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应该在家庭环境中干预,还是带孩子去机构干预?这是很多孤独症家长的疑虑。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机构干预和家庭干预分别有哪些优势,又分别适合于哪些家庭,我们该如何给孩子进行最有效的康复训练?
什么是家庭干预?
孤独症家庭干预是指以孩子为中心,针对孩子各种症状而开展的各类活动,都是家庭干预的一部分。狭义上,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些语言训练、居家游戏等等针对孩子某一方面而特意安排的,这些都是属于家庭干预的重点工作;广义上,和孩子的日常只要加入了干预方面的内容都是家庭干预。
什么是机构干预?
机构干预指把孩子送入到孤独症康复机构,由专业特教老师针对孩子相关方面进行干预训练。
机构干预有哪些优势?
1
专业性
相对于家长,机构有专业的老师,有丰富的干预经验,给到孩子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机构干预不仅能让孩子少走弯路,老师还能在康复道路上指导家长,帮助家长不断变得专业,利于回到家中也能帮助孩子进行持续有效的干预训练。
2
高效性
把孩子送到机构上课,可以保证系统高效的不间断训练,在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按照教学计划集中攻克孩子的某些问题;而在家孩子可能相对自由散漫,训练一会,休息一会,不能保证精力和时间十分集中。
3
客观性
孤独症谱系意味着每一个孩子的特征都不尽相同,导致干预方案不可能一模一样。机构训练会先给孩子做一个系统全面的专业评估,可以更客观的判定孩子目前的能力和相关问题,从而给孩子制定一套专属“个训化”干预方案,因材施教,干预效果更佳。
4
稳定性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大把时间陪伴孩子进行家庭训练,不能保证给予孩子稳定的训练。加之长期陪伴孩子,家长会产生一定心理压力,不能持续保证一个良好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情绪。而在机构上课,专业特教老师可以给到孩子稳定健康的情绪反馈,给予孩子持续且足够的耐心、爱心和关注,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干预有哪些优势?
1
更贴近生活
家庭环境是开展干预的最佳环境。机构由于受场地等原因的限制,无法模拟现实生活,干预程序相对固定,缺乏灵活性。在干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特定技能,还需要再通过复杂的泛化过程才能够使用,从而增加了干预难度。
而在真实的家庭生活中,起床、吃饭、上厕所每一个场景都可以做干预,家人在一起也会触发很多情感场景,这些在机构都难以触及。
2
训练频率更高
在家里,家长可以无时无刻给孩子做训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束缚。一天当中除了睡觉,剩下的时间都可以用来给孩子干预训练。训练内容更为灵活、丰富、全面,训练内容可以融于生活各个角落。利用家庭中的每一个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充分调动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3
家长更了解孩子
相对于老师来说,家长是陪伴孩子时间最久的人,对于孩子的习惯、情绪方面了解更详实,可以对于孩子有更好的关于情感方面的影响,这些是孤独症孩子欠缺的部分,也是需要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去积累学习的部分。
4
节省距离和时间成本
中国绝大多数机构分布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可选择性较少,三线城市或偏远地区则基本没有可选择的干预机构。因此,很多偏远地区的家庭为了送孩子去机构背井离乡,舍弃一切,导致家庭关系破损。
而对于居住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多数家庭来说,每天需要花费2-4个小时往返在机构的路上,路程嘈杂复杂的环境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全家人都疲惫痛苦。
面对这些困难,家庭干预则可以免去这些周折。
5
减轻经济压力
在机构干预每年所需的康复费用普遍较高,会给部分家庭带来不少经济压力,选择在家进行干预则可以减轻很多经济压力。
两种模式该如何选择?
结合上面所谈两种模式的特点,具体还需根据孩子的能力和家庭实际情况来判断。
在初期干预阶段,由于家长缺乏经验和专业知识,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机构干预;如果家庭经济有困难,可以选择家庭干预。
如果孩子的基础能力比较好,而家长又懂得专业的行为引导方法,又有大量时间坚持带孩子在家进行高专业、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那么家庭干预一点也不比机构干预的效果差。
如果家庭有充裕的条件,带孩子去专业康复机构参加训练当然更好,毕竟这样的机构老师都是很专业的,孩子经过系统化训练,一些基础能力可以建立得更快一些。
如何干预更有效?
机构干预和家庭干预并不是二选一,而是1+1,“家校结合”的方式才是对孩子帮助最大的。在机构中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在家庭和生活中进行泛化,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1
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
想让干预训练见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保证孩子的训练时长和训练密度。只有保持高强度+高密度+高专业度的干预训练,康复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孤独症行为干预的实验研究表明:有效的行为干预需要至少达到每周40小时,每天6小时的高密度、高强度的训练。
想象一下,家长每天带着孩子在机构上课最多3个小时,那么一天中剩下的时间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如果在机构以外的时间没有被充分利用,那么干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也会常出现孩子在机构表现很好,在家该有的问题还是重复出现的情况。另外,训练不充分、时间安排不恰当、不饱和,孩子还会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自我刺激般地抖手、自言自语、突然兴奋等等。
所以家长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家长首先要自己掌握专业方法,重视在家庭环境中的干预,并合理安排孩子每天的训练计划以及训练时间,让孩子的时间得到有效利用。
2
机构+家庭双向干预
有的家长不在孩子身边,或是工作十分繁忙,无暇保证时刻陪伴孩子,给予无时无刻的观察和干预训练,更多时间只能依靠机构老师的专业康复训练。
还有一大部分家庭受限于经济条件,或是其他客观原因,不能来到机构参与康复训练,只能在家带孩子进行家庭干预训练。
但是想要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最佳的搭配还是机构+家庭,双向干预。在机构学习到专业知识,回到家庭继续不间断的给孩子复盘练习,从机构人为制造的康复环境,回归到真实的自然生活中,不断泛化巩固,孩子的技能才会得到更快提升。
孤独症干预不会一蹴而就,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一年两年,也可能是三年五年。所以无论是机构干预还是家庭干预,如果没有长期作战的勇气和决心,干预就不可能发挥出持续效果。
而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家长要重视起来家庭训练的作用,毕竟,机构不能给予孩子一辈子的干预,而家庭才是孩子生长的永恒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