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孩子有网瘾,那么网瘾的判定标准有哪些呢?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关于网瘾的诊断一共有九条标准,包括:

1. 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 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 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 难以停止上网

5. 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 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 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 利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 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的机会

在上面9条中,符合前2条,再符合其他7条中的任意一条就可以诊断为网瘾。

上面的标准可能比较难以理解,我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话,解释给大家听。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根据我多年的总结,我总结为以下9条:

对于游戏特别渴望,玩不到游戏就感觉难受。

2.情绪上波动

以前很温和不打人,现在被拿走了手机,会生气会摔东西砸东西等等,前后判若两人,尤其是在游戏被拿走了以后。并且在非游戏时间也骂人,甚至打人,和父母全面对抗。说到这,很多家长有误解,就是觉得自己孩子玩儿游戏的时候经常口出脏话,就跑过去给孩子讲道理“你不能骂人”这是没必要的,因为玩儿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情绪发泄,我自己玩儿游戏时候也会骂人,这一点真没必要和孩子较真,在其他社交场合,孩子都很懂事,不会乱骂人的。戒断反应,指的是孩子不被允许玩游戏会出现焦虑易怒等反应,但是在游戏面前就会消失。

3.时间上失控

这指的是在游戏中越来越依赖充值和增加游戏时间,自身才能得到满足感,但是觉得都值得。难受性,也就是需要越来越多的时间来满足自己。

4.自控上不行

自己知道玩游戏太多不好,但是控制不下来,这就是典型的自控力崩溃了。知道游戏不好,自己想控制游戏,但是完全控制不住,导致自己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心理问题。

5.精力上贯注

以前觉得现实社会很好,想努力奋斗,现在变得觉得虚拟世界一切都是好的,现实世界就是垃圾。生活重心搬到了游戏里面,注意力都在游戏里,只想逃避在游戏里面,没目标没动力,只想啃老,有个游戏就行,和之前的认知完全不一样,像换了个人,或者出现“我完了,我废了”等想法。

6.心理上痛苦

就算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仍然沉迷在游戏里无法自拔。

7.行为上欺骗

对别人隐瞒自己的游戏时间和充值金额。比预计玩游戏的时间要长,游戏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无法控制。

8.痛苦上缓解

用游戏来逃避或者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比如焦虑或者内疚等。

9.学习社交上滑坡

以前学习成绩还不错,现在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甚至辍学或者不外出工作了。放弃了其他活动,以前的兴趣爱好都没了。以前朋友多,现在不和朋友联系了,把社交全面转移到网络,和外界的联结断裂。但是本身就性格内向的人不算,本身就内向,不喜欢太多朋友和社交,玩游戏并没有损害孩子的社会功能,那就没问题。

网瘾的根源是心理痛苦,网瘾的背后肯定是有某个心理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被关心,被尊重等。孩子网瘾了或者喜欢玩儿游戏了,家长先不要过度焦虑,要做到3心:对自己有决心,对孩子有信心和耐心。很有可能是因为你在过去让孩子太痛苦了,他现在需要游戏弥补自己失去的自由,让自己有成就感。

举报/反馈
周老师教沟通
288条
专属内容
10条
每月更新
1条
精华内容
立即订阅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