光少年”竟是猥琐大叔

13岁的小朵在某社交平台认识了一位名为“阳光少年”的网友。他们喜欢玩一样的游戏、看一样的漫画,小朵觉得他比爸妈更关心、更懂自己。渐渐地,小朵陷入自以为是的“网恋”陷阱,无时无刻期待着、等待着“阳光少年”和她聊天,听她倾诉,给她买漫画书。进而“阳光少年”开始一次次以“爱”之名 ,要求小朵发送裸照。两周后,“阳光少年”变本加厉,开始诱骗小朵裸聊,甚至以在网上散布小朵的裸照和视频为威胁,要求小朵与其发生性关系。小朵求助父母并在父母陪同下到派出所报警,这位“阳光少年”才露出本来面目——竟是36岁的猥琐大叔,也终因猥亵儿童罪受到法律的制裁。

检察官提示:

网友切莫随意信,隔空猥亵冠“爱”名,拒发裸照拒裸聊,安全上网护自己。

2.网络兼职却是诈骗犯罪

17岁的小羽高中毕业后考上一所职业学校,她想着利用暑假找一份工作,挣一点学费,为辛苦的父亲减轻点负担。经朋友介绍,小羽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代叫网约车的工作,被朋友拉进了一个打车微信群。小羽每天在微信群里发送网约车接单业务广告,帮助乘客联系朋友打车,打车成功后再把司机电话和车牌号发给乘客,完成订单后收取乘客费用,从中抽取10元后再把剩余车款转给朋友,由朋友处理打车结账事务。但小羽知道,实际上朋友并未将车款支付给司机。小羽等人的行为造成网约车公司损失六万余元,最终,小羽等人因涉嫌诈骗罪被抓获。

检察官提示:

网络兼职要警惕,违法犯罪要远离,违反常规有猫腻,诈骗取财更切忌。

3.倒卖网络账号不可以

小杜和小林是某职高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浏览了一篇倒卖网络账号的“黑客教程”,在“教程”的指引下,二人从一名网友处获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信息、手机号码,并利用上述信息盗取并修改上万组网络实名认证账户,后以每组20元至25元不等的价格公开出售,非法获利二十余万元。本案中,小杜和小林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该名网友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终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检察官提示:

网络并非法外地,他人账号不盗取,浏览信息辨对错,违法犯罪莫伸手。

4.出租微信账号财产尽失

初中生小李在网上认识一个朋友,提出以每天500元人民币的价格租用小李的微信账号。小李虽然心有疑虑,但是想到微信账号除了绑定了妈妈的手机号之外,没有绑定任何银行卡,也没有存储的零钱,应该不会有危险,还能挣钱买新皮肤,于是将微信账号、密码告知该朋友。朋友如约付给小李租金,也让小李更加放心地出租着账号。直到有一天,小李的妈妈猛然发现自己银行账号中的3万元钱不翼而飞,而小李的微信账号、游戏账号全部显示“账户或密码错误”无法登录。原来,小李的微信账号和游戏账号都绑定的是妈妈的手机号,不法分子掌握了手机号及相关个人信息后,使用非法手段获取并篡改了银行卡账户,转走了卡上的全部余额。就这样,小李出租微信账号谋利的行为,反而让自己和家人损失惨重。

检察官提示:

出租账号是陷阱,密码一定保护好,告知信息要谨慎,信息泄露损失重。

5.少年黑客误终身

小李在案发前是某所重点高中的一名学生,从小对计算机十分有兴趣,自学了许多黑客知识,他利用某知名贴吧的漏洞,设计了一个软件,在这个软件里输入注册用户名就可以查到该用户绑定的手机号和邮箱等信息,他用这种方法获取了数十万条公民个人信息。最终小李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示:

少年黑客不能当,莫用聪明误终身,网络安全很重要,知法守法是关键。

6.网友见面遭性侵

15岁的少女小雨和25岁的成年人王某在玩游戏时认识,经常网上聊天,更发展到相约见面。两人第一次见面地点就定在了酒店。小雨虽然知道约在酒店不安全,但相信了王某说的酒店能够舒服地聊天、玩游戏、吃东西,带着好奇的心理赴约。到酒店后,王某先是和小雨聊天、吃东西,又一起玩游戏,玩游戏过程中开始对小雨动手动脚,小雨既懵懂又害怕,抵抗不过王某的强迫,被迫和王某发生了性关系。

检察官提示:

网友网聊很知心,见面难保不受侵,一般不约网友见,见面需在人多处。

7.虚构出租车位诈骗被抓

小李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因与家人发生矛盾离家出走,上网期间发现很多人求租车位,于是冒充业主发布了出租车位信息。被害人杨某看中小李的“车位”,经过线上沟通,双方约定两年租期,价格2000元。之后,杨某按照小李的要求把租金分别打入小李及其朋友的支付宝内。但是付款之后很久,杨某发现自己的车仍然无法进入小区,遂与小李联系要求退款,小李编造各种借口后将杨某微信拉黑。最终杨某报警,小李被公安机关抓获。

