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短视频是如何让你上瘾的吗?,如果你也刷短视频就一定不要错过本期内容,建议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每天刷视频两小时以上的朋友,让他们也知道刷短视频上瘾的底层逻辑。

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覆盖年龄段最广的软件类型,用“下到刚会走,上到99”来形容也不为过,短视频的爆发与视频平台简单到极致的产品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最开始的文字、到图片再到视频,用户使用软件需要的知识水平在逐级降低,像某信、某宝这类软件如果你不明白操作步骤。可能用起来还不太方便,但刷短视频完全不需要担心这些,即使不识字也能够轻松上手,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使用门槛几乎为零,不用选择,不用思考。不喜欢的视频一划而过,不需要任何思考的界面设计很容易让用户陷入沉浸模式,忘记时间的流失。

再加上推荐算法做辅助,精准预测用户的喜好兴趣,推荐可能感兴趣的视频,根据使用者的操作行为不断调整用户画像,如此反复,你喜欢的内容就源源不断的被刷了出来。激发用户的满足感,并且无休止地向用户供应这种满足,做到了比用户更了解用户的喜好,在给用户带来快乐的同时消磨掉用户更多的时间。

并且短视频在满足用户心理需求上很有一套。打开短视频除了搜索内容外,都是无目的性的,这种无目的的浏览成瘾性很高,因为每次打开都等于是拆一次盲盒。这样的视频浏览方式足以激发用户极大的好奇心,当刷到的视频又刚好是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时,就如同拆礼物一样,既有对未知的好奇,又有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快乐,持续的快乐和满足使用户越刷越兴奋,难以停下来,从而对短视频上瘾,即使事后经常懊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是,短视频的逻辑很符合管理学中著名的“瓜子理论”,“瓜子理论”是说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当瓜子在那时就会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然后开始停不下来,直到把瓜子全都吃掉,短视频就像瓜子一下,人们不需要动脑筋,很容易就能够掌握,嗑开一颗瓜子,打开一个视频,简简单单的动作就能收获一份小小的快乐,短视频将内容瓜子化,十几秒就能看完一个视频,感受到一丝快乐或满足,这种即时反馈、即时满足,让用户很容易上瘾,根本停不下来。

如果我们站在生命科学认知神经学层面的角度,那么短视频这种上瘾机制可以用多巴胺回路的反馈机制来合理解释,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与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快乐等信息,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多巴胺是对快感的预期,当人们觉得这个视频很有趣时,会习惯性的预期下个视频可能更好看,不能错过,就会无意识的持续刷下去,也就是说多巴胺所构成的反馈机制才是决定你会不会接着刷下去,并且以后还会不会打开短视频应用的关键。

当人们预期做某事会得到奖励时,大脑中的多巴胺含量就会增加,而一个一个的短视频让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愉悦感,从而成瘾,你永远期望着下一个视频和这个视频一样有意思,于是根本停不下来。这就像赌博一样,人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次赢钱会在什么时候,所以会一直玩下去,越赢越开心越想玩,输了不服气还想再试试,短视频的这种产品设计模式与赌博的认知神经学原理是相似的。

上升到社会层面,短视频能迅速流行起来其实与生活压力较大、个体的孤独与幸福感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代社会普通人面临工作、学习、还贷等重重压力,工作中的成就,生活上的爱情、友情、亲情这种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并非轻易就可获得,

一些人逃避这种压力,通过短视频,让自己的精神沉浸在被演员构建出来的乌托邦世界里,从而让自己获得短暂的快乐和兴奋,而对于一些留守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说,短视频更是他们排解寂寞的无奈之举,

人们想要冲出这种短暂的快乐追求长期的幸福,但却在现实面前无可奈何,所以才会反反复复的下载软件卸载软件,处在自我博弈的困境中,虽然你知道一直刷短视频肯定不好,但你就是戒不掉。如果我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去做,也许沉浸在短视频虚幻世界中,追求短暂快乐的想法就会减弱,其实啊我们并非离不开短视频,而是离不开对快乐、幸福的追求,并且很难做到推迟满足感。

举报/反馈

无知君在此

286万获赞 10.5万粉丝
颠覆常识,意料之外。你知道的不一定是对的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