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文化载体,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符号之一。当人们提起“思密达”,就知道是在指代对朝鲜半岛的人们;每每提到语言的精准性、优雅性,以至于有一种“逼格”,法语往往首当其冲。
同样,斯拉夫语族的语言以发音难、不易学习为特征……无论多么悠久的文化、多么深厚的情感,都需要以语言为载体表达,所以让人们学习语言,其实目的并不是取得怎样的成绩,而是为了能够让人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母语。
当然,对于所谓“外语”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外界的交流能力,也是为了拓宽视野,当然,学习怎样的外语也与时代背景有着极大的联系: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因为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
日本占韩时期,许多韩国人都是有日语名字的;南美洲的几个国家都说西语、葡语,也是因为历史上与伊比利亚半岛有着分不开的联系——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英语渐渐成为了一种被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所以学习英语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学生所不得不学习的外语。
“学英语”热始于上世纪末,直到现在依然未曾消退。不少人因为外语的存在而获取了工作,也有无数人由于难以掌握外语,而在一些测试当中铩羽而归。
人们学习外语是应该的,但是是否就应该因为一个人的外语成绩好坏,去判定一个人的成就呢?
艾跃进:双语教育就是洋奴哲学
关于外语在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思想家,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艾跃进教授曾经在一次演讲当中表达过自己的看法,:现在的人崇洋媚外情绪严重。
他认为所谓“双语教学”无异于一种洋奴哲学,英语成绩的存在,不应该是决定一个人毕业资格、录取资格的依据,只应该是一种个人能力的彰示而已。
诚然,艾跃进教授的言论有些许激进,这是因为他在作为高校教授的同时,也是一位演讲家,通过自己的情绪和语言去感染听众,也是他的一大能力。
他在演讲当中提到了法国著名爱国作家阿尔冯思·都德(Alphonse Daudet)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这一文章也被收录进2016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中。
文章讲述了普法战争之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再进行法语的教授,小学生小弗朗士在一次迟到之后,却看到教师当中的老师和学生都十分严肃,老师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隽永的文字:“Viva la France”(法国万岁)。
艾跃进教授认为,这一小说其实十分生动的展示了语言的教育与一个民族力量之间的关系,在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当中,他也意味深长的提到了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地区。
所以尽管艾跃进教授的观点有些激进,但是我们应该清楚一个事实——学习外语确实是一个完成学业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但这只是为了让我们掌握一门工具,更好的与外界进行交流。现代人崇洋媚外情绪严重的根源是什么?双语教育真的是洋奴哲学吗?
语言作为工具: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正如上文所言,对于许多人而言,学外语只是一种完成学业的必要环节,其次,如果有需要的话,才是一种与外界进行交流的工具。那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当我们面对作为一种工具的外语学习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据统计,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亿,各个人群对于学习英语的花销总数更是达到了300亿每年,可是在这狂热的英语潮背后,真正能使用到英语的人只有3%。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大多数人学习英语,其实都是有一定“功利性”的,真正需要借此进行沟通与交流的人数并不多。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在看待英语时,只需要以一种学习课程的心态去面对就可以了,和学习数理化、政史地都是一样的过程;有些人会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产生这样的想法:说英语能够显得我“与众不同”,学好英语可以让我有资本炫耀。这种想法是大可不必的,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会滋生出一种“洋奴哲学”。
如同结构语言学家费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研究所显示出的内容一般,语言从深层结构视角来看,是人类深层思维结构的一种反映,所谓“能指”、“所指”和“意指”便是不同层次思维的反映。
所以语言的存在其实可以视为是一种象征性的工具,而非实质性的思维。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对于学外语的作用应该就会清楚许多。
现状思考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网络的便利,现如今的社会当中,人们在进行交流与沟通时会更加倾向于使用一些更加简洁的方式。
早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就会以一些简称来表达当时的所谓“潮流”,比如最早的“你是GG还是MM”、“我晕”,再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时的“神马都是浮云”、“累觉不爱”等等,这些简称其实也是一种亚文化,是人们对于全新生活方式的一种理解。
然而,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现如今网上常常出现一些以英文字母简写为代表的所谓“流行语”,这些符号化的表达由于不再是汉语,而是多以拉丁字母为表达方式,所以常常会让不理解的人摸不着头脑。
一个最近十分常见的词汇就是“YYDS”,这一词汇的含义其实是汉语“永远的神”的拼音首字母,属于一种语言上的多次转译,对于大众而言难以理解。
所以网络的发展也许会催生出更多类似的现象,这对于人们的汉语表达其实有着一些反作用。
希望大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依然不忘初心,在交流、传播时,规范的使用汉语和普通话。不要小看这些点,这对于汉语的发展也许就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不下雨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举报/反馈

第一心理

526万获赞 104.3万粉丝
每天耕耘最实用、最有趣的心理学
优质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