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拱门、木窗、圆顶、露台、雕花墙面……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在江岸鄱阳街、洞庭街及兰陵路交会处,武汉人熟知的巴公房子,终于展现出百年前的主体和外观。
112岁的巴公房子整体性修缮工程已接近完工,即将竣工验收。记者刘斌 摄
中信工程子公司中信建筑院副总经理肖伟是巴公房子项目设计总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此次保护修缮工程,不仅外立面要“修旧如旧”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内部也要尽最大努力留住巴公房子的“老底子”,并最终将其改建为具有历史文化体验的高端酒店、万里茶道博物馆。如今保护修缮工程已进入尾声,即将迎来竣工验收。
近日,记者走进112岁的巴公房子,探访它重新“活起来”背后的故事。
56万块红砖逐一检查,“最小干预”实现最大保留
楼高四层的巴公房子,有三层是用清水红砖砌成的,被称为清水墙,这是巴公房子独特的建筑风格。记者走近被修复的清水墙发现,老红砖的痕迹依稀可见,整个墙面也并非颜色统一。
武汉旅游体育集团金建投公司项目现场负责人彭钊介绍:巴公房子的清水墙面积约有8000平方米,按一平方墙面70块红砖计算,大约有56万块红砖。“这56万块红砖,每块砖我们都要检查其风化程度和破损情况。”
巴公房子内院。记者刘斌 摄
施工人员在具有代表性的点位选取破损的红砖,送到同济大学材料力学实验室,检测其配料、强度、色泽等。彭钊说:“这是为了对破损处进行最完美的修复,最精准地复原外立面的红砖。修复清水墙不是要粉刷成崭新的样貌,而是要保留原有的痕迹。”
有百年历史的巴公房子历经多次维修,其中不乏整体粉刷清水墙面。而此次为了让巴公房子恢复原貌,修缮班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洗、铲、磨等各种方式,对墙面上历次维修的老旧粉刷层一层层进行剥离,一直清理至砖面基层,并逐一进行检查。
拿到同济大学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后,项目团队采用同配比色调的砖粉及老砖进行修补。待砖粉到了适时的强度,再用专用工具勾缝,并进行墙面打磨,最后淋涂憎水剂保护墙面起到防水效果。“这是个非常细致的活,近百位工人整整忙了4个多月,才将清水墙全部修复成功。”彭钊说。
“在整个修缮过程中,我们遵循‘最小干预’原则,要最大程度保留巴公房子的历史信息。”肖伟告诉记者。
三扇门拼成一扇门,修旧如旧也要区分新旧
“修缮文保建筑,就像翻开一本陈旧的历史书,我们一直怀着敬畏的心情。”肖伟说,修缮设计的每一步都必须找足依据,经得起推敲。
记者走进巴公房子的大厅,一扇斑驳的木门映入眼帘。“这扇门是由三扇门的构件拼成的,边框凹凸不平,与新做的木门相比很好区分。”彭钊介绍,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巴公房子内不少木门腐朽破损。“有的是门框坏了,有的是门扇坏了,我们把保存相对比较完整的构件留下来,将同类型的木门按照原来的样式拼成一扇门。”
“木门修复中,如果将新旧材料结合在一起,缝隙会特别明显,并且有些地方的接口会接不上。”彭钊告诉记者,现在这样的拼接修复,不仅能将旧木门完整地保留下来,还能与新做的木门相区别。
记者在木门旁的楼梯上看到,扶手上既有原来的旧木柱,也有不少刚装上去的新木柱。楼梯踏板也是新旧不一,老踏板边角圆润,中间部分有内凹的弧度,带着岁月的痕迹。新踏板棱角分明,平整光滑。
保留原楼梯构件进行修复。记者刘斌 摄
“尽量保留原始构件,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建筑本真面目。”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建筑师、建筑专业负责人张曦介绍,楼梯上还保留了原始雕花,对于缺失的部分,木匠则按照图案样式补充上去。
“因房屋构件年代久远,市场上很难买到同样的配件,只能定制或去二手市场上淘旧材料。”彭钊介绍,门窗上的五金构件,是找到现场的原件后送到上海专门定制的。
他告诉记者,在制作还原原木构件之前,为确保使用的木材与原材料最为接近,工作人员将不同部位的木构件取样,送至检测单位,对各种构件的木材进行多种检测。“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尽量使用相同或相近的材料。”
肖伟表示,古建筑修缮需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就是修缮后要让别人知道哪些地方被修过,哪些是原始的,最好不要混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建筑的价值。”
