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国“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正开展系列科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登山运动员们勇敢攀登,不断创造奇迹,于1960年完成了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创举。此后,登山运动伴随着科学考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火热起来,到如今,登山运动在北京已非常普及,登山爱好者不但有强身健体的专业场地,还能在锻炼之余享受休闲旅游的乐趣。
(1)1960年完成从珠峰北坡登顶创举
新中国登山运动的历史,要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说起。
1956年4月,我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诞生。据本报1956年5月17日4版《中国第一批爬山运动员接受纪念章》报道,那年4月23日,28名登山运动员开始攀登陕西秦岭主峰、海拔4113米的太白山。他们每人身上都背着25公斤重的东西。4月25日上午11时15分,他们登上了山顶。按照国际惯例,运动员们把写着他们名字的纸留在了山顶。
1956年5月17日,《北京日报》4版
此举翻开了新中国登山运动的新篇章。此后,我国登山运动员又登上了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征服了四川省海拔7590多米的贡嘎山峰。1959年,我国8名女子登山运动员登上慕士塔格峰,不仅创造了世界女子登山最高纪录,也创造了女子攀登海拔7500米以上高山人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1956年4月,我国第一支登山队——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诞生,队员们登顶太白山,翻开了新中国登山运动的新篇章。史占春/摄
1960年,我国登山队又创造了一个奇迹。据本报1960年5月28日1版《我登山队登上世界第一峰》报道,当年5月25日清晨,我国三名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克服了高山极度缺氧和零下40℃左右严寒等重重困难,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创举。此前,西方登山界曾7次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珠峰北坡也因此被认为是“不可逾越的天险”。
1960年5月28日,《北京日报》1版
喜讯传来,时任副总理贺龙向中国登山队致贺电,电文中写道:这是我国人民的一个极大的喜讯,你们为伟大的祖国争得了很大的荣誉,为社会主义的体育事业再一次作出了光辉的贡献,谨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
这次登珠峰是由我国著名登山运动健将史占春率领,从1960年3月25日出发,先后经过了三次高山适应性行军,到第四次行军时突击登顶主峰,历时两个月。登顶珠峰的三名登山运动员中,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富洲只有25岁,是最年轻的一位。此外,这次还有26名运动员登上了珠峰海拔8100米以上的高度,在当时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罕见的成就。(1960年5月29日《北京日报》1版,《我登山队创世界登山史罕见成就》)
1960年,我国登山队员登顶珠峰。图为登山队队员在中途休息。新华社发
(2)地质科考推动登山发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质科考推动了登山运动的发展。
那些年,北京地质学院结合地质专业开展了登山运动,并将登山运动列为体育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普及登山运动,该校成立了由6名青年体育教师组成的登山教练组,在香山、周口店建立了登山营地,学生们在那里上登山课,边登山边实习。
1960年7月8日,《北京日报》2版
据本报1960年7月8日2版《结合地质专业大搞登山运动》报道,这所学校有97%的学生获得了国家体委授予的“登山运动员”等级称号,其中包括6名登山运动健将、4名二级登山运动员和72名三级登山运动员。学校登山队从1958年开始,曾先后登上祁连山“七一”冰川主峰、太白山主峰,并为国家登山队输送了优秀队员。到1960年时,该校师生登山足迹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为祖国勘探出许多新的矿藏。学生们在青海高原、天山及长江三峡的绝壁上进行实习时,凭着一身登山本领,攀上了许多坡度达七八十度的悬崖峭壁,很好地完成了勘探工作。此外,学生们还登上青海境内海拔7100米的积石山,进行了冰川、地貌等科学考察。
1964年5月24日,《北京日报》1版
为了探索横断山脉地质构造的秘密,1964年,北京地质学院7名男女师生组成科学考察登山队,登上了云南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海拔5500米的玉龙山主峰。这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第一次登上这座著名雪山的主峰。当时,队员们采集到大量宝贵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我国整个横断山脉的地质构造情况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1964年5月24日《北京日报》1版,《北京地质学院科学考察登山队登上五千五百米的云南玉龙山主峰》)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成立爬山训练班。图为训练班学生在香山进行爬山实习。李桃/摄
(3)北大山鹰社闻名全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高校学生自发成立了登山队,以社团活动的形式挑战这项勇敢者的运动。最有名的当数北京大学山鹰社。
北大山鹰社成立于1989年4月,4年后,花名册上就已达500人。平时,山鹰社的学生会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比如跑步、跳远、单双杠、引体向上、定向越野等,这为日后攀登高峰打下了基础。1990年和1992年,山鹰社的学生分别登上了海拔6178米的昆仑玉朱峰顶和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1993年,他们又登上了慕士塔格峰顶峰,令业界刮目相看。
