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忙忙碌碌很多年,也分不清自己的擅长和喜爱。
经历过求学、工作、社交诸多过程,也没有好好审视一下真正的自己。
高考前,一心为了考学升学,以考试科目为主的盘旋循环;上了大学,浑浑噩噩的度日,就似老和尚敲钟——过一日是一日。
工作之后,缺乏一定的规划意识,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多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方针,直到走了许多年了,才发现自己过着温水煮青蛙,坐井观天的生活。
最近很多伙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我经常会问到一些问题,其中就有涉及喜好偏向和特长优势的部分。
很多人时常说不出自己拥有什么技能、擅长什么、自己比较喜欢什么,这类比较具体的描述性回答就更加少了。
那到底如何找到自己擅长、喜好的点呢?
今天就给大家一同分享一些发掘判断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更好的认清自己,做好定位。
01 执着所在,乐此不疲
就拿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来举例子吧。
如果有的人喜欢看书,心心念念的就会找来书籍阅读,纸质版没有,空隙时间也会看看电子书或者在喜马拉雅等平台上听听书。
而没有阅读喜好的人,你就算给他大把的时间,布置成为任务,都无法完成,反正就是静不下心来看书。
而这就代表每个人对于阅读这件事,读书看书这个行为,拥有不同的喜好程度。
真的有很多人会每年采购书籍并对其爱不释手,而也会有很多人几年都可以不看书。
对于前者,没有看书阅读就会觉得生活好像缺点什么,而对于后者他们则不认为有什么不适。
这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家对于看书阅读这件事拥有了不同的喜好偏差。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特别喜欢看订阅公众号的文章。
如果哪天一次都没看,就会觉得生活似乎缺少一些什么,心里有事情没做或者没完成的感觉,心心念的会安排时间去做这件事。
然后不需要任何人提醒,不需要任何外力驱动,这些事情,或者也可以说习惯,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似乎与我不可分割一般。
这就说明我是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我喜欢看文字,喜欢文章。
然后,从这种爱好中,又能提炼出我喜欢看学习型、知识型、成长型、技能提高类、认知提升类、商业创业类方面的内容。
这些都是数年来,我对自己切身的观察和总结。
而因此,我个人也比较擅长书写文字、学习提升、工具技能实操、思维认知、前瞻性、洞察力教突出的工作内容。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在做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事情时,会不知疲惫,比较容易坚持,且会不自觉地“有瘾”,主动去寻求。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用心去觉察,就能发现自己内心这种不自觉的行为举动,并一一帮助自己记录下来,找到那些你真正的所爱、所长。
02 问卷测试,偏好分析
相信大家对于性格测试、职业测试、能力测试、心理测试等等都不陌生。
市面上也有很多专业的咨询机构出过很多权威的测试问卷,免费、付费的都有,大家完全可以尝试使用,对自己有一个基于大数据分析下的一种自我认知。
例如:MBTI职业性格测试、DISC行为模式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职业锚定位测评、盖洛普34项优势测试(又称:克里夫优势)、VIA测试等
这些问卷大多是经过长期大量的样本采集、研究、分析、跟踪、调查的所归纳总结而成,是对于某一种群体特征的典型性论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为有趣的人群及性格分析测试方式。
例如:九型人格、生命数字、FPA性格色彩测试、12星座分析、 玛雅图腾天赋解读、OH cards潜意识投射卡等等.
当然,再玄学的咱们在这里就不介绍了,你们懂得。
这些各式各样的分析测试工具,都能在不同程度辅助我们找到那个我们可能了解的还不够全面的自己,如果你也感兴趣不妨找来尝试测试一下吧。
03 他人评价,成绩使然
有时候我们对于自身的觉察也会存在盲点区域,可能会过分的高估或者低估自己。
这时,不妨听听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你可以找到身边至少10-15个要好或来往较多的亲朋好友,他们可以是大学的舍友、儿时的发小、亲密的伴侣、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多年共事的同事、好闺蜜好哥们、打交道频繁的搭档、自己的跟过多年的直属领导、自己的队友或者下属等等。
你让他们对你做出一些客观的评价。
例如,可以问问他们:
认为你身上有哪些方面比较引起他们的注意?
认为你身上明显的特征有哪些?
认为你最明显的优点是那些?
认为你比较突出的不足有那些?
认为你身上比较让他们青睐的地方有哪些?
认为你做的那些事让他们一直记得你?
诸如此类,你可以自己提前准备好问题,当场做好笔记或者录音
然后就可以开始他人评价的自我探寻之路啦。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也是值得提起的,也就是在学习、工作过程中,你成绩凸显的地方。
这里的成绩不是指考试成绩,而是那些可以有一些比较性、具有竞争性、拥有数据排名性的数值或者可量化的指标。
例如,在工作中,你是擅长开发新客户,还是擅长老客户复购;擅长销售拓展、团队管理、教务服务,还是擅长技术支持、产品开发、创新研究;学习上,你是擅长语言文字、艺术绘画,还是擅长空间数字、理化实验等等。
这些都是一种行为和特长的偏好,或者是处于天性,或者是由于成长环境影响,再或者是刻意的培养。
总之,在这些方面你明显学习起来比其他人其他事,更轻松,更容易上手,且更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就说明,这些事情是你比较擅长和喜好的方面,可以着力打造和发展。
04 打破设限,短期试错
有句话说:“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
其实,胆量确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性格因素,大多数人都是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因为那就意味着风险,因为谁又知道那是“螃蟹”呢?
人们大多喜欢做比较稳重的选择和尝试,因为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抗风险能力。
所以,这就限制了我们的很多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人们常常自我设限,认为许多事怎么可能实现?我怎么可能做得了?我学不会怎么办?做不好怎么办?没做过怎么办?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没人帮我怎么办?
结果事情还没开始,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后续也就不可能再有什么然后了。
因此,我们需要克服这些害怕不确定性的心理因素,打破常规,拓展思路,尝试探索与过去不同的工作方式,尝试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尝试自己有好奇心的领域,逐步去尝试那些我们想过而从没做过的事情。
尝试并不代表盲目,也不代表就是无限去冒风险。
而是需要我们不断拥抱新事物、拥抱不确定性,拥有风险意识,大胆去尝试。
这些尝试也包含有很多又小又不起眼的日常改变。
例如:常用的办公软件处理工作时,你是否可以学习尝试采用更快捷的方式去完成任务;创业没资金,你是否尝试通过微薄的工作收入,逐步积累小额积蓄,投入小资金项目启动,边工作边试错;大学期间,有没有大量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否做过有利于未来就业的实习或者作品和项目打磨;大学刚毕业找工作时,有没有短期快速更换尝试自己的职业赛道,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突围的方向和职场角色定位等。
像这些,其实很多都不必非给它一个期限或范围区间才能开始。
毕业能做的事情,不一定在大学时就不能做;在大学能做的事情,毕业后也不一定就不能实现。
只要你不给自己设限,敢于去合理范围的大胆试错,一切皆有可能。
05 写在最后
最近阅读《反脆弱》这本书时,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有些东西可以改变,有些东西不可改变。
那么,就让我们找到那些可以改变的部分,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吧。
为自己,也为这不确定的未来争取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
焦虑改变不了任何事,学会行动起来,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化解方法。
愿你我皆能找到自己的所爱所长,沉淀和积累出那个不断蜕变的自我。
作者介绍:良佳丽(ID:liangjialiUP),一枚终身成长实践者,斜杠青年,好奇宝宝,女性连续创业者,泛知识教育领域10年+经验,游走的答疑解惑小能手,用微弱的光照亮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