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高莹)6月11日,“稳增长·保就业”专家研讨会在线成功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来自国内经济学界的多位专家围绕当前经济形势展开研讨,就稳增长、保就业提出政策建议。
将市场主体作为政策发力点
高培勇指出,稳市场主体是稳经济大盘的“牛鼻子”。市场主体囊括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内的所有经济体,覆盖了参与GDP创造的所有经济单元,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所在。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人员以及近2.9亿农民工就业。市场主体是承载就业的基本盘,是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主要依托。市场主体安全关涉经济安全,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大背景下,下好市场主体安全先手棋,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高培勇表示,当前,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叠加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市场主体影响巨大。因此,在困难挑战面前,市场主体是最亟待渡过难关的,也是最需要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的对象。稳住经济大盘的关键所在,是要继续坚持以市场主体为重心,着眼于从市场主体这个根上“浇水施肥”,紧盯市场主体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把市场主体作为各种政策措施的发力点,才能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取得预期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瑞龙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稳增长必须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瑞龙谈到,在预期转弱的背景下,宏观刺激计划的政策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抵消。稳增长、保就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逆转预期,特别需要提振市场主体对财政刺激与救助政策及时落地、对改革开放、对未来经济增长潜能等方面的信心。目前,我国财政救助政策存在直接补贴力度不足、支持政策覆盖面有限等问题,甚至出现利用优惠政策套利现象。杨瑞龙认为,财政救助政策应倾向普惠,避免政策寻租;差别化支持主要通过金融政策来实施,通过市场手段来甄别救助对象。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稳市场主体也意味着促进消费,后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稳定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表示,提振消费的根本在于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预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推动市场主体复工复产,落实“六稳”“六保”。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宏观经济波动会更直接、更灵敏地传导为就业压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认为,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复杂的就业形势,需要坚持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把短期和长期措施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改革—宏观—结构措施加以应对。从长期看,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抑制内生增长活力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使得潜在产能得以充分实现。采取必要的短期紧急干预举措时,仍需坚持市场化原则,尊重年轻人的求职诉求和个人意愿,从而提升短期就业救助措施可持续性及其与长远目标的兼容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财经智库》主编何德旭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财经智库》主编何德旭看来,货币政策对于稳就业具有关键作用,这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有关部门应明确树立并落实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将促进就业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货币政策促进就业的内在机制是通过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强政策的精准性,做到有收有放、有的放矢,针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实际情况提供具体的政策支持。货币政策促进就业,还需要相关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配合。不同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能够向市场传递有效的积极信号,进而提升政策效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青年群体是劳动力市场的脆弱群体,稳就业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叠加、竞争加剧,同时需求转变,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青年人就业,一方面要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锻造更强的就业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实体经济和创新经济发展、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建立更加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终身学习体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作主旨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当前,大宗商品和海运价格上涨、西方对俄制裁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世界贸易,对我国外贸运行也产生干扰。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建议,应深入研究、积极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巩固扩大贸易伙伴;疏通运输堵点,在海运、铁路、航空方面持续发力,健全中欧班列功能;协调运用出口退税和人民币汇率手段,提振出口企业信心;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继续鼓励外商投资,特别是鼓励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等重点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副主编夏杰长作总结发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副主编杨志勇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会议以线上方式举行。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副主编夏杰长作总结发言,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副主编杨志勇主持会议。会议由《财经智库》编辑部、《财贸经济》编辑部、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 编辑部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联谊会支持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