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长越来越忙,只能将子女送到学校“住校”。一方面省心,可以省去很多接送孩子上学的时间;另一方面,孩子住在学校封闭式管理,安全问题也不用操心了,等于“衣食住行”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1、住校可能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因为孩子在成长期间,父母的教育是最重要的。
央视著名记者、主持人白岩松在参加访谈节目时更是直言:“就是再难也不会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住校。”
著名女演员金晨就有这样的经历,她坦言住校时遭到同学孤立,甚至产生了抑郁。直到后来母亲终于发觉了她的异常情况,于是宁愿放下自己的工作到金晨的学校旁边“租房陪读”。
据某城市一所普通高中的不完全数据统计,考到500分以上的考生60人,其中45人是走读生,15人是住宿生,这15人中还有多个人是开始住宿,到高三后在学校附近租房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住校生必须服从学校的严格管理,反而会在心理上造成更大的压力。而走读的学生每天可以回家和家人相处,心理更加放松,有些家长甚至能辅导子女功课。
另一方面,在饮食健康方面,父母更知道子女的需求,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
住校后,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少了。
走读时,他只是家长的晚上,住校后,家长可能只是孩子的周末,上大学去了外地,家长可能只是子女的寒暑假,未来他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子女将只是家长的春节而已。
所以,住校会导致家长和子女关系疏远,要知道,子女的成长不能只靠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如何让孩子“走读”?
当然,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住校”也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距离远,比如没有时间。
想要孩子走读,又要读心仪的学校,就只能住在学校附近。不过,随着“民转公”和“民办学校不能掐尖跨区招生”等一系列新政出台后,根据公立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只有把家安在学校附近,才有可能纳入学校的招生范围内。
所以,你会让孩子走读还是住校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