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殿亲王自从代替其叔父早良亲王被桓武天皇册立为皇太子后,一直体弱多病。究其原因,传闻是早良亲王的怨灵作祟,也有说法是纵欲过度,还有说法是被能力超群的父亲寄予厚望导致压力太大。安殿亲王早年曾迎娶藤原百川之女藤原带子为妃,但安殿亲王在即位之前这位妃子便亡故(安殿亲王即位后追赠其为皇后)。此后,安殿亲王又迎娶了藤原百川的侄子藤原绳主(藤原藏下麻吕之子)与藤原药子(藤原种继之女)的长女为妃。与此同时,藤原药子也陪同女儿一起入宫。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上均为藤原式家一脉。此外,安殿亲王还迎娶了3位同父异母妹(朝原内亲王、大宅内亲王、甘南美内亲王)为妃,不过她们都没有子嗣。
大概是由于藤原药子容貌出众、撒娇谄媚能力卓群,又或者由于安殿亲王有恋母情结,安殿亲王在与自己的岳母藤原药子的交往过程中传出了丑闻。桓武天皇听闻此事后震怒,下令将藤原药子逐出皇宫。但安殿亲王与藤原药子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安殿亲王与父亲桓武天皇的关系十分微妙。安殿亲王虽然是皇太子,但桓武天皇更宠爱次子神野亲王。根据《水镜》记载,桓武天皇曾经暗暗想过废除皇太子安殿亲王,改立神野亲王为皇太子。延历二十四年(805)正月,桓武天皇病重时,急召皇太子安殿亲王进宫,但安殿亲王却迟迟不到。尔后在藤原式家的藤原绪嗣的催促下才进宫谒见桓武天皇。
延历二十五年(806)三月十七日,桓武天皇去世,享年70岁。担任皇太子20余年的安殿亲王于桓武天皇去世当日接受剑玺,践祚为新天皇,是为平城天皇。两个月后的五月十八日,平城天皇在大极殿举行即位仪式(根据《令集解》的解释,“祚”与“位”指的都是“天皇之位”,“践祚”与“即位”是“即天皇位”的同义语。不过,从此时开始,“践祚”与“即位”的语义开始发生变化。皇位的继承礼仪分为先帝驾崩或让位当日的授让剑玺礼与后日的大极殿礼,前者被称为“践祚”,后者被称为“即位”),同时改元大同(按照当时的礼仪,一般在先帝驾崩的第二年改元)。新即位的平城天皇于翌日遵照桓武天皇的意愿立同母弟神野亲王为皇太弟,同时将追赠藤原带子为皇后。平城天皇为什么要追赠未生育的藤原带子为皇后,而不是追赠已生育的葛井藤子(生下皇长子阿保亲王)或伊势继子(生下高岳亲王)为皇后呢?皇太弟早良亲王怨灵的影响还历历在目之际,平城天皇的做法难道是在向新的皇太弟神野亲王宣示,自己将不会在自己的血脉中挑选皇位继承人吗?其中的原因与安殿亲王身体病弱且皇子年幼或许有一定关系。又或许,“在平城天皇看来,较之自己的弟弟,桓武天皇与藤原乙牟漏以外的皇后、妃子所生的孩子更为危险吧。”
平城天皇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于大同元年(806)五月二十四日设置六道观察使(律令制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为五畿七道,大和、山城、河内、和泉、摄津5国为畿内,东海、东山、北陆、山阴、山阳、南海、西海为7道,此后东山也设置观察使,是为七道观察使),由参议就任该职。翌年四月,平城天皇废除参议,由观察使兼参议官的职责,并赐予食封200户作为特别恩典。根据平城天皇颁布的诏书记载,之所以设置六道观察使,是因为“诸国庸调支度等物,每有未纳,交阙国用,良由国郡司递相怠慢。”“量置六道观察使,道别一人,判官一人,主典一人。所以移风淳风,易俗雅俗,激扬清浊,黜陟幽明也。”从平城天皇即位仅六天后就开始实施来看,“应该是他在皇太子时代就酝酿已久的主意”。在唐朝的官制中也有“观察使”一职,所以平城天皇设置观察使一职很可能是他即位前夕刚回日本的遣唐使们(该批遣唐使的遣唐大使藤原葛野麻吕曾任皇太子安殿亲王的春宫大夫)带回了唐朝的最新情况,进而借鉴了唐朝的做法。
