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只能保证孩子的下限,而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的上限,当家长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时,他改变的不是他一个人,而是上下三代人,这种改变会通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传承下去。
当孩子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时,整个社会也正在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因为孩子,他就是未来。
很多家长发现,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难教了。李玫瑾教授曾指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陪伴太少了,导致孩子长大之后很糟糕。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引导孩子,这三个心法要把握好。
第一,真正明白了,成绩永远没有性格重要 。
在这一点上,很多父母都搞反了,为什么呢,因为成功等于智商加情商加逆商,那如果说智商更多的是先天带来的,那情商和逆商则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情商和逆商都是性格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所以说,当我们培养孩子好性格的同时,就相当于给了孩子高情商和高逆商,这样的孩子会更加容易成功,为什么咱们常说清大北大不如胆大?
从古至今,你会发现,真正成大事之人,往往都是胆大心细之人,那学历不高的人,他们的胆大心细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好性格而不是成绩,所以在这点上,成千上万的家长都搞坏了。
第二,真正做到了陪伴要及时,要抓住陪孩子的黄金时间。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家对于孩子来说是全部;上小学了,家就是晚上;初中高中了,家就是周末,上大学了,家就是寒暑假,等到工作了,家就是年夜饭。
所以我们与孩子之间其实只有一次的缘分,下辈子,无论爱与不爱,都不会相见了,不要让自己的爱迟到,要珍惜眼下为数不多的陪伴。
人生没有时光机器,你不可能等过了几十年说,哎呀,当年我应该多陪陪孩子,来不及了,你是没法回来的。
第三,真正学会了爱孩子的本身,爱的最高境界是:不要希望孩子好,只要对她好。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戴安娜曾经提出过,一种权威式的家庭教养方式,就是父母一方面严苛要求孩子不允许背离,另一方面呢,对孩子的关注很少,甚至对孩子的需求都很少回应。
那这样的父母呢,他对孩子爱是出于资格感,就是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我是为了你好,你得听我的,那孩子呢,他是否能够全然的理解和接纳这一份爱呢?会不会压抑着孩子的天性啊?
所以接受孩子本身,我们的孩子一定是有优缺点的,我们的孩子一定是有不同的情绪的,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呢,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出现,这个时候我们要接纳的是问题,是状况。
希望这三个家庭教育的心法,能够帮助家长在迷雾中看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