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冲绳回归日本50周年”纪念日。在日本官方举行纪念仪式的同时,大量冲绳民众举行强烈抗议,要求削减冲绳美军基地规模甚至将美军基地全部撤出。这个场景,不禁让人想起冲绳民众长期以来在日美两国夹缝中的艰难处境,以及冲绳民众人权受到的长期侵害。
冲绳历史上称琉球。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设冲绳县。二战后琉球经历美军占领统治,美国在琉球进行大规模军事基地建设。即使1972年美国将“施政权”移交日本后,冲绳人的权益仍得不到有效保障,承受着美军基地过度密集、环境污染、美军士兵“治外法权”以及种族歧视等问题。
根据冲绳县政府2020年对日本各地美军基地的统计比较,仅占日本国土面积0.6%的冲绳却集中了全日本70.3%的美军基地。在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冲绳岛上,美军就设有嘉手纳、那霸、普天间等众多基地。长期以来,美军驻扎给冲绳带来燃油泄漏等环境破坏问题、飞机训练噪音扰民问题以及驻日美军直升机、战斗机坠落事故等,不仅严重困扰冲绳居民日常生活,还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
美军“治外法权”也侵害冲绳人的权益。一个尽人皆知的例子,就是美军士兵性侵等恶性事件频发。1972年到2020年,冲绳美军基地共发生6029次犯罪事件。即便诉诸法律,被《日美地位协定》保护的美国士兵也不受日本法律裁决。这些事件屡次激起冲绳民众愤怒,甚至引爆全冲绳范围内的反美军基地运动。
日本国内对“琉球人”的种族歧视问题也很严重。日军在1945年冲绳战役中煽动当地民众不要接受美军劝降,要以集体自杀方式进行抵抗;在战役中不但没对岛上居民采取撤退或保护措施,反而对居民进行彻底的战争动员。当时日本还强制冲绳妇女及学生上战场。“姬百合学生部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深刻折射出冲绳居民当时的遭遇。随着战争深入,日军更暴露出不信任冲绳人的一面,甚至将讲琉球语的冲绳人视为间谍。
日本和美国签订“核密约”也使冲绳人面临核风险。1969年7月,若泉敬作为时任日本首相佐藤荣作的密使前往美国,探寻美国在移交冲绳“施政权”给日本后,相关军事基地部署及核武器问题的立场。经过反复磋商,日本承诺在紧急事态下接受美国政府在冲绳重新部署核武器的要求,这在当时意味着冲绳人将面临卷入“核战争”的风险。日美双方逐步达成牺牲冲绳人权益的“核密约”,并最终于1969年末发表声明,美国同意于1972年将冲绳“施政权”移交日本。1969年至1972年间,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缩减,但缩减的这部分驻日美军却大多移驻冲绳岛,日本本土的美军基地减少,冲绳岛的美军基地增加。
长期的歧视性对待,使日本本土人和冲绳人之间的隔阂和种族情绪明显,冲绳当地媒体和民间多以“大和人”称呼日本本土人,而日本本土人对冲绳人也有“土人”的称呼。2016年10月一次冲绳反美军基地示威中,从大阪调来的日本警察对冲绳群众大骂“土人”的事件,曾引起轩然大波。事后日本政府称“无法判断土人有歧视意涵”,双方争议至今仍没有降温趋势。
今年是美日两国移交冲绳“施政权”50周年,但日本重新施政长达半世纪后,冲绳人仍示威不断。这也提醒日美那些动辄拿人权问题指责别国的政客,他们首先应该自我审视,充分尊重和改善冲绳人权。(作者是清华大学历史系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