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期最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在黄河两岸的中原大地上。北方军阀袁绍、中原军阀曹操为争夺天下霸主,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厮杀。双方在官渡主战场总计投入兵力十五万人左右,历时将近一年。曹操以寡击众,以弱胜强最终取得大胜。击败数倍于己的袁绍军团,奠定了三国曹魏的基础。三国历史中,中国古代战争史中,官渡之战都是非常著名的战役之一。

袁绍与曹操的交集

袁绍与曹操这两大势力首脑,少年相识,意气相投。都是官宦世家子弟,洛阳求学的同窗关系袁绍高大英俊,温和谦恭。曹操短小精悍,机警豪放。二人颇有渊源,彼此亲厚。汉灵帝后期,大将军何进执政时。两人都是京都洛阳的禁卫军将领。洛阳禁卫军著名的西园八校尉中,曹操任典军校尉,袁绍任中军校尉。何进要借助袁家朝野势力,重用袁绍。又提拔袁绍担任司隶校尉(司隶州的最高监察首长,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是何进集团中重要的一只力量。袁曹两人即是少年相识,又是并肩战友。

两人曾经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壮派将领。痛恨宦官专权误国,在清除宦官势力的斗争中,袁绍是坚定的除宦派。曹操虽然祖上是宦官,但是坚定支持清除宦官势力。为表明心志,曹操曾经只身进宫,刺杀宦官首脑张让。刺杀失败后,逃回禁军中藏匿。

董卓进京后,残暴无道。袁绍、曹操分别离开洛阳各自征召兵,联合诸侯,起兵讨伐董卓。

袁绍被推举为联军盟主。董卓为了泄愤,报复袁氏。把洛阳袁氏宗族以谋反罪名,全部屠杀。袁氏四世三公,东汉后期世代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士族、读书人中声望极高。大家对袁氏的遭遇都深感同情。所以在讨伐董卓时,追随袁绍的支持者很多。袁绍借机收拢了很多部下。董卓西逃长安后,袁绍在众多支持者的帮助下快速取得对冀州的控制,自领冀州牧。兵强马壮。是早期诸侯中实力较大的割据势力。

曹操在讨伐董卓中,不愿意苟且偷安。独自进兵被徐荣杀的大败,差点战死沙场。曹操离开联盟军队后去扬州募兵又遭哗变。在低谷时期去向袁绍求助袁绍为曹操提供了军事力量和资助后来曹操在东郡平定叛乱,重新起家的过程中,袁绍是曹操背后的支持力量,曹操袁绍的半个小弟。

从这个阶段来看,袁绍比曹操更有心计。早早就为自己的权利、利益谋划打算。袁绍私欲重,大义轻。一开始就经营人际关系,招揽部下。积蓄自身实力,瞄准割据冀州下手。对于伸张正义,匡扶汉室、家族报仇并未倾尽全力。

曹操更加勇敢、坦率。不愿意放走董卓,独自进兵追击。兵败后还回来给袁绍以及诸侯们分析局势,希望大家一起去分兵追击董卓。即使曹操也有建功立业,割据一方的想法,曹操也是要真刀真枪的干出来。曹操没有袁绍小心思多,更注重实际行动。

194年到195年,曹操与吕布在兖州胶着厮杀的过程中,战事不利又遭遇蝗灾。兖州饥荒,曹操军队极度困难。袁绍此时提出让曹操把家眷送往他的冀州大本营河北邺城(河北临漳县)居住。名义上是为解决曹操的后顾之忧,其实就是要绑定曹操,成为自己真正的属下。背后的意思就是:你送家人到我的大本营来,咱们以后就是一个阵营的了。我做你的坚强后盾。曹操准备同意,但是程昱的分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程昱的大意就是,你是否甘心成为袁绍附庸,听命于袁绍?如果把家人送往邺城居住,虽然解决了眼下的小困难,但是将来必定有大的掣肘。目前虽然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我们还没有山穷水尽。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转机。在程昱的分析和劝阻下,曹操放弃依靠袁绍的想法,婉言谢绝了袁绍的提议

袁绍帮过曹操,那是因为当时曹操没有力量,也没有地盘,对袁绍没有威胁。曹操扩张势力,打下地盘,袁绍也有好处。相当于投资潜力股了。曹操在平定兖州黄巾,征伐徐州的过程中展现了强大、狠辣的本色。袁绍开始谋划控制曹操。而曹操在程昱的点拨下,完成了精神上、战略上的彻底独立。摆脱了袁绍对他的羁縻曹操在斗争中逐渐成熟。

大将军VS司空

兖州争战近两年,曹操打败吕布,把吕布赶出兖州。逐渐恢复元气。196年曹操采纳荀彧奉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用了一番巧妙手段,将缺少粮食补给的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居住。(洛阳当时还不是曹操的势力范围汉献帝身边一些官员反对汉献帝离开洛阳。)。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定都许昌,改元建安。

袁绍手下谋士也给袁绍建议,把汉献帝接到邺城居住袁绍没有采等到曹操迎接汉献帝到许昌后,才醒悟过来这里面的政治玄机。袁绍上表请汉献帝移驾邺城,但已经迟了。这时曹操虽然实力不如袁绍,但占据了代天子发号施令的有利位置,有了政治高度。

