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是走神,经常手里还忙着,脑子却不断冒出与工作无关的想法。
心理学上对“内耗”的解释是: 人在管理自我的时候需要消耗心理资源,当资源不足时,人就会处于一个内耗的状态,长期如此会让人觉得疲惫不堪。
简单来说,精神内耗就像在你脑子里住着的两个小人,不断在争吵打架,耗尽你的身心资源,让你感到筋疲力尽,进而拖垮你整个人生。
周六的早上,一个独居的男人一边啃着香蕉,一边思考着今天要做什么,比如洗碗、洗衣服、支付账单、清洁浴室等等。
在做这些事情之前,男人会把整个事情预想一遍,思考所有可能遇到的事情和不好的结果。
他反复思考,企图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可越想越乱,时间也一点点地流逝。
就这样,一天过去了,男人什么事情也没做,可却觉得特别累。
内耗型人格总是会想太多,而且想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消极的事情。在胡思乱想中,人大量的情绪被消耗,因此会让人感到特别“心累”。
很多时候,我们都清楚地知道:瞎想并没什么作用,可是大脑却是控制不住地想。
比如你马上要面临一场考试,你的大脑会控制不住地想如果考试失败会有什么后果。明明你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于事无补,还会徒增焦虑,可还是无法控制自己。
在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中,学者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经常过度思考的人,即便他们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某些想法是错误的、无用的,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即没有碰到负面事件的时候),也会时常地重温很多过往的记忆——可能他们觉得,不断地去反思和评估一些东西,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裨益。”
但事实上,适度的思考会帮助我们不断进步,而过度思考却会造成精神内耗,拖垮我们的脚步。另外,心理学家还研究发现:过度思考与抑郁症、焦虑症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如强迫症)有着密切的关联。
既然过度思考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甚至引发心理疾病。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能停止过度思考,避免精神内耗呢?
所谓灾难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凡事往坏处想。处于这种思维方式的人会严重高估坏结果发生的概率,而且总是会想象那个坏结果的画面,在大脑中营造各种失败的场景,然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灾难化的思考方式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内耗,因此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挣处于灾难化思维时,首要任务就是要觉察大脑里的非合理想法,立刻喊停。
我们要质疑自己的灾难化结果,并试着寻求别的积极的解释。
就拿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来说,作为一名冬奥会运动员,谷爱凌所承受的压力是极大的。如果她陷入“灾难化思维”,总想着“万一我比赛输了怎么办”“万一我失误了怎么办”,很可能她是无法以正常心态去比赛的,更无法在落后的情况下反超夺冠。
著名管理学家史蒂夫.柯维曾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有两个圈子,一个是关注圈,一个是影响圈。关注圈指的是我们关注的事情,比如教育、金融、环境、明星八卦等等。影响圈指的是我们所能影响、掌控的事情,比如我们手头的工作等等。
史蒂芬.柯维认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会把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影响圈”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一个被动消极的人,则常常会盯着自己没办法掌控的事情,把自己当成受害者,渐渐地,他的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小。
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的公司制度很混乱,一项工作布置下来,大家都互相推脱。结果公司的绩效不好,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这时候你会怎么办?
如果我们把精力都放在无法改变的关注圈上,总是抱怨工作、埋怨老板,或是整天担心自己的前途未来,那么我们就会陷入无止境的精神内耗中。
但如果能换一种思路,把关注点放在影响圈上,比如积极与同事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或者积极找其他工作,争取早日跳槽,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突破眼前的困境。
再举个例子,就拿参加冬奥会的各位选手来说,比赛能不能取胜,影响因素太多了。身体的因素,场地的因素,心态的因素,对手的因素等等。而作为运动员,他们需要做的是凝神静气,把精力放在可以控制的“影响圈”上,而不在无法控制的“关注圈”上耗费时间。
总之,当我们陷入过度思考时,我们要问问自己,我的影响圈是什么,我能做什么,又能改变什么。当我们能集中精力去做影响圈里的事情,我们就能停止精神内耗。
如果我们已经有意识地控制过度思考,可大脑还是不听使唤,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提高执行力来抑制精神内耗。
方法很简单,就是在你想到要做某件事时,立刻停止思考,马上动手,告诉自己,先做五分钟再想别的。五分钟之后,你可能已经进入了做事的状态,也就不会再过度思考了。
在做完事情之后,我们要学会犒劳自己,比如奖励自己吃一份甜点,看一会儿电视等等,以此激励自己。久而久之,我们的执行力得到提升,也就不会陷入精神内耗了。
就拿最近的“凡尔赛少女”谷爱凌来说,不仅获得了冬奥会的冠军,同时还顺利考入斯坦福大学,而且在钢琴、骑马、跑步、时尚等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她超强的执行力。谷爱凌训练的滑雪场距离学校要4个小时的车程,在车上,谷爱凌抓紧时间读书、做功课或者补充睡眠。
她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把滑雪之外的事情也都先做好,才能挤出时间专心进行滑雪训练。
反观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原因就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瞻前顾后,举棋不定,等到开始行动,早已错失了良机。
201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只需要一次比较剧烈的运动,就能让大部分人停止过度思考。
因此,当我们正在经历较大挫折或经受着巨大压力时,不妨有意识地寻找一些新的外部刺激,比如慢跑、打球等等。用外部刺激来中断过度思考,重新唤醒自己的身心。
《反内耗》一书里提到,生活时刻都有挑战,但挑战本身不会带来痛苦,自我战争引发的内耗才是痛苦的根源。
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每个人都是精神内耗的制造者,但每个人也是精神内耗的终结者。
学会停止过度思考,专注于眼前该做的事,愿我们都能摆脱精神内耗,活出自在轻松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