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家层面正式发布“强县域”之际,不少细心的人也悄然发现,在不少省区的“十四五”规划当中就已经对县域发展进行细化。例如在县域发展水平较快的湖北省,就专门制定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这也是省级层面为数不多的一个针对县域发展做出的专项规划。
湖北县域发展在最近几年一直表现不俗。目前湖北全省县域(纳入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的78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已由2015年的18118.7亿元增至到了2020年的25464.9亿元,年均增长4.8%,县域GDP已经占到全省比重的58.7%。目前湖北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65万亿元,占到了全省的比重60%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过500亿元的县(市、区)已经增加到了25个,逾千亿元的县(市、区)增加到了6个。
因此按照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要求,湖北的县域未来更是一支主力军。特别是在湖北最新的“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城镇发展格局当中,更是将市域中心与县域协同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未来将在“三大城市群”(武汉城市群、襄十随神城市群、宜荆荆恩城市群)的引领融合下,全力打造24个“三百”(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排头兵县市(区),另外还将打造30个高水平创新型县市(区)。
首先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大武汉都市区目前在全国都是颇有影响的一个城市发展集群;在今天的“9市即一城”发展理念当中,在以武汉为中心,辐射以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以及20多个县市(区)的这个大都市圈,眼下已经成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当中的最大城市集群了。
二就是“襄十随神”(襄阳、十堰、随州与神农架林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在这个集群当中,目前除了枣阳市、谷城县、曾都区、丹江口市等地在与孝感、武汉积极对接外,另外还有“汉十、麻竹、沿汉江城镇发展轴”“襄宜南”组团“丹河谷”组团、“竹房神保”组团、“随枣”一体化等等多个集群。
再就是“宜荆荆恩”(宜昌、荆门、荆州与恩施州)城市群一体化联动发展。在这个集群主要是矿产、文旅资源为主,加快推动交通网络跨市州延伸覆盖毗邻县(市),打造区域“一小时交通圈”。
“宜荆荆恩”在县域融合上主要以宜都市、枝江市和松滋市等跨江协作;以当阳市、荆州区、沙洋县和漳河新区等共同构建打造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群协同发展先行区。
本文前面就有交代,目前湖北百强县市已经占到很大比重,因此说对标“全国百强县”,补短板强弱项,提升“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梯队县(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造成全域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未来则是湖北打造24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关键所在。
这24个县市(区)是: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潜江市、枣阳市、枝江市、汉川市、天门市、钟祥市、当阳市、赤壁市、应城市、京山市、松滋市、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阳新县、公安县、广水市、麻城市、武穴市、恩施市、丹江口市。
而根据不同发展情况,24个县市也是在“三百”战略中站位不同。例如已经进入到全国百强序列的大冶市、宜都市、仙桃市的角色未来就是向着全国县域经济五十强靠拢;,而潜江市、枣阳市、汉川市、枝江市则是要在“全国百强县”当中保持争先进位。
而天门市、钟祥市、当阳市、赤壁市、应城市、京山市、松滋市与谷城县、老河口市、宜城市、阳新县、公安县、广水市、麻城市、武穴市、恩施市、丹江口市等则是成为了积极靠近与加速迈向“全国百强县”的重点培育对象。
众所周知,湖北的科技创新、融合聚能也是走在全国前列。因此在这个县域发展规划当中,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型县市(区)也是提高县域整体的含金量。
例如将大冶、宜都、仙桃与枝江、当阳、潜江、天门等县(市、区)培育为未来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县(市)均是湖北县域加快转型提能的一个具体指标。
另外,湖北在省直管县市方面也是较早有着推进,例如天门、仙桃、潜江3个县级市由省直管在全国也是少见。而在新的县域发展规划当中,湖北再次赋予了宜都市、大冶市、枣阳市、汉川市、枝江市5个全国百强进位县市享受省直管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由此说明,湖北的省直管县市模式也是县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