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原生家庭”这个词经常被大家提及。

无论是影视剧片段,还是现实中发生某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都会让大家忍不住去探讨主人公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而透过我们的真实经验,其实也能发现,原生家庭会给一个人的一生都带来很深的烙印。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家庭治疗大师,名叫萨提亚,他提出过一个观点: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精神品格、人生三观、思维方式以及生活习惯,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可以说,一个人以后成长为什么样子,往往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能够给孩子提供一把“保护伞”,庇护他们快乐幸福地长大,他们的性格和三观往往都是相对健全的;

但一个糟糕的原生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往往存在问题,可能就会“养废”一个孩子。

几类“有毒”的原生家庭

1、“操控型”的原生家庭

“我是爸妈,所以你得听我的。”

中国式父母,或多或少会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他们习惯性为孩子安排一切,对应的也想子女能够听从自己的管教。

一旦子女挣脱了自己的掌心,有些父母就会感到痛苦,感觉自己被子女背叛,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然后就会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收服孩子的心,让他们听话。

例如,在我们周围,有些父母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私自替孩子做决定,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这种“操控”方式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

就像电影《黑天鹅》里面妮娜的母亲一样,她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傀儡,对女儿的控制欲强到几乎变态,结果却酿成了悲剧,母女关系越推越远。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自己做主”的权利。当孩子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他们不再只会听父母的话,而是有自己的想法。

如果父母没有尊重他们,孩子就会用拒绝、顶嘴、抗议等方式来彰显自我。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依旧我行我素,孩子反抗得会更激烈,甚至可能会对父母产生信任危机。

等到自己长大以后,会跟父母之间渐行渐远,难以建立亲密的关系。

而这时父母已年老,精力和体力都难以跟子女抗衡,这时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想挽回也很难,毕竟从小就出现的沟壑,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填好。

2、“牺牲型”的原生家庭

在这类原生家庭中,父母无私奉献,孩子坐享其成,亲子关系明显错位,彼此成了“付出者”和“索取者”,最终你们和孩子都会在这段关系中受伤。

在我们的周围,总能看到很多父母把生活重心就放在孩子身上,特别是家里只有一个小孩的,全家人都为一个孩子服务。

从小在长辈骄纵溺爱下成长的孩子,俨然一副“小皇帝”做派。

不光在家说一不二,在外面与人相处时更是不懂收敛,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和利益,从来不懂换位思考,更不懂得感恩,以后更不会孝顺父母。

而且这类小孩独立性、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一旦失去了父母或者周围人的庇护,就很难生存下去,遭遇一点打击就萎靡不振,未来的发展十分有限。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明白,掺了砒霜的蜜糖,入口虽甜,但最终却会“要命”。不光对孩子有害,等到你们晚年时往往也得遭罪。

3、“冷漠型”的原生家庭

这类家庭有个典型的特征:父母不回应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是冷漠的,亲子之间很少有走心的交流,更不会有亲密的互动。

这里要注意做个区分:有些中国父母可能也不太跟子女亲密,这是源于他们内心比较害羞,不太愿意直接表达自己的爱,但至少会用行动表达对你的关心。

但冷漠的父母,往往则是从心底里拒绝跟孩子亲近,这对孩子的伤害其实是非常大的。

研究发现,长期在冷漠的原生家庭成长的小孩,内心往往比较缺爱,而且更容易焦虑,等长大以后,他们难以跟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会习惯性“回避依恋”。

童年时期,正是良性亲子关系建立的黄金期,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比较冷漠,经常不回应子女的需求,那么等你年老以后,也很难让子女去亲近你,亲子关系自然会越来越疏远。

【总结】

总而言之,“每一个刽子手,都能从原生家庭中找到残忍的影子。”孩子从小在原生家庭中体验到的糟糕情绪,以后会原封不动地回馈给你,回馈给别人。

如果我们不想子女走歪,不想养废一个孩子。那么,就要让他们多感受原生家庭的爱、平和与温暖,这往往能治愈人的一生。

举报/反馈

母婴参考

182万获赞 61.1万粉丝
高级母婴师。分享科学、实用的孕育知识。
亲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