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较为准确、完整地认知一个现象、事物、人,你得有较为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搭建较为完善合理的认知结构,至少应当包含以下五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内容和形式。

一个事物的呈现,都有相应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

大家都知道可口可乐这个饮料天王,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可口可乐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他的名字可不是叫可口可乐,而是叫“蝌蚪啃蜡”。这个名字有点奇奇怪怪的感觉,也有让人反胃的感觉,这直接导致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销量惨淡。后来通过高人指点,将“蝌蚪啃蜡”更名为可口可乐,结果一炮打响,迅速打开中国市场,并一度红遍大江南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

饮料和饮料的名称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饮料是内容,名称是形式。饮料是用来喝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名称必须突出它的功能或者味道等,“蝌蚪啃蜡”这个名称显然不符合这个要求,相反,可口可乐这个名称就非常符合这个要求,很好地服务了内容。

第二个维度:现象和本质

一个事物的呈现,首先是现象的呈现,现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丰富的。本质隐藏在现象的背后,一眼难以看出,本质是内在的、一般的、单一的。

提一个问题,如何认识一个人的本质(这里的本质的意思是:就是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指哲学意义上的人的本质)?认识一个人的本质,只能从他的表现开始。所谓表现,就是表面的现象,主要就是他展示出来的言谈举止。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有很多,怎样从这诸多的言谈举止中去看看透他的本质呢?

这个问题,我们的先辈已经给出了答案。先秦大儒曾子在《礼记大学》提出了一个概念“慎独”,它本来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在没有外在监督和压力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慎独的本意并没有直接提供上述问题的答案,但是却曲折地包含了上述问题的答案。慎独是对君子的要求,是对少数人的要求,而且仅仅是要求,不是现实,现实是多数人都做不到,甚至从根本上就缺乏或者没有克制的意识。

一个人在独处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外在监督和压力的情况下,最容易放纵自我,表现“真我”。有的人在现实中是谦谦君子,在网络上就脏话连篇,甚至表现出极大的恶毒,这种情况就很好地解释了慎独之难,也很好地说明了一个人的哪些言谈举止最能揭示他是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维度:原因和结果

事物的呈现本质上是因果关系的呈现,因果关系是最常见、做重要的逻辑关系。从因果关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逻辑关系这个角度来说,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也是有一定科学性,只不过这种科学性不是自然科学的那种严密、精确的科学性。那么,因果关系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简单地说,因果关系是揭示事物变化过程、变化路径的逻辑关系。

在现实中,因果关系是比较复杂的,有一因一果,有一因多果,有一果一因,有一果多因,原因又有很多种,比如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显性原因和隐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稳定原因和不稳定原因等,结果也是一样的,种类很多,比如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内部结果和溢出结果、主要结果和次要结果、显性结果和隐性结果、稳定结果和不稳定结果等。

从联系和系统的角度来说,因果关系是一个庞大的因果网络,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分析因果关系的深度、广度以对解决问题有实际意义为限,因果链不能太短,但是也不能太长,不能太窄,但是也不能太宽,因为逻辑链条每向后、向外延展一级,其结论的稳定性和力度就会衰减一级,当概率已经低到没有实际指导作用的那一级时,逻辑链条就应当终结了。

