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教育方式有:“树立榜样”“多用沟通,少用命令”“多用引导,少用训斥”“用道理说服孩子”“观看反面教材,让孩子直观感受”
一、家长教育的方式
1.树立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强。据不完全统计,一般在小学期间,父亲大都是孩子的偶像,在孩子的眼里就是“无所不能”的象征。抓住孩子的特定时期,树立榜样,无疑是最为科学正确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段路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多用沟通,少用命令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命令,这是人性,深入骨髓,即使是孩子。尊重是相互的,不要因为您是家长的身份,就随便命令您的孩子干什么。也许您的孩子会按照你的命令去完成,但是内心大都非常厌恶。家长们可以尝试改变。有的家长看见孩子在玩耍,经常会说,“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快去做作业”。如果这个时候您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去做作业了?”,我相信后者的表达方式应该会更好吧。
3.多用引导,少用训斥。
如今的孩子,自尊心都很强,训斥很可能会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其实,你越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心就会越强,而孩子会更加注意通过注重自己的言行来回应你的尊重。对于原则性的错误,其实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平等、正式且严肃的方式与孩子谈话,告知其危害,并可以协商制定惩罚措施。
4.用道理说服你的孩子
我朋友的孩子遇到过这样的场景,每次孩子洗手、洗澡的时候会用去大量的水,沟通了很多次,也不见效果。经过我的建议,朋友决定再次尝试说服孩子。”豆豆(朋友孩子的小名),你知道吗?我们国家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很多地方的小朋友喝水都困难,更别说洗澡了。“,”你骗人,老师说了,我们的地球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是的,你说的对,可是你知道那是什么水吗?那是有很多很多的盐在里面组成的水,不能直接喝的,你要知道,你多浪费一点水,可能就有一些地方的小朋友没有水喝,你知道没水喝会多么痛苦吗?”就这样,奇迹出现了,豆豆基本上很少会浪费水。所以,不要认为你的孩子不懂道理,只是你没有站在他的角度说明道理而已。
5.观看反面教材视频,让孩子直观感受。
为了加深孩子对浪费水的危害说明,朋友带了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水资源的视频。特别是缺水地区的小朋友的生活写照,让孩子非常的惊讶和懊悔,也更加坚定了不能浪费水的决心。
二、教养方式的分类
1.权威型
这类父母对于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制定的规矩也很多。他们在制定目标和规矩的时候,从不和孩子协商。一旦孩子犯错,他们就会严厉惩罚,从不给孩子任何指导和解释的机会。
研究发现,在这种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学习和工作可能会很优秀。孩子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内心缺乏安全感,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较差,工作和生活并不快乐。
2.恩威型
这类父母介于放任和权威类型之间,他们也会给孩子定目标设规矩。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在设定目标时会和孩子商量,制定规矩时会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即使孩子犯错了,他们用引导来代替处罚。
这种父母很清楚,教育孩子需要正确的指导,惩罚和制度仅仅是辅助手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最终目标。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最快乐,他们做事有目标、独立性很强,积极主动,能与人合作,有较强的责任感。
3.放任型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自然就会得到父母全部的爱,甚至毫无底线的爱。这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基本上没有要求,当然也不会树立任何规矩。他们会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所有的感受和冲动,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熊孩子。这类孩子性格特点是脾气暴躁易冲动,缺乏控制,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且独立性和成就感较差。
4.忽略型
这类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就可以,对于孩子的陪伴和指导少得可怜。他们不是忙于事业,无暇照顾孩子,就是把孩子丢给老人。
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年幼时就会脾气暴躁,具有较强的攻击性。上学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比较差。现在,大多数的父母属于放任型的父母,也就是溺爱型的父母,所以才有了十几岁的孩子在景区踢踹仙人掌,6岁男孩偷看女厕所的事件,而家长给出的解释也出奇地相似——“他还是个孩子”。
5.溺爱型
现在的中国,溺爱型的父母越来越多,无论家庭富裕和贫困,都用溺爱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所谓的“421综合症”是指四个老人,一对父母都把爱倾注在一个独生子女身上,这样的溺爱往往最终只能教育出一个让人伤心透顶的不孝之子。
6.不协调型
即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 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变态。
7.民主型(教导型)
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这种家长教育出的子女常常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易独立成才。
三、家庭教育的意义
1.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2.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3.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4.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四、家庭教育的任务
1.价值观渗透。让孩子清楚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知识引导。知识结构全面的家长通过陪伴,交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进尔让孩子产生学习动机。
3.理想树立。人无理想相当于人生没有目标,只能浑浑噩噩!
4.精神塑造。能力指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水平。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人遇到困难不是束手无策,就是搪塞逃避。学习也是一样!
五、缺少家庭教育的影响
1.价值观扭曲
比如婚姻观,家庭关系破裂,对孩子的教育不完整,很容易导致他们恐婚,不信任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感情。
2.无心学习
像溺爱、大包大揽,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无心学习,没有人生目标和方向,得过且过的完成当前的任务。
3.性格内向,甚至孤僻。
《隐形的翅膀》中,高飞虽然是一个学霸,男神,打篮球的时候会吸引无数目光的万人迷,但是他却性格内向,孤僻。这是因为小的时候妈妈去世,对爸爸产生误解,导致家庭关系不好,很少接受父亲的教育和他人的指导。
因而,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习惯上有些瑕疵,人格的形成方面,也比较局限,甚至是不完整。
六、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1.家长以身作则,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言传身教是我们为孩子树立好榜样的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从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奖惩制度
奖励给孩子信心,惩罚让孩子知错,合理的奖惩制度是能够给孩子激励作用的,帮助孩子成长,适当的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提高自我认同感的同时,也能让孩子获得快乐,提高学习的效率。
3.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
劳逸结合的学习状态才是最好的,身体和学习对孩子来说都很重要,尽管我们需要优异的成绩,但是强健的体魄是基础。
注意:面对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焦虑”,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许多问题便可轻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