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图/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周国平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
人人都是群居动物,生来渴望热闹,喜欢呼朋唤友,可是一味地沉浸在一些无意义的社交中,对于自己而言,却是一种消耗,在这个浮躁的人世间,比起社交,独处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透了一些事情,慢慢地读懂了人心,越发爱上了独处,学会了断舍离,让生活去繁从简。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时,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以前总是想当然地觉得不爱社交,喜欢独来独往的人太孤独,可是实际上表面上的不合群,却是为了满足内心里的丰盈,这样的人往往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活得怡然自得。
喜欢独来独往,不爱社交的,多半是这三种人,他们往往活得很清醒。
那些独来独往的人,往往都是活得很简单的人,他们的内心就像是一张白纸一样,洁白纯净,没有被沾染上一些世俗的杂音和污垢,依然保持着最简单的初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无论社会变得多么复杂,他们依然本心不变,怀揣着一份天真行走在人世,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却活得很纯粹。
其实最开始的我们都像是孩童一样,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很单纯简单,远远没有任何的勾心斗角,没有曲迎奉承,但是在走着走着,有一些人却被社会蒙上了污垢,心思变得不再纯净。
人人都在学着“看人下菜碟”,想方设法地去讨好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变得圆滑世故,很多看上去的热闹实际上只是有心之人刻意的伪装。
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拼尽全力地迎合一些人,拼命地往上爬,讨好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而学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时,却有一些人他们显得那么笨拙,不擅伪装,不会刻意讨好,蜷缩在角落里一个人过着自己的生活。
他们不喜欢热闹,不喜欢社交,不愿意迎合任何人,觉得人情往来太麻烦,因为不想在人情往来上花费心思,于是便拒绝社交,独来独往,一个人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用曲迎奉承讨好任何人,倒也轻松自在。
纪伯伦说: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
我们往往把独处看作是孤独的表现,只要有人习惯性地独来独往,不合群就会想当然地觉得这个人的生活好孤单,可是实际上有些人却沉醉于此,自得其乐。
鲁迅曾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一个人越强大,越享受独处,因为他们完全不需要通过群交寻找快乐,一个人的日子里就会熠熠生辉。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是一个很喜欢独处的人,他本性并不孤独,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但是他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读书、写作,一个人在无人的房间里伏案写作,他很享受这种不被打扰的快乐。
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很喜欢跑步的人,每天都会给自己一个小时的跑步时间,对他而言,跑步和写作一样,是一种享受,整个人沉浸其中,无需和任何人沟通,只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就好。
有人把独处认定为孤独,而有人却把独处看作为一种享受,他们有着充盈的内心世界,有着自己认定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被任何人打扰。
有人说如果你独自一人是感到孤独,就说明你没有把自己陪好。有些人喜欢热闹,是因为他们没有讨好自己的能力,那些独来独往,不喜欢社交的人,他们大多数都很擅长陪好自己,善于支配自己的生活,对他们而言,独处的快乐已经足够多,一个人自得其乐。
有些人不喜欢社交,是因为天性孤独,融入不了一些热闹的场合,而有些人不爱社交,却是因为他们自我做出的选择。
他们并非不善与人交往,反倒是很喜欢交谈,并非不善言辞,只要把他们放到一些热闹的场合,也可以担当起调和气氛的角色,可以很好地融入其中。但是他们就是有选择地选择断交,开始选择独来独往。
这是一种自我选择,当人到一定的年纪之后,就会越来越喜欢独处,开始对身边的人进行断舍离,开始刻意和一些人疏远,拒绝掉一些社交活动,喜欢上独来独往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从热闹到后来慢慢地变得简单,十几岁的时候很喜欢社交、交友,喜欢周游于各种各样的场合,很难忍受孤独,那时候建交很简单,彼此之间心思很纯净,没有杂七杂八的思想,约定好牵手就是一生。
后来见识到了一些尔虞我诈,被一些人出卖过,承受过来自身边亲近之人的伤害,看惯了人心的复杂,看透了人情世故,不愿意再违心屈从,不愿意参与一些复杂的场合,比起勾心斗角,更加喜欢一个人,简单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慢慢地发现了不是所有人都如你一般看重这段关系,你把有些人当朋友,他们只是看重你带来的利益,这样不对等的关系毫无意义,不如不交。
喜欢独来独往,不爱社交的,多半是以上三种人。
有人天性冷淡,不善与人交往,有人享受孤独,一个人就可以过得很好,有人看透了人心复杂,不愿意参与一些勾心斗角。
选择独来独往的原因很多,只需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好,不必在意他人的眼光,不必因为怕不合群而不敢坚持自我,人生很短,怎么快乐怎么活。
-END-
作者:大慧,专注于情感文写作,在我的故事里,有你的影子,也有你想要的情感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