大同二年(807)十月,宫中传闻藤原宗成(藤原北家左大臣藤原永手曾孙)鼓动平城天皇的异母弟伊予亲王试图谋反。获悉此消息的大纳言藤原雄友(藤原南家)立即告诉了右大臣藤原内麻吕(藤原北家)。预感到危险的伊予亲王于是向平城天皇上奏,说是藤原宗成蛊惑自己谋反。但是,藤原宗成被抓捕后一口咬定主谋是伊予亲王,以推脱罪责。平城天皇最终相信了藤原宗成的证词,派遣左近中将安倍兄雄和左兵卫督巨势野足等,率兵包围伊予亲王的宅邸后,将伊予亲王及其母亲藤原吉子(藤原南家)一起幽禁在川原寺,而且不给他们吃的和喝的东西。于是,伊予亲王母子二人饮毒自尽。此外,大纳言藤原雄友和藤原宗成也被流放。这就是所谓的“伊予亲王之变”。
有观点认为这场政变是藤原式家的藤原仲成与藤原药子兄妹为削弱藤原南家而策划的一场阴谋。还有观点认为这场政变是平城天皇为了肃清可能威胁到自己亲弟弟神野亲王的伊予亲王而策划的一场阴谋。史书在记载伊予亲王之变时,并未提及藤原仲成与藤原药子兄妹,虽然后来的史料中提到,伊予亲王母子是被藤原仲成与藤原药子兄妹害死的,但这很可能是后世史书作者的污蔑。伊予亲王确实是深受桓武天皇宠爱的一位皇子,但平城天皇与皇太子神野亲王之间一直有着不和的传言,所以平城天皇也不太可能为了神野亲王策划一场阴谋。事实上,伊予亲王本人已经承认藤原宗成蛊惑自己谋反,所以整件事并非空穴来风。笔者认为,藤原宗成才是这场政变的主谋。他本想拉拢藤原雄友入伙,不料却被告发。
根据《日本后纪》记载:“(伊予)亲王母子,仰药而死。时人哀之。”此外,史料对带兵包围伊予亲王宅邸的安倍兄雄有这样的记载:“兄雄,性亮直,有耿介之节,才涉文武。所历之职,以公廉称。伊豫亲王废,帝方震怒,群臣莫敢谏者,唯兄雄固争。虽不能得,时论韪之。”从时人怜悯伊予亲王母子的遭遇,以及连奉命讨伐的安倍兄雄都为之争辩来看,这场政变不管是谁的阴谋,伊予亲王无疑是被冤枉的。
平城天皇即位后还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便是将此前被桓武天皇驱逐的藤原药子召回皇宫,并任命她为尚侍,叙正三位。尚侍是后宫十二司之首内侍司的长官,负责传达大臣奏事、天皇降旨以及后宫女官的管理等事务。尚侍的位阶一直是叙五位,藤原药子担任该职后,直接将尚侍的地位提高至了相当于公卿的三位。藤原药子凭借这一职务,掌握了宫廷内部的大权。与此同时,平城天皇还任命自己的岳父、藤原药子的丈夫藤原绳主为大宰帅,将其打发到边远的九州。藤原药子入宫后因善于谄媚受到了平城天皇的宠幸,加之担任位高权重的尚侍一职,一时之间“百司众务,吐纳自由,威福之盛,熏灼四方”。此外,平城天皇还追赠藤原药子的父亲藤原种继为太政大臣。
大同四年(809),平城天皇因身体不适、寝食难安,于是下达让位于同母弟神野亲王的旨意。神野亲王接旨后,上了两份“涕泣固辞”的奏表,表示“天下神器,不可轻传。皇业大宝,非圣不践。”自己“幽昧自天,教训无染,逸游率性,机务未涉。”对此,平城天皇直接避居东宫,没有应允神野亲王的辞让。于是,神野亲王于四月一日践祚,并于四月十三日在大极殿举行即位大典,是为嵯峨天皇。嵯峨天皇即位次日,册立平城天皇之子高岳亲王为皇太子。但是,嵯峨天皇并没有册立高岳亲王的母亲为皇太后或皇太夫人,“嵯峨天皇此举让高岳亲王继位一事变得不那么确定了”。
藤原药子有位兄长,叫藤原仲成。藤原仲成仗着妹妹受宠,在朝中飞扬跋扈,以致“王公宿德,多被凌辱,道路侧目”。平城上皇让位后,在藤原仲成与藤原药子兄妹以及众多官僚的陪同下,于大同四年(809)十二月移居旧都平城京(此前太上天皇的居所一般与天皇的居所一并在宫城内)。此时在平城京和平安京均设有太政官办公官署——外记局以及负责保卫的卫府等,平城上皇也有权发布诏敕,实际上具有与天皇等同的政治权力。这种平城上皇与嵯峨天皇各自为政的政治体制被称为“二所朝廷”。
