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月
图/来源网络,与文无关,侵删
-
听过一个笑话。
一个年轻人在街上捡了一根葱,有了葱就得做饭,做饭就得有厨房,还得有老婆,有老婆就得有房,最后因为一根葱买了一套房。
虽然听起来很可笑,但故事的背后却与心理学现象 “鸟笼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你偶然间获得了一件不太需要的东西之后,你便会买一些和它相关的物品,即使这些东西你并不需要。
这就是“鸟笼效应”。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无处不在。
网购是为了凑单,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
因为想要融入某个圈子费力讨好;
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断追逐。
我们宁愿把生活搞得杂乱无章,把内心填得满满当当,也不愿舍弃多出来的东西。
其实,不妨减少人生中拖累你的东西,或许你的生活会豁然开朗。
给房间留空间
前段时间一位石家庄的女生乔桑被很多人关注。
她的生活极其简单,衣柜里只有几件衣服,家里的物品只有平时可以用到的必需品。
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她的生活不仅没有因为简单的物质而变得无趣,反倒愈发丰富。
没有了过度的物欲,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做更多事,阅读、健身、家务、做饭……
这样的生活让很多网友大呼羡慕。
但很多人不知道。之前的她一度因为过度购物,消耗了自己的生活。
一件衣服,不同的颜色都会被她收入囊中,各种饰品、鞋子也是堆积如山。
久而久之,各种用不到的物品让房间和生活变得臃肿不堪。
直到一次搬家,她才发现自己的生活竟然被各种物品包裹,于是,她决定进行一次断舍离式的搬家。
从那以后,乔桑就爱上了这样生活,就如她说:
“学会了不持有的生活方式后,对物品的专注度,对自身及人生的理解都会特别清晰,整个人也会感觉特别清爽,很轻松很简单。”
周国平曾说:“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太多的物品,不仅需要我们付出更多时间、精力整理,还消耗着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逼仄的生活空间,也让我们焦虑、烦躁,甚至让生活越来越糟糕。
有这样一句话:“扔掉看得见的东西,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清理物品,也是在清理生活。
从整理房间开始,让简单的物品,省去收纳的烦恼;让宽敞的空间,减少拥堵的烦恼。
生活的美好从来不是靠物品的堆砌,而是要不断做减法,用留白给生活注入更多精彩。
给欲望留空白
电影《心灵奇旅》的男主乔伊,从小热爱音乐,把音乐看作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一场精彩的爵士乐表演,他的心中生出成为一名爵士乐队成员的念头。
长大后的乔伊成了一名钢琴老师,但他并不甘心现在的生活状态,一心想要加入爵士乐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他期望着人生从此焕然一新。
可是,当他历尽千辛万苦,登上舞台完成演奏时,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人生也并没有因此变化。
看着落寞的乔伊,乐队的主唱多茜娅给他讲了一个小鱼的故事。
一条小鱼游到老鱼身边,问它:“我要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东西 。”
老鱼说:“海洋?可是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啊。”
小鱼说:“这儿?这是水。我想要的是海洋。”
乔伊意识到自己就像那条小鱼,一直在不停地追逐自己的音乐梦,却忽略了音乐本身的意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像乔伊一样被欲望裹挟,迷失了初心,忘记了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欲望常有,诱惑常在,就像海上迷雾,林间沼泽。
真正有智慧的人,却能在欲望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在诱惑的泥泞中砥砺前行。
一部《春天的狂想曲》,让还在上大学的袁泉成为最佳女配角,《蓝色爱情》带给她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小有名气的她本可以接广告和代言,继续拍戏,赚个盆满钵满。
但令人惊讶的是,她没有待在娱乐圈,而是去了中央实验话剧院。
这份工作没有明星光环,挣得也不多,但对于袁泉来说,这才是她真正向往,想要深耕的职业。
通过对话剧的专注与努力,2007年,她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集齐话剧的三大奖项,成为大满贯演员。
袁泉之所以能抵抗明星光环和丰厚收入的诱惑,靠的是内心对于话剧的专注,对欲望的避繁就简。
当一个人想要的太多,就会像那只捡香蕉的猴子,拿一个扔一个,哪个都想要,最终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明智的人懂得,欲望越少,越能保持专注,而世俗的追逐、欲望的捆绑,只会一叶障目。
给自己留时间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过节收到很多“陌生人”的祝福短信,出于礼貌回复,结果耗费很多时间;
为了彰显合群,经常在朋友圈里点赞评论,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
因为害怕孤独,不想被孤立,不得不融入自己并不喜欢的圈子。
其实,朋友圈里的那些所谓好友,大多都没有那么重要。
有一部社会实验短片,名叫《你手机里的常用联系人有几个》。
导演邀请来几个参与者, 要他们将不会主动联系的人,以及工作应酬的人删除,只留下可以说真心话的人。
到最后,原本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只剩下二三个人。
每个人一生中大约会认识17000人,最后与我们交心的不过二三人。
我们费尽心力,小心翼翼维护的关系,除了给自己增添烦恼和疲惫,耗费精力和时间,竟毫无意义。
老戏骨陈道明在演艺圈沉浮多年,却依旧能在繁华中保持自我。
演技精湛的他获奖无数,却很少参加颁奖典礼。
他说:“很多颁奖典礼我都不去,因为有多少掌声、笑脸是真诚的?”
他更喜欢待在家里,发发呆,摆弄一下自己的琴,或是静下来练练书法,陪陪妻子和女儿。
曾经我们以为,为人热情、八面玲珑是人生必备的生存要领。
后来才发现,其实那些活得好的人,都学会了给生活做减法。
他们从不在各种关系网中纠缠,不对任何关系委曲求全。
三毛在《送你一匹马》中写道: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别把时间用在无效的社交上,用更多的时间,提升自己,陪伴家人,与知己长谈。
努力做一个清醒的人,别让繁杂的社交搅乱了你的清欢。
▼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提出一个心理学现象:“自我损耗”。
指的是为了满足欲望而采取的一些行动和思考,也会带来一定的自我损耗。
衣服塞满了整个衣柜,消耗着我们的情绪;
生活中无用的社交,消耗着我们的时间;
追求功名利禄,消耗着我们的幸福。
拥有的东西越多,负累就越多,越让人力不从心,摇摆不定。
相反,减少欲望,丰盈内心,这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无所畏惧,怡然自得。
真正的智者,总是能删繁就简,在自己真正需要的、热爱的事情中收获精神的丰盈。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在欲望横流的时代中,用简单的心态、丰盈的精神过高级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