检察官提示:

网络世界虽虚拟,在线交易也留痕,实施诈骗实不该,退款入狱两头空。

8.网传裸照被威胁

12岁的小红在网上认识17岁的小磊,俩人很快谈起恋爱。小磊让小红给自己发隐私部位照片,称这是感情最好的证明,小红经不起小磊的软磨硬泡发了照片。两天后,小磊约小红开房发生关系,小红表示自己太小不想那么早尝试。小磊遂威胁小红要对外公开隐私照片,并要求小红提前转给他开房费用,由他在网上订房,并继续索要裸照。小红因惧怕小磊,再次向小磊发送隐私照片两张,转款600元。直到小红父母看到了二人聊天记录,才发现小红被骗的情况。

检察官提示:

甜言蜜语要提防,学会拒绝不上当,若是因此被威胁,报警处理最妥当。

检校联动共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

丁凤良

区人大代表

双榆树第一小学校长

一个个警示案例,记录着未成年人因为不懂法而违法犯罪,记录着未成年人因为不设防而误入陷阱,记录着未成年人因为不警惕而导致身心受到伤害。触目惊心,令人惋惜,也说明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坚决果断打击,必须及时救助保护。

海淀区检察院结合之前海淀区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采用警示案例的方式将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落到实处。警示案例既有案例细节呈现,又有检察官提示,既有典型分析说明,又有危害程度警示,很具实效性。

一个个警示案例,表达着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良苦用心。为了让每一名未成年人不受有害信息和不良企图的侵扰,都能茁壮快乐成长,海淀区检察院的检察官叔叔阿姨们结合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总结出提醒未成年人的防范要点,简练明确便于理解掌握。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司法机关依法将审判、处置和保护落到实处,教师学校要运用警示案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家长家庭要了解警示案例的极端性和危害性,社区社会要宣讲宣传提醒大家增强防范意识。

董红军

区人大代表

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校长

防患于未然。通过真实案例,从法律角度进行警示,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份案例警示,通过呈现未成年人成长道路上踩过的“坑”,挖掘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为孩子健康成长装上了法律的护栏。

首先,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家庭教育要把法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有关互联网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对法律边界的明确意识。未成年人对虚拟世界充满好奇,很多孩子沉溺于此,网络陷阱防不胜防,必须引起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其二,要从小塑造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多引导孩子未来发挥自己专长奉献社会,让孩子对个人价值和成就有正确认识,始终给孩子人生发展指引正确的航向,避免走偏甚至误入歧途。

再者,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可以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建立牢固的信任感。这样就能让孩子在家庭中获得幸福感和归属感,不会轻信于他人,遇到问题能理性判断,积极寻求父母的帮助。疏离的亲子关系,容易让孩子因感到空虚、无助,而向外寻找慰藉,容易被引诱。

还有,性教育需从小做起。这并不是难以启齿的话题,而是家庭教育中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重要一环。

由海淀区检察院发布的“四叶草”警示案例,惊人心、警人行。警示是过往,防范在未来,希望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携手,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

肖建国

海淀寄读学校校长

当代青少年是网络时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生于网络时代、长于网络时代,天生就带有网络“基因”。网络给青少年带来成长空间的同时,也暗藏着犯罪的“黑手”。警示案例中清晰地揭示当前未成人相关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也点出了“隔空猥亵”等侵害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新动向。

青少年尚处在身心发展不成熟的阶段,辨别能力差、冲动性强、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复杂多元的网络空间容易让青少年失去辨别能力、做出非理性行为,必须加以正确引导。知者行之始,以上“典型警示案例+检察官提示”撕开了网络犯罪的伪装,能让青少年拔开云雾见青天,知道当前网络犯罪的常见形式和严重后果,从而警示自己在网络空间中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避免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人;同时提示青少年要一颗敬畏法律的心,杜绝侥幸心理,莫让网络将自己拖入犯罪的深渊。

王皓玉

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副校长

互联网的发展将未成年人引入更加复杂的世界,也增加了他们被网络陷阱侵害的风险,现在的青少年“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在各类网络安全事件中,因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又不愿意与家长、老师多沟通,最容易“中招”网络骗局,网络安全教育已成为未成年人的必修课。

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八大陷阱”警示案例,针对性强、贴近现实、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鲜活的案例和检察官的教育提示,对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扭转未成年人网络骗局不断攀升的局面,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网络诈骗侵害,具有深远意义。

刘梅

北京理工大学附中学生发展中心副校长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正是身心发育并不成熟的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但是怎么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同时不触犯法律,对于很多青少年而言,是模糊的。网络世界的诱惑、黑客、他人给予的看似与众不同的“关爱”,怎么分辨?怎样做才是合理又合法?这些案例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作为教育者,我们更需要做好校园普法,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公民。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涉及亿万家庭,事关国家大业。海淀区检察院发布警示案例,以及进行校园普法,都有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促进家庭幸福,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海淀检察

举报/反馈

吐鲁番网警

1.1万获赞 6.2万粉丝
吐鲁番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吐鲁番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