关于这一点,引用叶修先生所著《深度思维》里的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来说明。

一个博物馆的东墙上有非常严重的腐蚀,需要经常涂刷新的油漆。某一天,博物馆的主管发现墙面又腐蚀得很严重,怎么办呢?再涂刷一次油漆吗?如果这样解决,将费时费力费资金,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墙面腐蚀的真正原因。经调查发现,原来清洁人员在清洗墙面时用了一种高腐蚀性的清洁剂。所以现在应该怎么做呢?涂刷新的油漆后,告诉清洁人员下次不要再用高腐蚀性的清洁剂了吗?不行,还要追问,为什么清洁工会使用高腐蚀性的清洁剂?经调查发现,原因是东墙上经常有很多鸟粪粘着,一般的清洗剂清洗不干净。那为什么东墙上总是粘着鸟粪呢?经调查发现,原来是东墙上有很多蜘蛛,一些鸟类以蜘蛛为食,所以经常在东墙附近活动。那为什么东墙上有很多蜘蛛呢?原来东墙上有很多小虫子,而蜘蛛以这些小虫子为食。继续追问,为什么东墙上有很多小虫子呢?原来是东墙上有几扇窗户,晚上博物馆的灯光会从窗户透出去,那些趋光性强的小虫子就被灯光吸引到东墙上了。追问到这里,因果逻辑链条已经不短了,问题也可以彻底解决了,解决方法还非常简单,在窗户后面安装遮光性强的窗帘就可以了。如果继续延长因果逻辑链,继续追问,就没有意义了,为什么墙上要开窗户呢?为什么小虫子有趋光性呢?这些问题对解决墙面腐蚀的问题还有意义吗?没有意义。

第四个维度:可能性和现实性

事物的发展往往有多个方向和相应地多个结果,究竟哪个方向会开花结果,变为现实,取决于主观的需要和客观的条件。可能性、不确定性常常让人苦恼,让人烦躁,又常常让人着迷,让人亢奋。大千世界总是用各种可能性引诱我们,引导我们探索世界;大千世界又总是用各种可能性折磨我们,考验我们的韧性和执着。

现实性是已经实现的趋势,可能是客观地实现,可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选择相结合的实现。

现实性不过是可能性的驿站,孕育着新的可能性。

关于可能性、现实性以及他们的关系,一个最简单通俗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买彩票。只要买了彩票,就存在中奖的可能性,如果经过深度地分析和悉心的选择,中奖的可能性也许还会大一些,当中奖变为现实,你就会想象各种新的可能性,低级一点,想象各种享受,高级一点,想象自我实现,再高级一点,想象为社会做贡献,等等。

还是再举一个例子吧,买彩票的例子还是太肤浅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罗伯特科恩斯发明的“眨眼雨刷”被福特公司剽窃。罗伯特决定以一己之力对抗汽车巨头,起诉福特公司,尽管太难太难,以至于除了他本人,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罗伯特还是选择了坚持,坚持了12年,这期间经历了妻儿的不辞而别,经历生活的困顿,经历了福特公司以40万美元、100万美元、3000万美元私了的诱惑。最终,通过苦学法律,罗伯特成为了法律专家,以一个人的力量完成整个诉讼程序,并通过足够的证据和完美的答辩,成功地赢下了官司,为社会伸张了公平正义,也换来了妻儿的理解和回归。

罗伯特看到了别人眼中的不可能中隐藏的可能,创造了把可能变为现实的条件,把可能变为了现实,是平凡而伟大的追寻可能性和现实性的丰碑。

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一对范畴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挑战不可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把可能变为现实,把现实变为新的可能,并继续挑战,这是成长的需要,也是认知的需要。

第五个维度:偶然性和必然性

长江后浪推前浪,事物的发展有必然性;天算不如人算,事物的发展也有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紧密联系的,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必然性的实现,必然性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并决定着偶然性的形式和内容。

现实中,我们往往重视从逻辑上去分析现象的必然性,却缺乏以辩证思维分析现象的偶然性的视角,在逻辑思维中,我们倾向于排除偶然性,以追求结论的确定性,辩证思维则相反,不但不排斥偶然性,还认为必然性只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通向必然性的必由之路。

向上抛硬币,硬币掉在地面上,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如果你只抛十次,很可能有八次都是反面向上,如果你连续抛100万次、1000万次,那么两者的概率一定是50%,这就是逻辑思维的必然性,逻辑思维会把硬币抛下后竖立不到这种偶然性排除在外。但辩证思维不排斥硬币抛下后竖立不倒这种偶然性,这种偶然性会加速或者延缓必然性的呈现,也会影响必然性的确定性,树立不倒的次数越多,就需要抛越多的硬币,才能迎来必然性的呈现,同理,竖立不到的次数越多,必然性的呈现就没有那么完美,两者的概率不是精确的50%,而是无限接近于50%。

举报/反馈

川川瓜娃子

3679获赞 111粉丝
我的百味人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