多花七倍功夫装饰门柱,整合应用十余项传统工艺
在巴公房子的一个门厅前,57岁的柯金朋和工友正站在脚手架上,用钢抹子将混合着碎石子的水泥砂浆涂抹在高达3米多、两人才能合抱的门柱上,他轻轻拍平露出的石子尖棱,柱子表面不时被压出水泥浆。“这个过程要很仔细,要靠观察、手感,才能确保柱子是圆的。”柯金朋边工作边告诉记者。
等到墙面有七八成干时,柯金朋开始用毛刷蘸水,将表面浮浆刷掉,紧接着用喷雾器由上而下分段对墙面进行喷水冲刷,直到将表面的水泥砂浆冲掉,让小石子半露在外。
施工人员精雕细琢。记者刘斌 摄
“这个工艺叫水刷石。喷刷是水刷石的关键工序,喷刷过早或过度,石子露出灰浆面过多容易脱落,喷刷过晚则灰浆冲洗不净,造成表面污浊。”柯金朋告诉记者。
“这很考验基本功。”柯金朋干这个活已经有32年了,他向记者介绍,门厅里的4根门柱,如果用现在的真石漆等涂料进行装饰,一天就能做好,而用这项传统工艺,则需要花费7天的功夫。在他一次次精益求精的涂抹与冲刷下,墙面呈现出涂料难以企及的天然质感和庄重色泽。
“修旧如旧,不仅表现为保持文物本体的原真性,还包括修缮技艺的传统性。”彭钊告诉记者,巴公房子启动修缮后,先后整合应用了榫卯工艺、油漆底擦色工艺等10余项传统工艺,请来了不少有经验的工匠,通过细枝末节的匠心修缮,保留建筑细部的历史记忆。
房梁加固处理,管网合理布局,老房子有了新气象
“历史建筑不仅要保护,还要进行活化利用。因此,修缮和后期利用设计同步十分重要。我们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肖伟向记者介绍了巴公房子里的新设施。
保留原有红砖。记者刘斌 摄
为了适应未来酒店的需求,巴公房子内部正在安装排水管道、强电弱电管道、空调、无障碍电梯等各种现代化设施,历史建筑本体的修缮同步展开预埋施工,实现一步到位。
“在建筑现状情况下,安装消防管道、电缆并保证层高是一大难题,仅管线设计就花一个月,在施工过程中还不断进行调整。”彭钊介绍,采用BIM技术将建筑现状建模后,结合墙、柱、梁、板等参数构件,对整个管网进行布局,让管网高低错落分布后,仍保证内部房间有最低3.2米的层高。
原有的房梁难以承载消防管道和电缆,还需要对房梁进行加固处理。彭钊介绍:对于本体比较好的梁,则像“系皮带”一样加上钢抱箍,让墙、梁、顶形成一个整体,恢复整体受力的作用。
融合茶道文化与历史,新经济将让巴公房子“重生”
“我们计划将巴公房子打造成为融合茶道文化,具有历史体验感的高端酒店—巴公邸酒店。”武汉城市风貌集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修缮后的巴公房子将重获新生。
为溯源百年茶道历史,酒店内还规划了展示汉口茶叶商贸历史与繁盛的万里茶道博物馆,后期将向公众免费开放。
外墙修复如新。记者刘斌 摄
除巴公邸酒店外,“大巴公”一楼还将开发沿街商业。“目前,星巴克臻选项目已签约,预计将会呈现独一无二的结合汉口历史建筑特色的星巴克,另有连锁美护品牌及珠宝定制品牌宣布入驻巴公邸商业。”
未来,巴公房子将依托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成为江岸区与武汉市具有国际水平与影响力的文旅与双创高地,当全新的产业生态在这栋建筑中“扎根生长”,武汉人耳熟能详的巴公房子将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融入城市发展。
链接>>>
巴公房子历史背景
巴公房子位于江岸区鄱阳街、洞庭街、兰陵路、黎黄陂路交会处,由俄国茶商“大巴公”J·K·巴诺夫和“小巴公”齐诺·巴诺夫兄弟共同建造,1901年始建,1910年建成。
巴公房子属近代古典复兴式建筑,用红转砌成,砖木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廊檐、露台、曲栏、拱券和立柱各显精致,是当时汉口最大的高等公寓楼。
巴公房子有“大巴公”(靠兰陵路)和“小巴公”(靠黎黄陂路)之分,大、小巴公各占一座,紧靠在一起,中部为三角形天井,相当于一个内院。
巴公房子1993年被公布为武汉市首批一级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巴公房子和其他2处“万里茶道”遗产点,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巴公房子被列入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长江日报记者彭仲 汪丽婷 通讯员翁能 李辰 冯蕾)
【编辑:郑晓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