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关注李玫瑾教授,是她在网上讲述关于“6岁前一定要管孩子”的视频,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正确。而且,好多年过去了,她的很多育儿理念都应验了。

李玫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在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所以,她的很多育儿理念,都是有研究数据支持的,比很多所谓的“专家”要靠谱多了。

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整理出了6条比较经典,且可能改变孩子一生的育儿理念!

1、6岁前一定要管孩子

孩子在6岁之前,千万不能对他百依百顺,这个时候你对他说“不”,他顶多在家里撒泼打滚,过一会儿就好了。而且,经过这么一次管教,孩子会意识到,有些事情父母是不允许我做的,一会就会约束自己。

如果在6岁之前不舍得管,到孩子十二三岁的时候再管,那就迟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跟父母赌气,闹离家出走也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拿生命来威胁父母。

6岁之前很好管,6岁之后很难管,而且,人在早年的时候吃苦越多,他的承受力越好。

2、3岁前一定要由母亲亲自抚养

人类在最早期的时候是很无助的,他需要的满足和快乐都和抚养人息息相关。

在讲这个观点的时候,李玫瑾提到了末代皇帝溥仪,溥仪从小喜欢恶作剧,不肯听话,谁也管不了,唯独他会听乳母的话。这就说明了,只有心理上依赖的人,才对他有控制力。

孩子3岁前是建立情感连接的关键期,母亲亲自抚养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否则长大后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留守儿童会出现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的主要原因。

有些人脾气暴躁、容易激动,而有些人平和大度、情绪稳定,这就是早年抚养遗留的问题。如果3岁前由母亲抚养,孩子的情绪、性格,都会比较平和稳定。

3、孩子在三观是由父母“唠叨”出来的

从孩子懂事开始,父母就要学会“唠叨”,就是经常跟孩子说,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孩子听得多了,就会慢慢建立出正确的三观。

比如,父母经常跟孩子说“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不要欺负别的小朋友”“到学校要尊重老师”“以后咱可不找外地的对象”……等等。

这些话说的多了,孩子就会形成深层记忆,当他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如果你什么都不跟孩子说,他就分不清是非对错,很容易在成长路上踩坑。

4、管孩子只能一个人管

孩子闹脾气了,不能你一句我一句,这个人要惯着,那个人要管着,这样做只会把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差。

管孩子就一个方法,妈妈管,其他人不许说话,然后妈妈把孩子拉到卧室,把门关上,让孩子尽情地发泄情绪。等他发泄差不多了,你再去安慰他,并且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用不了几次,孩子就能把臭毛病改过来。

5、孩子心理健康远比上名牌大学更重要

李玫瑾教授说过,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阳光比智力更好重要,我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让他快快乐乐。

电影《你好,李焕英》里有句台词,“我的女儿,我就要她健康快乐就行”感动了无数网友。

如今,在教育上面,已经内卷到不行,有些人甚至卖房卖车,也要给孩子买学区房,给孩子报补习班,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有出息。但是,你知道孩子的心里有多苦吗?

这种鸡娃式的教育方式,会导致很多孩子将来出现心理问题,只是暂时看不出来。

6、二胎家庭多关注老大

二胎家庭中,之所以会出现很多矛盾,两个孩子感情不好,都是父母导致的。

大多数父母都是偏向老二,觉得老二年龄小,什么事情都要求老大让着老二。以至于老大内心不平衡,就故意找茬和老二生气,故意跟父母做对。

所以,二胎家庭中,父母应该多关注老大,无论买回来什么东西,都要交给老大来分。目的就是给老大权利,让老大自己有照顾老二的欲望,这样老大才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

二胎家庭中,只要把老大教育好了,老二根本就不用教育,受老大的影响也不会很差。

李玫瑾教授的这些育儿理念,如果你真的都理解了,并且做到了,很有可能改变你家孩子的一生!

关注“欣妈育儿经”,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

举报/反馈

欣妈育儿经

969万获赞 23.5万粉丝
专注母婴育儿知识科普,让大家少走弯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