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食物消化全过程
人体通过多食物的摄入,经过口腔、胃、胰液、胆汁、小肠液、小肠、大肠等器官与组织对食物的分解、消化与吸收,从而供能各个组织器官,达到维持机体生长、发育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营养素-机体生存基础
营养素是机体为了维持人体生存、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体力活动和健康以食物的形式摄入的一些需要的物质。其中包含必须营养素、非必须营养素、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膳食纤维、生物活性物质。
必须营养素:不能在人体合成,或合成的数量较少、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的,必须从食物来补充。
非必需营养素:能在体内由其他食物转换生成,数量、速度能够满足人体需要的。
宏量营养素:机体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比例高。如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水。
微量营养素:需要量少, 在膳食中所占比重小,如矿物质、维生素。
膳食纤维: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保健作用。
生物活性物质:抗氧化、可自由基作用。如:异黄酮、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多酚、牛磺酸等。
营养学-疾病治疗、预防和保障
营养学是研究膳食、营养素及其他成分对健康影响的科学。
营养素及其他食物成分在人体中消化、吸收、利用和排泄的过程及其对人体健康、疾病的作用。
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单一营养素无法为机体提供可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其他营养素的参与,分解并合成机体可直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营养素需要量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力活动的人群所以需要的能量有所差别。
营养缺乏病和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和营养治疗;特殊人群和特殊环境下的营养等。营养在疾病的预防与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摄入量的参考值,它是在推荐的营养素供给量RDAs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包括四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UL)。
平均需要量(EAR):是指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的平均值。
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传统摄入量RDA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 -98%)个体的需要的摄入水平,长期的RNI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储备。
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其准确性不如RN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限量,对一般人群都是安全的,当摄入超过UL值越多,损害健康的危险性就越大。
人体为维持生命代谢和从事体力活动,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能,所需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不同类别同等重量的食物所含的能量值不同。关于能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是焦耳(J)或千焦耳(KJ),我国习惯使用卡(cal)或千卡(kcal)表示。
1千卡(kcal)=4.184千焦耳(KJ)
热量消耗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维持呼吸、心跳等最基本生命活动情况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晨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精神紧张、肌肉活动、食物和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时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MR),一般是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发散的热量来表示[kJ/(㎡*h)或 kcal/(㎡·h)]。
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TEF)是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例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进食蛋白质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约增加基础代谢的10%。
运动代谢(活动热量消耗):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会提高代谢率,运动或劳动等体力活动时肌肉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则来自营养物质的氧化,这就必然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机体耗氧量的增加与肌肉活动的强度呈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