因为朝廷定都许昌,有正统大义名分。所以不断有人才投奔许昌。又有荀彧、程昱、郭嘉等顶级谋士协助治理内政。曹操军事、经济势力越来越大不再是袁绍的半个小弟,而是争夺天下强大的对手。

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开始用朝廷旨意对天下各路诸侯,进行分封。这是一个政治手段,接受分封就承认天下还是东汉王朝。接受皇帝册封认可朝廷合法性。如果不接受分封,不奉旨。曹操就可以用朝廷讨逆的名义进行讨伐。各路割据诸侯都接受了汉献帝朝廷的旨意,表面服从朝廷。

只有袁绍把册封旨意退了回来,不接受。理由是册封官职不合理。我为太尉,而曹操担任大将军。曹操有什么资格比我地位高?(太尉比大将军低了一级)

曹操示弱,把大将军职务让给袁绍担任,自己任司空兼任车骑将军。司空有监督百官之权,车骑将军对外征伐。从这个现象分析,袁绍外宽内忌,慕虚名,争私利。曹操不争虚名,重实效。

197年,孔融为使臣持皇帝诏书,赴邺城封袁绍为大将军总督冀并青幽四州。袁绍接受了皇帝旨意,暂时没有和曹操争夺中原与朝廷的控制权,全力向北打击公孙瓒

199年春,袁绍彻底平定了幽州,辽东。公孙瓒兵败,自焚身亡。袁绍完全控制北方四州,与边境上的少数民族也达成了友好盟约。兵力,人口,钱粮,诸侯中无人能及。而且没有后顾之忧。绝对的割据势力第一把交椅,北方霸主。

曹操在这两年,利用朝廷名号招揽人才,推广屯田,积蓄力量。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向南打击吕布获得徐州,向西打击袁术,扩展豫州。虽然在宛城(河南省南阳市)被张绣偷袭击败,损失很大。但是兖州、豫州的根基越来越牢固。

袁术妄自尊大,称帝后被各方势力合击打垮。袁术死后,地盘和人才一部分被孙策得到,一部分被曹操得到。瓜分袁术后,两家势力都有很大的增长。

但是曹操此时面对袁绍,背后有三大隐患。

张绣屯驻宛城,军事才华出众。谋士贾诩,顶级智力屡有奇谋。荆州刘表是背后金主,支持张绣物资,钱粮。曹操在宛城被张绣偷袭,大亏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全部葬送在宛城堉水

刘备利用带兵截击袁术的机会,重新夺取徐州。与曹操决裂,联合袁绍反曹。

孙策平定江东,根基已成。孙策、周瑜都有大志,厉兵秣马,虎视中原。

这三股势力,如果趁着曹操与袁绍交战难解之时,进攻中原,袭击许昌,都将是曹操心腹大患。

综合对比两方实力。袁绍控制四州,人口经济强于曹操,军备实力强于曹操周围战略环境强于曹操。其他诸侯势力,也大部分支持袁绍。实力对比,曹操胜率渺茫。

荀彧、郭嘉为曹操详细分析,从领袖个人性格,军事统御能力,政治谋略格局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曹操虽然硬件实力不如袁绍,但是有许多袁绍不能比拟的软件优势。一致认为曹操有取胜的条件和机会。曹操听完他们的分析,坚定了与袁绍争雄的决心。

两大军团对垒

199年秋。袁绍下令提调十万精兵,战马一万多匹,军械粮草无数。向黎阳(河南河北交界,鹤壁一带)进发。准备攻打曹操。

曹操根据双方的形式分析,决定分几路进行防守,应对袁绍。东路由泰山诸将首领臧霸领兵,由山东临沂淄博一带向北,牵制为主。防止袁绍从东边偷袭。在河南延津黄河以南,派于禁领精兵驻守渡口,并协助扼守白马(河南安阳的滑县,延津北)。防止袁军渡河。

中路突进至黄河以北,进驻黎阳(河南鹤壁浚县)。以为黄河两面呼应。

主力屯驻官渡(河南郑州中牟县官渡镇)抵御正面进攻。延津渡一带地图

三国时期的古黄河河道与今天的黄河河道位置不同。宋代以前,延津至滑县一带是黄河的重要渡口。总称延津渡。

袁绍见曹操防守严密并没有立刻来进攻。而是联络曹操后方的各路势力,相约一起攻曹。荆州刘表明确表示支持袁绍。只有个别势力支持曹操,明确拒绝袁绍。大部分人暗地里与袁绍勾勾搭搭,书信往来。明里却并不表态。

出人意料的是,张绣听从了谋士贾诩的建议。脱离刘表,主动归降曹操。这对曹操无疑是个大意外。双方仇深似海,血债累累。怎么就突然归降了?

此时曹操体现了雄主胸襟和政治手段。对张绣虽有切齿仇恨,但也比不上大局要紧。曹操超级隆重的接纳张绣,封官赐爵。并和张绣结为了儿女亲家。得知张绣归降是贾诩的谋划,曹操特别厚待贾诩。贾诩从此成为了曹操阵营中核心的谋士。贾诩后来还担任魏国的太尉,荣宠一身。曹操集团后方少了一个心腹大患,阵营多了一份强大助力。

举报/反馈

追本溯源晓声漫谈

221获赞 90粉丝
一花一世界,一文一春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