“二所朝廷”导致朝廷政治陷入混乱。嵯峨天皇为了确保天皇向太政官下达敕令的通畅,于大同五年(810)三月十日设置总管宫内事务的藏人所一职,并任命心腹大臣巨势野足和右大臣藤原内麻吕之子藤原冬嗣为藏人头。在前一年的九月,嵯峨天皇曾下令废除作为观察使特别恩典的食封,让观察使兼任国司以作为补偿。“和当年的孝谦上皇一样,大事自己亲自裁决,小事交给天皇裁决”的平城上皇对于嵯峨天皇的做法明显感到不满,于当年六月二十八日发布诏书,宣布废除观察使,恢复参议一职以及参议官的食封。随着平城上皇逐渐病愈,再加上图谋让平城上皇复位的藤原药子和藤原仲成的挑拨与煽动,两个朝廷的对立情绪日益严重,并最终演变为武力冲突。
大同五年(810)九月六日,平城上皇颁布迁都至平城京的重要命令,并钦点骁勇善战的武将坂上田村麻吕和藏人头藤原冬嗣等人为“造宫使”,试图让平安京的贵族们都迁回平城京,其寓意自然是在宣示平城京朝廷的正统性,进而否定平安京朝廷的合法性。嵯峨天皇似乎早有准备,他一方面在表面上做出顺从的姿态,任命坂上田村麻吕、藤原冬嗣为造宫使,另一方面迅速采取处置对策。九月十日,嵯峨天皇先以迁都导致人心骚动为名,派遣自己的三位心腹前往伊势、近江、美浓三国国府镇固关口,同时逮捕并监禁当时正在平安京的藤原仲成,并于次日将其射杀。此外,嵯峨天皇还下诏曝光藤原药子的罪状,并解除其尚侍一职。同时,嵯峨天皇还派遣使者前往桓武天皇的陵墓,历数藤原仲成和藤原药子兄妹的罪行,其中一项罪责就是害死伊予亲王母子。九月十一日,嵯峨天皇将藤原内麻吕的长子、藤原冬嗣的兄长藤原真夏以及精通武艺、身经百战的文室绵麻吕(后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等人从平城京召回,并将文室绵麻吕囚禁。
平城上皇事先大概没有料到嵯峨天皇会有如此举动,于是不顾中纳言藤原葛野麻吕等人的劝谏,于九月十一日,在藤原药子的陪同下,带领官员及士兵前往东国,意图择日举兵。大概是由于藤原药子与藤原仲成长期专横跋扈导致人心不齐,平城京的不少达官贵人逃去了平安京。其中负责纠正、修改诏书以及太政官奏文的大外记上毛野颖人在返回平安京后告发了平城上皇的意图。嵯峨天皇闻讯后,命坂上田村麻吕率轻锐兵将前往拦截平城上皇。坂上田村麻吕则奏请嵯峨天皇解除同自己征讨虾夷的老战友文室绵麻吕的禁锢,带他一同前往。嵯峨天皇应允了坂上田村麻吕奏请,并封文室绵麻吕为参议。九月十二日,平城上皇一行在途中遭到坂上田村麻吕和文室绵麻吕所率官军的阻拦,无法前进。平城上皇见大势已去,返回平城京后落发为僧,并得到宽大处理。藤原药子走投无路,服毒自杀。史称“药子之变”的这场政治斗争最终以嵯峨天皇方面获胜而结束。
不过,也有学者质疑历数藤原药子罪状诏书的真实性,认为将这场事变以一位女子的名字来命名似乎有失公允;提出负责建造平安京的正是藤原药子与藤原仲成的父亲藤原种继,兄妹俩大概不会完全无视父亲赌上性命所致力于的事业,致力于将都城迁回平城京;认为《水镜》中记载的藤原药子企图让平城上皇重祚,自己成为皇后的说法只是没有根据的臆测而已;主张主导这起政变的并非藤原药子,而是平城上皇,这场政变应该称为“平城上皇之变”更加妥当。对此,有学者反驳说,藤原种继赌上性命所致力于的事业是建造长冈京,而不是平安京,藤原药子与藤原仲成对平安京并没有特殊的感情。笔者认为,不管藤原药子对平安京的情感如何,她对桓武天皇无疑抱有某种成见。一是因为桓武天皇曾经将藤原药子逐出皇宫,二是因为桓武天皇追赠“杀父仇人”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因此,藤原药子肯定是有动机的。而平城上皇的最大动机则是确保自己的皇子高岳亲王继承皇位。虽然“各打五十大板”一般被认为是“昏官断案”,但笔者认为此案中平城上皇与藤原药子是同等地起作用。
