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四川日报》整版刊发《会理:古城文化唤醒文旅产业》,聚焦古城,关注这座金沙江畔的千年古城、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依托厚重的古城文化,其文旅产业开始全面焕发出新的活力。


5月27日《四川日报》截图


会理全景


古城风韵传百世,晨钟暮鼓度春秋。行走在凉山州会理市古城街道,古朴、惬意的气息与鸟鸣声、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浓郁的人间烟火味扑面而来。


清晨,随着古城中心钟鼓楼的晨钟敲响,这座千年古城开始生动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敲了10年钟的敲钟传承人涂代恽早早赶到钟鼓楼,换上定制的汉服,头戴斋冠、系上腰封。“早上钟声敲响寓意是提醒百姓城门打开,可以出城劳作,晚上鼓声敲响寓意是城门将关,提醒城外劳作的百姓回城。”涂代恽说,这是一种文化传承。


“第一次来到这里,就有一种郑愁予诗中‘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的感觉,简直不虚此行!”正在会理古城游玩的攀枝花游客李元梅说。


历史悠久的城门洞,独具特色的钟鼓楼,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会理绿陶以及会理会议纪念地,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这个“五一”假期,主打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的会理古城吸引了不少游客。据统计,“五一”假期期间,会理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62%,实现景区旅游收入2246.2万元,同比增长16.18%,实现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双增长。


会理,这座金沙江畔的千年古城、南方丝绸之路重镇,依托厚重的古城文化,其文旅产业开始全面焕发出新的活力。


会理古城一角


古城引来八方客
一砖一瓦都是岁月堆砌的故事


如果说雍容华贵的丽江是古城中的大家闺秀,那质朴无华的会理便是古城里的小家碧玉。游览会理古城,由北至南,从檐牙高啄的拱极楼走到雕梁画栋的凌霄楼是绝佳选择。这其间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是“城中有异景,巷里藏乾坤”。


会理古城以钟鼓楼为界,形成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以南北中轴线为主的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位于古城北面入口处的拱极楼坐落在古城墙上,现存城墙在元代以前是土墙,到了明朝洪武年间以石块包砌,造就了独特的“元骨明风”。从城脚走过窄窄的通道,沿着老旧的台阶拾级而上,布满一砖一瓦的苔藓,都是岁月堆砌的故事,斑驳了韶华,温柔了时光。登上城楼,视野豁然开朗,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极目远眺,蓝天衬青瓦,黛峰拥古城。在会理特有的暖阳下,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人把茶临风、拥抱阳光,心旷神怡,不知不觉中就会“醉”倒其间。


向南而行,科甲巷、蒋家巷、胜利巷……一条条小巷幽静雅致,每一条深邃的小巷都藏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金江书院、仓圣宫、胡家大院……一座座古屋星罗棋布,鳞次栉比,每一栋古老的建筑都有着精美的构架;抓酥包子、熨斗粑、筒子骨……一味味小吃风格独特,入口难忘。


位于古城中央的凌霄楼是古城的灵魂。每天早晚如期举行的晨钟暮鼓仪式上,一个个身着汉服的男子威武挺拔,他们敲击的鼓声雄壮豪迈,钟声悠扬,再加上别具一格的祈福颂文,仿佛把人拽进时空隧道,回到了古老的汉朝。而加入了故宫角楼设计的“五星抱月”楼顶更是中国西南独一无二的存在,引得无数古建筑爱好者流连忘返。


穿梭其中,散落在时间长河中的那些悠悠往事悄然而归,那些被岁月留下的烙印或凝重或美丽或隽永。任岁月侵蚀,世事变迁,古城的时光在这里仿佛被放慢了,一切都显得如此惬意、舒适。


成都游客王喻扬在游览了会理古城之后感慨:“我觉得会理古城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热闹但不浮躁、宁静却不冷清的气质。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最真实的人间烟火,街道两旁做生意的很多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居民,做生意既是他们的工作又是生活,明明全是商业,却让人感受不到商业街的那种喧嚣,这样的体验很特别。”


正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气质,会理古城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成功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依托古城文化带来古城经济,会理文旅产业逐步苏醒。


