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在教师招聘备考中,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就是心理学。其中包括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今天跟大家分享普通心理学的第二章【认知过程】01-感知觉

PS:所写内容是之前考编,自己跟着课程所学,整理的笔记,较全面,后续会持续不间断发布,希望能帮到各位~

【认知过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反映的过程/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解决问题)。

01感知觉

一、感觉

(1)概念: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地位:是一切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个体认知过程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

(3)种类

外部:视、听、味、嗅、肤(触、压、温度)

内部(衡机动):

机体觉(内脏感觉,例如:饿、便意、恶心)

运动觉(关节肌肉)

平衡觉(静觉、姿势感觉,例如:加减速、失重、前庭器-耳朵)

(4)一般规律

感受性:能力——敏感、迟钝

绝对感受性:从无到刚刚有

差别感受性:从有到更(到有差别)

感觉阈限:数值

绝对感觉阈限:从无到有的数值

差别感觉阈限:从有到更(到有差别)的数值

(5)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

1、感觉适应(习惯)

视觉适应

a·暗适应:适应黑暗【看不清—看清】【感受性提高】,例如:进电影院,从不敏感—敏感

b·明适应:适应明亮【晃眼—不晃眼】【感受性降低】,例如:出电影院

嗅觉适应:【闻到—闻不到】【感受性降低】,例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皮肤觉适应(温度、触、压):【感受性降低】,例如:游泳、戴着眼镜却找眼镜

听觉适应:【感受性降低】,例如:KTV从感觉到吵—不吵

味觉适应:【感受性降低】,例如:老厨师做饭越做越咸

2、感觉对比

同时对比(一块):鹤立鸡群、黑人白牙、月明星稀

继时对比(先后):药—糖、冰水—温水

3、感觉后效(像)—残留

正后像(相似):灯泡—光点

负后像(不相似):灯泡—黑点

不同感觉

1、感觉的补偿作用

A失B补,例如:盲人听力好

2、联觉(一个刺激会引起2种及2种以上的感觉)

不仅产生A,还产生B,例如:冷暖色调(视觉+温度)、甜美的声音(听觉+味觉)、指甲刮黑板凉飕飕(听觉+肤觉)

3、感觉的相互影响

A到B的感受性变化,例如:看着打针,感觉更疼;听音乐,减轻牙疼

二、知觉

(1)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种类

1、空间——【口诀:形大方深】

形状

大小

方位

深度/距离/立体——物体凹凸、远近——视崖实验

2、时间——延续性、顺序性

3、运动

真动

似(似乎、好像)动

a·动景运动:A(静)—时间—B(静),例如:小人书快速翻动;看电影,一帧帧图片;霓虹灯

b·诱导运动:A(动)—同时—B似动,例如:移云穿月;火车动,风景好像也动

c·自主运动/游动效应:(黑暗)A(静)—似动,例如:烟头、光点、星星

d·运动后效:先看A动,后看B(反向动),例如:瀑布与山石;流水与桥

【拓展】错觉

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

只要条件具备,必然产生,主观努力难以克服

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错觉(有对象)不是幻觉(无对象)

例如:时间错觉(欢愉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基本特性

1、选择性(背景中选择对象)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差别大,易选择;差别小,难选择)

例如:

红花-绿叶;鹤立鸡群;黑纸白字;红笔做笔记

冰天雪地的白熊;枯叶蝶;变色龙;战士;划重点线

活动与禁止(对象动,背景止;对象止,背景动)

例如:夜空中的流星;大合唱中不张嘴的人

对象是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东西

2、理解性(原有的知识经验)

同一事物,经验不同,看法不同

例如: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言语解释,加深理解

例如: 风景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体育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

对象本身的特点

模糊——难理解,例如:处方单

清晰——理解

受情绪、动机等影响

3、整体性(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部分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知觉

整体知觉有时会优先部分知觉(先看整体再看部分)

影响因素:

a·对象的特点——接近、相似,例如:盗版、闭合、连续

b·关键部分——强度大的部分,起决定作用

c·结构关系——排列顺序,例如:更换演奏乐器还能听出音符顺序

d·残缺补全——知识经验

4、恒常性(条件变化,知觉对象不变)

亮度(黑、白、灰)——粉笔、煤炭

颜色——彩虹

形状——门

大小

(4)观察

1、含义: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又叫【思维的知觉】

2、品质(好坏的标准)

方向性(目的)

客观性(实事求是)

精细性(细节)

敏锐性(快)

全面性(方方面面)

深刻性(本质)

顺序性

3、中小学观察品质的特征

小学生(不太好——好)

目的性

精确性

顺序性

深刻性

中学生

目的性增强

更具持久性

精确性提高

系统性和概括性提高

4、观察力培养

前: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中:个别指导

后:整理结果

三、感知觉的应用

(1)区别

感觉:个别属性/个别器官

知觉:整体属性/多个器官

(2)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基础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发展

(3)感知觉在教学中的应用

强度律(看得清,听得见)

声音洪亮;抑扬顿挫;板书,字足够大

差异律(有区别)

重点,提高音量,放慢速度;黑半白笔

活动律

表情、手势、走动;动态图:视频、幻灯片

组合律

知识块;留白;停顿几秒

以上就是第二章的部分内容,希望大家对认知过程中的【感知觉】的概念有一定认识,有时间可以把第一章的内容了解一下,因为所写的每一期都是无缝连接。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能有所收获,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举报/反馈

墨菲品牌

57获赞 8粉丝
✍不定时更新【教育品牌】相关内容
教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