此外,还有学者侧重从嵯峨天皇的视角进行分析,认为这场政变是嵯峨天皇设下的圈套。据说桓武天皇曾留下自己死后由安殿亲王、神野亲王和大伴亲王三位皇子每隔十年轮流即位的遗言。但平城上皇打破了桓武天皇构想,立自己的皇子高岳亲王为皇太子。嵯峨天皇制造这场政变的目的就是要完成桓武天皇的遗愿,废皇太子高岳亲王,改立大伴亲王为皇太子。我们要了解这一段历史的真相是很困难的,我想只要大家能够根据有限的史料提出一个说得通的结论即可。不同的人对同一段历史有不同的解读,这也正是历史有趣的地方。
“药子之变”之后,受到牵连的皇太子高岳亲王被废,其子女也被臣籍降下,赐姓在原朝臣。当时尚无皇子的嵯峨天皇按照桓武天皇的遗愿,将异母弟大伴亲王(藤原旅子生)立为皇太弟。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高岳亲王此后削发为僧,拜在密宗高僧空海门下,研习佛法,法名“真如”,故称“真如法亲王”。到了晚年,真如法亲王还漂洋过海入唐求法(第18次遣唐使)。为了进一步探求佛法的真谛,他又踏上前往印度的旅途。此后,真如法亲王音信杳无。
“药子之变”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皇制度是日本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从最早退位的皇极女帝(当时称为“皇祖母尊”,最早被称为“太上天皇”的是持统女帝)开始,天皇生前的退位与天皇在位去世相比反而是一种常态。之所以会发生“药子之变”以及“藤原仲麻吕之乱”等事变,“与其说问题出现在每位天皇、上皇的个性以及周围人的意志上,不如说是权力构造本身存在缺陷使然,该缺陷即终极皇权究竟归属于让位的上皇还是现任天皇。”在“药子之变”之前,“上皇具有拥立新帝的权力,拥有与天皇基本等同的行政权,作为皇权的支持者与天皇共同执政”。因此,严格来说,平城上皇的行为除了迁都之外,并非特别异常。“药子之变”之后,嵯峨天皇借此契机“整顿了太上天皇与现任天皇的关系,将太上天皇从政治中心驱逐出去”,以避免再度出现“二所朝廷”的局面。一直活到天长元年(824)的平城太上天皇此后不再具有与天皇等同的政治权力,仅接受嵯峨天皇的朝拜,享受作为皇族家长的尊荣。嵯峨天皇自己退位成为上皇后,退出内里,隐居在嵯峨院,主动放弃了执政权,并接受淳和天皇的上皇宣下,此后“新天皇即位之际下诏赠予退位天皇太上天皇尊称成为定例”。
自从藤原良继和藤原百川拥立光仁天皇即位之后,藤原式家一直占据着朝廷的主导权(藤原京家的官位一直不高,因“冰上川继之变”彻底失势,藤原南家在平安时代初期一度维持着自己的势力,因“伊予亲王之变”失势,并逐渐没落)。“药子之变”之后,藤原北家一族因藏人头藤原冬嗣受深受嵯峨天皇的信任逐渐抬头,并压制了藤原式家一族。藤原冬嗣后来官至左大臣,并与天皇家结成了紧密的婚亲关系。藤原冬嗣将女儿藤原顺子嫁给嵯峨天皇之子正良亲王(仁明天皇)。与此同时,藤原冬嗣之子藤原良房迎娶嵯峨天皇臣籍降下的皇女源洁姬(第一批被赐姓源朝臣的皇女之一),从此藤原北家的血统与皇室血统完全交融,而这一切都为“人臣摄政”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征夷大将军是日本平安时代对征讨虾夷的最高长官的称呼,一般在停战时即功成身退。坂上田村麻吕从桓武天皇统治时期开始,便作为征夷大将军带领军队征讨虾夷,并取得不俗的成果。在“药子之变”中,坂上田村麻吕将其对虾夷作战中锻炼出来的军事才能发挥于皇室的内部斗争中,一举击溃平城上皇军队,并因此功升任大纳言,从此,“武将”的势力深入到了王权的中枢。此外,由藤原冬嗣担任藏人头的藏人所作为“药子之变”最重要的遗产之一被保留下来。“藏人”别名“男房”,顾名思义,即与“女房”一样,是由天皇身边的亲信组成,负责宫中宿卫、照顾天皇日常期间的贵族集体,也就是所谓的“王的侍从”。