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谈论科学和爱情。大多数人认为科学和爱情没有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爱与科学并不矛盾。爱情本身就是科学。

那么,爱情是怎么产生的呢?爱情的根本动机是什么?这是人类的繁衍。人类生殖包括什么?涉及进化论,物种起源,都是科学。

国外有一个著名的情感实验。研究人员选择了几对夫妇,通过磁共振成像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当他们看到恋人的照片时,大脑中四个区域的血液会同时上升。同时,大脑中负责记忆和注意力集中的一些活动受到限制。这样一来,那些热恋中的男女自然就变得“傻”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爱情其实是由六种爱情物质“组成”的。

第一种是苯乙胺。很少有人听过这个学名,但它的商品名却很有名——苯丙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一见钟情或没有过亲密关系的男女最容易产生苯乙胺,尤其是热恋中的男女。大脑中一产生苯乙胺,整个人的情绪就会异常兴奋。所以,恋爱中的男女会热情,会兴奋。相关研究资料表明,苯乙胺的峰值浓度可持续半年至四年左右,一般不超过三十个月。如果把人的寿命限定在80岁,苯乙胺只存在五分之一左右的时间。

第二种是多巴胺。它能让人感到快乐,渴望安全感和满足感的人特别容易分泌这种激素。一般人的皮肤在相亲时最容易产生多巴胺,比如接吻、抚摸等。四肢的紧密接触会使人体自然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我们常见的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缺乏多巴胺,导致神经控制的紊乱,出现手脚不听使唤的现象。

第三是去甲肾上腺素,是心跳的感觉来源。当女人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增加时,就是她在恋爱中最容易疯狂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根深蒂固的女人也会被俘虏。这个时候,女人就像开弓的箭,男人就是弓箭手,双方都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这种状态是男人和女人相处的巅峰状态。

第四是内啡肽。爱过的人都知道,恋爱期间,除了激情,双方还会有其他感情。轰轰烈烈的爱情过后,我们需要另一种爱情物质——内啡肽来填充未来的时光。内啡肽的作用与镇静剂吗啡的作用非常接近,可以减轻焦虑,使人感到舒适、温暖、亲密和平静。

第五是脑垂体激素。研究人员将这种激素转移到了山鼠身上,结果显示,这种山鼠更愿意承担起保护配偶的责任。这个实验表明,即使是忠诚也会受到生物化学的影响。

第六是信息素。有科学家认为,信息素是影响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寻找另一半的最佳探测器。当人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异性时,身体会自然释放信息素。费洛蒙的形而上学陈述是心灵的交流。如果异性收到信息素,就会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感觉,很快就会做出相应的动作或举动。

以上研究证明,爱情的保鲜期一般只有五年。人在经历了以上六种恋爱素材后,爱情就会平淡。科学家发明不出能让爱情永远保鲜的药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学会如何与两性相处。如何从恋爱过渡到婚姻,保持这段感情的永恒活力,是一门学问。小时候我们会看班上哪个男同学最帅最壮;等你长大了,你会看到哪个男人身材好,长得帅。从三岁到八十岁,我们的需求从未改变。这种需求一直伴随着我们,没有办法被技术取代,因为它是我们灵魂最深处的东西。但是现在逐渐被妖魔化了。所以需要有人研究情绪,带领大家正确学习。男人和女人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关于男女世界的讨论最早来自美国情感专家约翰·格雷,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男女关系的精辟理论,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

通常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里面的男女都很羡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发现自己完全被骗了。生活中男女之间的感情就像烟花,灿烂只是一瞬间的事。所以爱看电视剧的女性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火起来之后,有个学生跟我说,老师,你相信穿越吗?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正教授在等我吗?电视剧给我们勾画了太多美好的场景,让普通人的想法有点不切实际,尤其是爱情的想法。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影视剧的特点是虚拟生活。所以,每个人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学习爱情,学习如何与两性相处。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在研究爱情。著名作家萧伯纳曾说过,爱情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最迷人、最疯狂、最容易迷失的情感。弗洛伊德临终前对家人和学生说:“我一生都在做心理学研究,但在死亡的那一刻,我发现我对世界和爱情的了解真的太少了,太片面了。”

即便如此,还是有那么多心理学家研究爱情,因为研究爱情就是研究人性。爱情是一种神秘的东西。为什么对它情有独钟?为什么和这个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却一点都不觉得痒?为什么你那么爱他,现在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这些都需要爱情心理学来回答。

举报/反馈

大欢欢看世界

158获赞 104粉丝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天体验不一样的世界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