会理蹢脚舞


会理古城夜景


特色添美大观园
川滇文化非遗文化浸润古城


随着古城文化的发展,会理的绿陶文化、铜火锅文化、美食文化正在逐步崛起。


会理绿陶文化产业园占地30亩,是会理市集陶器文化交流、休闲、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艺术园区,由绿陶博物馆、绿陶文化体验基地、艺术家创作基地、生产性保护传习基地四大部分构成。其中,绿陶博物馆收录了古陶219件,绿陶艺术历史作品680件(套),绿陶艺术精品460件(套)。产业园拥有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韩进富、韩春寅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团队。


会理绿陶深受各界赞誉和珍爱,获得过众多奖项,远销美国、新加坡、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绿陶产业园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园区长年免费向游客开放。2021年,会理绿陶产业园被四川省文旅厅认定为四川首批非遗文化体验基地。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会理铜火锅手工制作技艺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为平定叛军,在会理实行军屯,带来了当时中原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加之会理自古出铜,因而诞生了独具特色的会理红铜火锅。


鹿厂镇冶炼出来的红铜最好,含铜约80%,还含有约20%的金、银等金属,所以鹿厂手工制作的红铜火锅最为有名,在鹿厂老街有数十家专门制作红铜火锅的手工作坊。


据有经验的老手工艺人介绍,制作一件红铜火锅,从冶炼热锤将铜坯进行反复锤炼、打薄,制成毛坯,到冷锤打成产品,需要六万余锤。


如今,会理铜火锅远销北京、广州等地,供不应求,成了这座古城引以为豪的一张名片。


会理既受巴蜀文化浸润,又受滇文化影响,因此川风滇俗,蜀礼云情在会理汇聚融合。羊肉汤锅、鸡火丝饵块、熨斗粑、稀豆粉、端午药膳等美食,源出川味、兼有滇风,让人流连忘返,绝对是“吃货”的天堂,更是远方游子们心念的家乡美食。


会理北城楼


俯瞰会理古城


遍地开花兴文旅
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双升双增


借“古城游”兴起的东风,近年来会理市着力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保护传承历史文脉,弘扬传承红军长征红色精神。皎平渡红色美丽村庄、会理会议纪念地、绿陶产业园……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景区、景点正提档升级,展现着会理的新变化。


2021年,会理设市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四川省第19个县级市,并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借设市的契机,会理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富裕会理、文化会理、乐居会理”,把文旅产业放在首位,到2025年,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实现双升双增,年游客接待量达到千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实现百亿元以上。


会理全面提升古城核心区质量,加快形成“会理-丽江-大理”古城文旅新环线,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努力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在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方面,会理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保护金江书院、科甲巷、胡家大院等一批历史建筑、民居,一批特色小吃街、购物街、网红“打卡点”形成新的好去处。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创建1个3A级景区、N个特色高端精品民宿,努力构建“1+1+4+20+N”的文旅产业布局,形成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努力打造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全域化旅游目的地。


据会理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会理现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155处,馆藏可移动历史文物3388件(套)。下一步,会理市委、市政府将启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理工作站建设,让这座“宝藏城市”的宝贝们“开口”讲好会理故事。


目前,会理市正全力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构建“一核、两片、三带、八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一核:会理古城;两片:北部生态片区、南部文化片区;三带:南丝路文化观光带、红色文化观光带、金沙江水上娱乐带;八点:培育八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黎溪镇河漂村、小黑箐镇彝族民俗村寨、新安乡傣族民俗村、云甸镇乡村旅游点、彰冠镇石榴田园综合体、绿水镇松坪关、通安皎平渡、外北乡白龙新村),形成点面开花的立体文旅格局。


据统计,2021年会理市接待游客量318.96万人次,增长139.2%,实现旅游收入16.05亿元,增长30.7%。未来,随着德会、宜攀两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出入会理的通道将更加便捷多元,会理文旅发展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图/倪奇 彭敏 黄正伟 周能发 李瑜


素材来源 | 四川在线 四川日报

综合整理 | 凉山文旅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华灯初上,凉山的那些夜景

中国旅游日 | 索玛花开大凉山,别样浪漫五月天

凉山文旅喜获4月四川省市(州)文旅新媒体微信、头条号传播力指数排名全省第二!

夏已至,去会东过一个16.2℃的夏天!

【五一特辑】浪漫蓝花楹 与您相约“醉美”西昌

吃喝玩乐一条龙 雷波升级版旅游攻略来袭


前100000 人已关注我们
期待您是下一个!


举报/反馈

凉山文旅

11.2万获赞 1.8万粉丝
专注凉山州文化旅游服务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