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艺术史学家的相关研究,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就是舞蹈,而电影这种现代综合性视听艺术是人类工业化的时代产物。
诞生于 20 世纪初期,电影包罗万象,是集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
因此舞蹈电影的产生,是不同艺术间相互碰撞的结果。
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舞蹈电影这种电影类型早在 20世纪 50 年代便诞生了,《午后之网》开辟了舞蹈电影的先河,之后越来越多的舞蹈电影出现,其中在国外最具代表性的有《雨中情》、《黑天鹅》、《红磨坊》以及《阿育王》。
而我国也出现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含有舞蹈元素的电影,例如《如果爱》、《夜宴》、《英雄》、《十面埋伏》等。
本文笔者将为大家阐述,舞蹈与电影的艺术性之间的联系。
01舞蹈在电影发展中的重要性
作为艺术的分支,电影与舞蹈同属于视觉、动作、听觉等多种知觉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这为两者在艺术上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空间。
当电影这一年轻态的艺术遇到了舞蹈这一有历史的艺术,就擦出了新的火花,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艺术探索的日渐深入,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快,舞蹈在电影中的应用和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
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形式很快被观众所接受,舞蹈的魅力为电影增色不少,让电影的主题表现更加鲜明和突出。
此外,舞蹈能够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每一部电影的创作都有特定的主题,这给电影情节的发展、主题表现和叙事性增色添彩不少。
舞蹈在电影中的应用,吸收了舞蹈艺术创作的灵感和精华,让电影既保留了自己的特性,又有电影和舞蹈的综合特征,这也是含有舞蹈元素的电影让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另外,舞蹈出现在电影中让人们印象深刻,有利于舞蹈的发展和进步,而在电影创作中添加舞蹈元素,又有利于影片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可谓一举两得。
02舞蹈和电影互为促进
舞蹈之于电影,能丰富电影的梦境。
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电影中的语言多以文字和图像进行说明。
舞蹈语言具有自身的感染力,是对世间万物最本质的表达。
电影中添加舞蹈语言能够丰富电影的意境,提升电影的艺术效果。
例如《十面埋伏》的经典片段——“仙人指路”,刘捕头用芸豆击鼓,小妹用水袖鸣鼓,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将中国古典舞蹈和中国武术融合为一体。
在后面的电影中有金捕头和小妹在白色花丛中被官兵围杀的过程中,采用一进一退的方式模拟了双人舞和群舞的效果,让观众感受到了丰富的舞蹈艺术,也提升了电影的审美内涵。
电影之于舞蹈,将舞蹈带到梦更远的地方。
就像舞蹈对于电影语言的延伸一样,通过电影技术的结合,舞蹈艺术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他不仅仅是单纯的舞蹈艺术,舞蹈成为电影表达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十面埋伏》中,小妹边吟唱《佳人曲》便起舞的片段中,一个妩媚多姿、能歌善舞的风尘女子的画面展露无疑。
并且让观众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领略到了集舞蹈、诗歌、音乐、文学的综合性艺术表演。
此外电影让舞蹈不仅仅存在于舞剧中,将舞蹈带到大众的视野中,让大众从内心上感受舞蹈带来的心理体验。
电影邂逅了舞蹈,舞蹈遇上了电影,舞蹈的语汇延伸了电影的情感.电影的技巧拓展了舞蹈的空间.电影在舞蹈的发展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而舞蹈也为电影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增色不少,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曾经在舞台上他们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03舞蹈元素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
电影艺术中舞蹈元素的成功引入,不仅可以烘托电影的氛围,而且可以为故事的发展增光添彩,实现电影主题的升华。
在现代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中,舞蹈元素的参与已经非常普遍。
舞蹈运用的多元化,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大交流、大融合。
舞蹈电影的雏形可追溯到 20 世纪 40 年代,由舞王凯利金自导自演的《雨中曲》,第一次艺术家门开始尝试通过舞蹈来讲述电影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了 80 多年的发展,舞蹈电影以其自身特有的艺术表现力演绎了一部部经典。
我国的张艺谋导演李安导演等著名导演都非常倾向使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间也出现了很多的经典之作,比如《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以及《英雄》等,无论是在叙事性上还是主题表现上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舞蹈和电影的新的结合方式。
电影中舞蹈已经成为影视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是舞蹈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空间性与主题性,对于电影的赏析有很强的引导性。
而且舞蹈主题与电影主题也结合得恰到好处,相得益彰。
将舞蹈元素应用于电影中,通过精彩的情节、优雅的舞姿、美妙的音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成为舞蹈艺术发展与传播的新形式之一。
将舞蹈元素较好的应用在电影之中,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多的还有向人们传播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