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中国近百年的高教历史上,涌现出很多实力不俗的知名院校。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很多名噪一时的著名高校却由于各种原因,办学实力今非昔比,影响力也是江河日下。在这其中,原全国重点大学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现燕山大学)就颇受关注。
2019年,原燕山大学校长刘宏民教授到期卸任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刘教授自2003年担任校长,到卸任职务前后16年时间,成为燕山大学任期最长的校长。尽管如此,刘校长任期内的工作却颇受争议。究竟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刘宏民,1959年生人。恢复高考后,刘宏民考取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简称东北重机),从此与这所老牌院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东北重机,刘宏民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后,刘宏民选择留校任教,从此再未离开过母校。
在燕山大学,刘宏民长期从事板带轧机设计及控制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此期间,刘宏民先后主持国自基金等科研课题数十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并出版多部学术专著。此外,他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凭借着出色的科研成果,刘宏民获得了诸多学术荣誉。在燕山大学,刘宏民教授先后入选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成为领域内的领军人物。此外,他还数次参选两院院士评选工作,成为工程院院士的有效候选人,但是都遗憾落选。
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刘宏民教授也走上了管理岗位。在燕山大学,他先后担任轧机研究所副所长,学位办主任等职。1999年,刘宏民教授被任命为燕山大学副校长,走上了高校管理岗位。2003年,刘宏民教授接任前任王益群校长,走上了执掌燕山大学的历程。
2003年,年仅44岁的刘宏民教授出任燕山大学校长。也许没有人想到,他在燕大校长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直至2019年因年龄原因卸任。在执掌燕大16载的任职期间,他励精图治带领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第一:学科建设。燕山大学作为原机械部直属院校,机械学科实力雄厚。但是,学校学科单一的缺点也严重困扰着学校的发展。为此,刘宏民校长任期内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发展成为理工文管并举的多科性大学。时至今日,燕山大学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
第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师资队伍可谓是至关重要。为此,刘宏民教授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在他的任期内,燕山大学人才建设工作硕果累累。在这其中,田永君教授成功入选中科院院士,刘日平、华长春等学者入选国家杰青,更是成为标志性成果。在办学经费不足的背景下,省属燕山大学能取得如此成绩难能可贵。
第三:科研工作。刘宏民教授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平台建设和国家奖励硕果累累,科研经费也是逐步提高。在这其中,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立项,也成为全国第一个由地方院校独立承担的国重实验室;在此期间,燕山大学也获得包括国自二等奖等多项国家奖项。
第四:基础设施建设。在刘校长任期内,他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在这其中,西校区投入使用,建成塑胶操场和篮球场,建设新图书馆等更是极大改善了校园环境,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在刘宏民校长的任期内,燕山大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燕山大学发展成为教育部,工信部、河北省和国防科工局四方共建高校。办学规模和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与此同时,燕山大学落选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工程却成为任期内的最大遗憾。此外,他任期内靠卖地筹措办学资金的举措也饱受诟病。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作为燕山大学成长起来的知名学者,刘宏民教授在领域内颇具实力。他从2003年开始执掌燕山大学近十六年,学校办学规模和学科实力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燕山大学落选211工程和双一流工程建设高校却成为最大的遗憾。对此,你怎么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