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世乒赛“金满贯”?
中国第一位“金满贯”如何诞生?
上海一共出了几位“金满贯”?
小体带你走进
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三展厅
共同解读
世乒赛女子“金满贯”项目:女单(吉·盖斯特杯)、女双(波普杯)、混双(兹·赫杜塞克杯)和女子团体冠军奖杯(考比伦杯)
自从1959年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中国乒乓队斩获了无数煊赫的荣誉,其中就个人而言最耀眼的当属“金满贯”成就了。所谓世乒赛“金满贯”是指一名选手,能够在他(她)能参加的所有世乒赛项目上都拿到过冠军。也就是说在世乒赛男女项目和混合项目的共七个冠军中,获得单打、双打、混合与团体四项冠军,达成满贯成就。这样的选手当然是十分厉害的,在名将如云的国乒队,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也只有1人首先达成此成就,而整个20世纪80年代也才有另外1名运动员再度获得满贯。巧的是这两位都是巾帼英雄,而是都是上海队的。今天就来说说关于她们的故事。
“没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顽强的人。”
——中国首位世乒赛“金满贯”林慧卿
林慧卿被誉为“中国第一代削球女王”
1941年,林慧卿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一个小商人之家。她从小就喜爱乒乓球运动,因为斯文娴静的性格,所以偏向以柔克刚的削球打法。不久,她在全印尼少年赛中夺冠。1959年初,她回到祖国,入选上海乒乓球队,开始系统训练,进步神速,翌年跻身国家集训队。
1965年,对于林慧卿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4月,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林慧卿打入了全部四个项目的决赛,最终她和队友郑敏之、李赫男、梁丽珍一起为中国队首次捧起女团考比伦杯,还与郑敏之联手夺得了中国第一个世乒赛女双冠军。回国后,又在9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夺得女子单打和女子团体全国冠军。正当她准备趁热打铁冲击自己的大满贯时,中国乒乓球队遗憾缺席了随后的两届世乒赛。这一等就是6年。
1971年,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上,林慧卿获得了女子单打冠军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中国重返世乒赛。终于等到再次披挂上阵的林慧卿,已经年届三十。经过女团、双打、混双几轮决赛的激烈争夺,林慧卿和队友张燮林联手为中国队首次夺得混双冠军,并且再度搭档郑敏之第二次拿下女双冠军。等到了女单决赛的时候,林慧卿身上一点力气也没了,而对手又是在团体赛上赢过她的大关行江。她一度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队友梁丽珍就用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名言来鼓励她,还模仿对手的球路来帮助林慧卿尽快适应,找到破解的办法。结果,林慧卿在场上咬紧牙关,发挥了全部潜能,最终击败大关行江,夺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同时,林慧卿也成为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个戴上世乒赛“金满贯”桂冠的运动员。
“没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顽强的人。”作为乒乓球女子削球打法的鼻祖人物,林慧卿不仅为后来者开创了道路,她的顽强意志和刻苦精神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国球的荣耀一起,代代传承。
挥拍夺冠 俯首育才
——中国第二位世乒赛“金满贯”曹燕华
曹燕华使用过的乒乓球拍
江山代有才人出,女子乒坛的80年代属于曹燕华。这只陈列于上海体育博物馆第三展厅内的乒乓球拍,见证了她的时代。曹燕华1962年出生于上海,5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并且表现出惊人的天赋。15岁时被徐寅生慧眼识珠,选入国家队试训,并且为了增加她的经验,让她随队参加访欧比赛。结果没想到,尚在试训期的曹燕华,一下子就拿了个冠军回来。到了1980年,18岁的曹燕华已经获得了7次公开赛冠军,俨然女乒新的领军人物。1981年,周兰荪开始接任曹燕华的教练,对她的技术加以进一步改革,针对弱点进行补强,她的乒乓球水平再度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之后,曹燕华更加势不可挡,只要参加的比赛,几乎全部赢得冠军。
1985年第38届世乒赛,曹燕华在女单决赛中击败队友耿丽娟,成为中国队蝉联世乒赛女单冠军的第一人。更重要的是,她与蔡振华搭档收获混双冠军,让自己成为继林慧卿后第二位赢得世乒赛团体、单打、双打、混双冠军的“金满贯”选手。可惜的是她没有机会获得一枚奥运金牌,因为乒乓球1988年才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而曹燕华在1985年到达当时的巅峰之后,就选择了退役。即使如此,在她年轻的职业生涯中,也夺得了国内外大赛的59个冠军。
1985年,曹燕华告别赛(上海静安体育馆)剪报及签名的纪念封
虽然离开了乒乓赛场,但曹燕华心中始终没有放下过对乒乓的热爱。旅居海外多年的她回到故乡上海后,于1999年创办了上海曹燕华乒乓学校。没能获得一枚奥运金牌是她心中永远的遗憾,但她通过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圆满。现在正值当打之年的奥运冠军许昕,正是这所学校培育出来的。上海乒乓的传统一脉相承、薪火不绝。
最后,小体要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上海一共出了几位“金满贯”?在星光璀璨的中国乒乓队里,获得世乒赛“金满贯”殊荣的也不多,截至目前不过7人,其中上海就占了3位。第一、第二位今天的文章已经介绍了,至于上海的下一位“金满贯”得主是谁?答案不妨留到下一期揭晓。
文:《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澎湃新闻、乒乓世界杂志、中国乒协官网、乒乓网
图:《国球之“摇篮”上海乒乓名将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