1993年11月30日,《北京日报》5版
据本报1993年11月30日5版《向理想的目标迈进》报道,学生们登慕士塔格峰时资金并不充裕,买不起设备,只能租,而且租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产品,仅一只登山鞋就有9斤重。不仅如此,学生们的防寒服也是租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只有每套40多元的双层运动衣和军训时发的绒衣绒裤。登顶那天,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加上七八级的大风打在脸上冰冷刺骨,疼痛难忍,但最终学生们还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成功登顶。外国登山队员看到他们仅凭简单装备登顶都认为不可思议,连连赞叹。
1993年底,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北大山鹰社10名队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运动员称号。这是我国民间登山队第一次获此殊荣。(1993年12月2日《北京日报》5版,《北大登山队十名队员荣获一级运动员称号》)
后来,北大山鹰社的学生还成功挑战了长江源头海拔6621米的各拉丹冬峰,征服了青藏高原上海拔6282米的玛卿岗日峰……在那个年代,山鹰社不但是北京大学100多个学生社团中最红火的一个,更是闻名北京乃至全国高校,还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等院校学生加盟。
1996年7月11日,《北京日报》6版
登山锻炼了学生们的意志和品质,也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曾经担任过登山队长的李锐表示,登山使他对困苦的忍耐力比多数同龄人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困难时,想想登山的痛苦,就觉得没有什么挺不过来的事。登山和组织登山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协作能力,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回报。”(1996年7月11日《北京日报》6版,《攀登永不言休》)
多年以后的今天,山鹰社仍是北京大学的品牌社团,在不断攀登新高峰的过程中,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登山运动员。
(4)百折不挠勇攀高峰
登山运动的发展,也伴随着失利和低谷。
1957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攀登四川省中部的贡嘎山时,有4位队员不幸牺牲。当时,北京各界代表300多人曾集会追悼,表彰他们对登山事业的贡献。(1957年8月6日《北京日报》4版,《全总追悼登山牺牲的四位烈士》)
1957年8月6日,《北京日报》4版
1991年1月3日,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攀登位于云南省的梅里雪山活动中,17名登山队员在海拔5100米的三号营地遇难。由于该地区气候多变,降雪量大,雪崩频繁,当时的救援队和后来的中日搜索队尝试多次都没能到达出事地点。直到1998年,部分登山队员的遗体、遗物才陆续被发现。(1998年7月24日《北京日报》3版,《梅里雪山发现中日联合登山队部分遇难队员遗体》)
2002年8月15日,《北京日报》9版
2002年8月7日,利用暑期前往西藏攀登希夏邦马西峰的北大山鹰社5名学生,在海拔6700米至6800米处即将到达顶峰时遭遇雪崩遇难。他们当中,最大的不过24岁,最小的才21岁。山鹰折翅的消息传回北京,燕园师生悲痛不已。“一切的起因和结果,都是那个关于雪山的梦想。”5名学生之一、曾任山鹰社社长的雷宇昔日写下的文字,诠释了学生们参与登山运动的初衷。(2002年8月15日《北京日报》9版,《北大“山鹰”雪峰折翅》)
2002年,北大山鹰社5名学生遭遇雪崩遇难。听说这个消息后,北大学生自发前往山鹰社训练基地献花悼念。徐军/摄
追溯历年的登山行动,像这种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受到挫折的例子还有不少。不过,我国登山勇士们攀登高峰的信念从未动摇。一批又一批的后来者前赴后继,百折不挠,不断挑战新的高峰,新中国的登山事业蒸蒸日上。
(5)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相继建成
近些年来,登山运动明显地呈现出两个发展方向——高山探险和群众健身登山。其中,高山探险因其对身体、技术、装备以及专业知识的严格要求和对资金的高额需求,颇有曲高和寡的味道,而适合更大范围人群参与的群众性登山活动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2001年2月22日,《北京日报》7版
本报2001年2月22日7版《北京人浩浩荡荡爬香山》记录了人们登香山的独特风景:初现的晨曦中,登山者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相处融洽。登山队伍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是跟着父母爬山的刚会走路的孩子。每天早晨,他们像上班一样准时来到香山,在香山弯曲的山道上一步一个脚印向上攀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健身意识增强,很多北京人坚持参加登山锻炼。图为2000年,几位老人在参加登山比赛。齐祁/摄
近年来,北京顺义、海淀、平谷等区相继兴建了专业的步道,登山设施更加现代化。2013年,全长125公里的顺义浅山区国家登山步道建成开放,这是北京首条达到国际标准的登山健身步道,串起了顺义3.8万亩山林、20个民俗村落,既有满足登山爱好者的高难度山路,也有适合全家出游、休闲娱乐的亲水步道,既能锻炼身体,也能赏风景。(201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本市首条国家登山步道开放》)2016年,凤凰岭国家示范登山健身步道投入使用。这条步道长15公里,沿途串联起石阶古道、野道、高山草甸、佛教道教历史遗迹等,人们在山脊上可以俯瞰北京城。(2016年5月7日《北京日报》5版,《凤凰岭国家级登山步道投用》)
2013年9月30日,《北京日报》10版
时至今日,北京的登山爱好者不但有锻炼的好去处,还能享受采摘、露营等休闲旅游的乐趣,登山之趣早已超乎山水之间。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