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学习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听老师的课程真的能获得许多启发。

其实第一次了解罗森塔尔效应,还是在我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但当时我只是单纯地备考,并未做深入的思考。

等我第二次见到它的时候,已经是我考研的时候了。那会儿时间也特别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供我仔细思考,它到底是什么?

直到这次听武老师的课程,我才意识到原来在我上小学时,就已经是这种效应的受益者了。

现在先来解释它的第一个名字,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波塞洛斯国王,性格很孤僻,喜欢独居,他非常寂寞,就用象牙雕刻了一个美女,还爱上了这个雕像,请求爱神阿芙洛狄忒给这个雕像生命,爱神被他的诚意感动,答应了他。皮格马利翁得偿所愿,娶了雕像美女。

这个古希腊的神话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由来,该名词的意思是,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1968年,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了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的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是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测试的成绩。

神奇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更自信,求知欲也变得更强。

针对这个结论,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做【权威性谎言】,他认为,对于校方来说,他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

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给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也就是说,权威的期待可以强有力的影响人。

这个发现被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但也因为是他做的实验,所以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听完武老师讲解完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来源,我突然想起来,曾经的自己貌似也受到过这样类似的效应影响。

记得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从学校领通知书回去后,我告诉爸妈,自己得了一个奖状,我爸很开心,说没想到我还有读书的天赋,于是奖励给我5块钱。

不要小看这5块钱,在当时的我看来可是一笔巨款啊。

因为当时第二天就是我们那边的“娃娃会”,就是卖东西的集市,不过卖吃的、小孩过年玩的东西比较多。

除了爸妈给钱,在过年拜年串门的时候,邻里街坊的聊天就聊到了孩子,果不其然我妈就说起了我,说我这次考试回来还带回一个奖状。大家对我又是夸又是赞的,听得我非常开心。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小孩子嘛,除了玩和吃外,更多的是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和赞美。

所以之后我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想得到更多的奖状,想让我爸给我更多的钱,想听到更多的赞美。

当然之后的许多年,我拿到奖状后,我爸再也没给我5块钱。

但至少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种子,发了芽。

我想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吧。

我拿到了奖状,爸妈夸了我,还奖励给我一笔钱,我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亲戚街坊邻居也都夸我,我很开心,并在心底告诉自己,下一次也要拿奖状。

就这样,正向循环反馈,使我有更积极的学习动力。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个体发挥出重大的作用。

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都是权威的期待发挥了力量。

那么什么是权威呢?

其实就是有权利,有威望,有资源的那一方。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老师、校长等就是权威。

但要明白的是,所谓期望是真的相信孩子可以变成那样优秀的人,而不是一天到晚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

赞美和夸奖孩子,一定是出于内心真实的夸奖,而不是欺骗应承式的夸奖。

孩子很敏感,他能分得清谁是真心!

举报/反馈

小炣老师

6712获赞 1493粉丝
大龄上岸985硕士,毕业后成功校招进新一线事业编,分享日常,分享我的经验,希望能给你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