由此,“男性官员开始取代女官进入后宫从事政务”。随着“药子之变”之后负责护卫宫城和首都治安的令外官检非违使的设置,最早的“武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藤原药子”之变发生时,嵯峨天皇还采取了一个重要的举措,即派遣使者前往贺茂神社奉币,祈愿己方的胜利,并许愿如若贺茂大神帮助其胜利,就让未婚皇女侍奉大神。嵯峨天皇获胜后,任命皇女有智子亲王为初代贺茂斋院,创立了贺茂斋院制。“贺茂斋院制的成立打破了伊势斋宫一统天下的局面,天皇在即位后,朝廷必须同时选定伊势斋宫和贺茂斋院,伊势斋宫不再是唯一的斋王”。
“藤原药子”之变后,嵯峨天皇还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即给部分皇子、皇女赐姓源朝臣。嵯峨天皇在位期间生育子女50人,这对于当时的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负担。因此在弘仁五年(814年)五月八日,嵯峨天皇给母亲不是皇后、女御的皇子信、弘、常、明以及皇女贞姬、洁姬、全姬、善姬等8人赐姓源朝臣。这是古代日本著名的源氏第一次出现在日本历史上。不久,嵯峨天皇又再次下诏,陆续给13名皇子与11名皇女赐姓源朝臣。连同首次,嵯峨天皇先后一共给皇子17人,皇女15人,总计32人赐姓,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嵯峨源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嵯峨天皇在“药子之变”中获胜,避免了迁都平城京这一事件的发生,为平安京成为象征日本文化的千年古都和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日本後紀》,吉川弘文館1982年版。
板勝美国史大系編修会編輯:《新訂増補国史大系日本紀略》,吉川弘文館1980~1984年版。
吉江崇:《平安前期の王権と政治》,《岩波講座日本歴史第4卷古代4》,岩波書店2013年版。
橋本義彦:《“薬子の変”私考》,《平安貴族》,平凡社1986年版。
栗原弘:《藤原内麿家族について》,《日本歴史》第511号,1990年12月。
西本昌弘:《薬子の変とその背景》,《国立歴史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第134集,2007年3月。
池田晃渊:《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4卷·平安时代》,罗安译,华文出版社2020年版。
保立道久:《岩波日本史第三卷 平安时代》,章剑译,新星出版社2020年版。
坂上康俊著:《律令国家的转变》,石晓军译,文汇出版社2021年版。
井上亘:《虚伪的“日本”——日本古代史论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
王海燕:《日本古代史》,昆仑出版社2012年版。
李卓:《天皇退位的历史与现实》,《日本学刊》2019年第2期。
林娜:《日本古代律令制国家时期后宫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姜金言、戴宇:《藤原氏外戚政治与上皇制度的发展》,《史学月刊》2021年第8期。
章林:《古代日本皇亲赐姓的演变及其原因》,《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
章林:《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