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6月9日),碳中和领域再现大额融资——远景智能宣布获得由红杉中国领投、GIC参投的2.1亿美元A轮融资,远景智能是远景科技集团旗下从事低碳和Alot技术的公司。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积极向零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碳中和在一级市场热度空前,已成为本土巨头们的必争之地,不仅大额基金频出,以新能源车、电池、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相关投资也颇为活跃。

大额基金频出 ,VC/PE偏爱这些细分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远景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远景科技集团旗下从事低碳和Alot技术的公司,其研发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TM可监控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以及设备运作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整体碳足迹,目前已连接管理了超2亿个智能终端设备和400GW的能源资产。

远景科技集团是一家绿色科技企业,其与红杉资本关系颇为密切,2021年3月,红杉中国与远景共同成立了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的碳中和技术基金,投资和培育全球碳中和领域的科技公司,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这是国内首只绿色科技企业携手创投机构成立的百亿规模碳中和技术基金。2021年9月,远景红杉碳中和基金正式落户无锡高新区,首期募集50亿元。

事实上,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积极向零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一级市场碳中和投资空前活跃,大额基金频出。如高瓴在2020年成立了专门的气候变化投资团队,推出了专项的绿色基金。今年1月,IDG资本联合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零碳科技投资基金, 以“技术投资+场景赋能”为主题,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资规模为50亿元。前不久,春华资本也被爆正在发起成立一只总规模为100亿元的碳中和基金。

在投资方面,记者梳理发现,新能源车产业链日趋成熟、商业路径相对清晰,加之相关政策扶持,是VC/PE频繁提及的碳中和领域投资“代表作”,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背后几乎集齐了红杉、高瓴、经纬等国内知名机构支持;新能源车的火热带来了电池行业的高增长,锂电池及相关新材料和设备也是投资机构布局的热点,在这一领域,蜂巢能源、唐锋能源、氢晨新能源等创业公司背后有IDG资本、深创投等明星机构加持。当然,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是碳中和领域长期主流的投资方向,远景科技、沃太能源等项目背后也有众多VC/PE的支持。

长坡赛道,工业、消费端挑战重重

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势必引导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以更好与其他经济体在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低碳规则中竞争与合作。值得注意的是,实现碳中和并非仅仅是依靠能源结构的改变,而是人类活动、生活方式的变革,需要新兴技术、新模式的不断推进和助力,其中挑战不言而喻。

2021年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联合高瓴产业与创新研究院发布的《迈向2060碳中和--聚焦脱碳之路上的机遇和挑战》报告(下称“报告”),根据WRI(世界资源研究所)数据,2017年中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41.6%,制造业和建筑业占23.2%,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9.7%,此外交通运输和农业部门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7.5%和6.1%。和全球对比,中国在建筑、交通和农业部门碳排放占比明显偏低,而工业部门占比较高。如此,中国在未来碳中和路径中面临的最大的宏观挑战,是其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高的速度,因此能源需求难以很快见顶。

此外,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前述《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量约为OECD国家的一半,人均用电量是OECD国家的60%。此外,中国的用电结构尤为特殊,工业用电占比达到67%,而OECD国家的工业、商业、居民用电分布较为均衡,占比分别为32%、31%、31%。若比较人均居民用电量,中国仅为OECD国家的29%,显著偏低。随着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居民生活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看齐,居民用电需求仍将迎来大幅增长。

显然,无论在工业端还是居民生活消费端,我国均减排压力巨大、挑战重重。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突破性技术,这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海量资本的投入。

2021年4月,在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召开“绿色金融和气候政策”高级别研讨会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就曾表示,预计2030年前,中国碳减排需每年投入2.2万亿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万亿元,要实现这些投入,单靠政府资金是远远不够的,需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每日经济新闻

举报/反馈

每日经济新闻

3585万获赞 515.3万粉丝
中国主流财经全媒体平台
每日经济新闻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