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19日消息(记者 冯方)4月18日,泛海控股公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收到《执行通知书》,应向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信托”)支付本金、欠付的违约金、律师费、公证费等共计约22.34亿元。
“泛海系”逾22亿元待偿
据了解,武汉公司与张江和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江资产”)签订了资产收益权转让合同,张江资产受让武汉公司持有的武汉中央商务区23E、24B地块特定资产收益权(以下称“该笔交易”),后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信托”)自张江资产受让23E、24B地块及其上建筑物对应的收益权,增信措施为武汉公司将23E、24B地块抵押给民生信托,武汉公司承担收益权回购义务。
此外,武汉公司与民生信托就对应债权签署了债权债务确认协议,泛海控股的控股股东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泛海”)提供连带保证责任担保,并在北京市中信公证处办理了强制执行公证。
因武汉公司未能如期清偿债务,北京市中信公证处根据民生信托申请,出具了(2022)京中信执字第00186号《执行证书》,确定武汉公司应向民生信托支付本金2208311558.33元、欠付的违约金(截至2022年2月27日违约金为23930294元,以及自2022年2月28日起至实际清偿之日,以尚欠的本金为基数,按照每日万分之二点五的标准计算的部分违约金,违约金的计算标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实际发生的律师费、公证费172万元。中国泛海对上述执行标的所确定的债权,在约定的担保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月15日,武汉公司收到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武汉中院”)送达的《执行通知书》。《执行通知书》指出,民生信托与武汉公司、中国泛海公证债权文书一案,北京市中信公证处作出的(2022)京中信执字第00186号法律文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民生信托向武汉中院申请了执行。武汉中院责令武汉公司、中国泛海履行(2022)京中信执字第00186号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负担本案执行费。
“自家人”的债务纠纷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被民生信托追债的武汉公司,以及要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中国泛海,其实可以称作是“自家人”。
中国泛海是中国泛海控股集团的核心企业,注册资本为200亿元,业务涵盖金融服务、房地产及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与数据信息技术、电力、战略投资等领域。民生信托前身为中国旅游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后经重组、股权变更、名称变更,于2013年4月28日复牌开业。
民生信托注册资本为70亿元,控股股东正是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公司),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武汉公司认缴出资额为53.73亿元,持股比例为76.76%。而根据股权关系,武汉公司是泛海控股的控股子公司,泛海控股又是中国泛海的控股子公司。也就是说,这是一场“祖孙四代”之间的债务纠纷:民生信托向其控股股东追债逾22亿元,“辈分”最高的中国泛海还要向其孙公司的子公司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泛海控股则被夹在中间。
在4月18日的公告中,对于上述债务纠纷,泛海控股表示,公司将积极与相关方开展沟通协商,争取尽快解决争议。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并注意投资风险。
二级市场方面,4月18日,泛海控股盘初短暂上涨后快速走低,尾盘一度触及跌停,最终大幅收跌9.29%。今日(4月19日)早盘,泛海控股开盘即跌停,此后多次尝试开板,截至午盘收盘,跌9.27%,报1.86元/股。
1月底,泛海控股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营业总收入147亿元-15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0亿元-110亿元。对于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重大亏损,泛海控股主要谈及三个方面原因:受境外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境外项目预计未来可回收金额减少,公司根据审慎性原则,对美国地产项目及印度尼西亚电厂计提了减值准备;民生信托针对个别风险项目情况,审慎计提了公允价值损失和减值准备,后续民生信托将继续履行受托人职责,大力推进相关资产处置;报告期计入损益的财务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