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今天9点56分,在空间站执行任务超过180天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完美着陆于我国的东风着陆场,标志着神舟十三号任务和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成功。

(图片说明:王亚平顺利出舱)

三位航天员的返航,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要知道,在刚刚脱离空间站的时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速度是和空间站相同的,也就是差不多每秒7.68公里,可以说非常快了。在400公里高空返回到地面的过程中,神舟十三号需要减速到几乎为0,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我们介绍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一共分为五步,依次是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制动离轨,惯性滑行,再入大气层以及着陆。

这里面涉及到的很多步骤,听起来都很高大上,不过我们都通俗地介绍过。即便如此,大家最关注的,普遍还是最容易理解的那部分——降落伞。

(图片说明:神舟十三号降落伞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

说起来,关于神舟十三号的降落伞说道,还是非常多的。它关系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可谓至关重要。那么,关于降落伞,我们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呢?

从今天的图片或者视频中,大家可能看不出神舟十三号的降落伞有多大。实际上,它的面积非常大,达到了1200平方米!要知道,NBA比赛中篮球场的面积也才只有差不多436平方米,也就是说,神舟十三号的降落伞面积相当于3个NBA篮球场那么大!

相比之下,神舟十三号确实显得非常迷你,它真的用得上这么巨大的降落伞吗?

(图片说明:神舟十三号返回舱“主伞”示意图,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降落伞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在迎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这个任务中,降落伞不仅仅是做得大就能完成任务的,航天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真的是非常多!

大家能够看到的,基本上都只有一只大降落伞。实际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降落伞系统还要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又称为大伞)三部分,其具体功能要在降落的过程中一个个发挥。

(图片说明:主降落伞系统示意图)

我们之前的文章介绍过,打开降落伞属于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的第四步。一般来说,当飞船降落到距离地表10公里的时候,就要打开降落伞了。

在刚刚脱离空间站开始下降的时候,神舟十三号还在太空中,几乎没有气体,所以没有必要打开降落伞。到了100公里高空的时候,这就算是进入了传统意义上的大气层(冯·卡门线),此时飞船的速度极快,需要通过和大气的摩擦来减速,而且摩擦过程会产生惊人的热量,同样也不能使用降落伞。

空气能够提供的阻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距离地表大约十公里的时候,就需要打开降落伞了。

我们说得简单,只用了五个字,但“打开降落伞”实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图片说明:神舟十三号着陆过程)

在打开降落伞的阶段,首先返回舱肩部喷出一个圆盖,这是飞船的伞舱盖,随即拉出一具引导伞。引导伞的作用是保证减速伞能够正常拉出

减速伞用作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的一级减速和姿态稳定,为主伞的打开创造有利的条件。除此之外,它将要发挥作为主伞的引导伞的作用。

随后,才是主伞的打开。刚拉出来的主伞,形状类似于橄榄球,有一个尖,主伞的口用绳束缚着,空气需要一点点地进入,而不能直接完全打开主伞,在这个时候,神舟十三号的下降速度仍然有每秒几百米,如果一口气直接打开降落伞,那么1200平米的大伞会一瞬间灌入太多的空气,很有可能就会把伞冲爆,导致飞船坠毁。

(图片说明:神舟十三号着陆过程示意图)

随后,束缚绳会被切断,大伞迅速膨胀开来,此时空气的灌入速度虽然快,但已经不足以冲破大伞了。在大伞打开的一瞬间,会产生巨大的阻力,从而产生很强的后坐力。在这种情况下,航天员会感受到一股巨震,身体也会非常难受。不过,他们的心情会一下子变好,因为这种反应意味着降落伞打开成功,降落过程基本上没有其他危险了。

凭借着巨大的降落伞,神舟十三号的速度可以降到大约每秒10米,相比于初始速度已经微乎其微了。但对于航天员来说,这样的下落速度还是难以承受的。不过就像我们说的,即便是这么大的降落伞,能够提供的空气阻力也是有限的。在距离地表1.2米左右的高度时,神舟十三号还要通过反推发动机的启动,将速度降到每秒2米左右,这个速度着陆就比较安全了。

你可能会问,在着陆的过程中,降落伞会不会发生意外呢?万一发生意外,航天员该怎么办?

首先,我国的载人飞船经历了严格的技术验证,虽然我们无法保证这个世界上存在所谓的“完美”,但降落伞发生故障的概率的确是微乎其微。即便是出现万一,也不意味着灾难必然发生,因为我国的神舟号载人飞船都携带了两个独立的主、备降落伞系统,也就是所谓的“冷备份”。两个降落伞系统基本是相同的,备份伞可以在意外情况下拯救航天员的生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所用的降落伞,是一群80后以及90后的年轻人打造的。

(图片说明:神舟十三号完美着陆)

不仅是降落伞系统,整个中国航天系统,在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的同时,背后还有大量的年轻航天人得到了技术的提升,为我国储备了大量的航天人才。未来,他们也将接过老一辈航天人的接力棒,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后继有人,也是让我们非常欣喜的。

今年,我国还将送两批航天员去空间站,并且发射两个实验舱,正式完成空间站的建设。中国航天事业,令人期待。中国航天人,值得骄傲!

#欢迎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
举报/反馈

姿势分子

106万获赞 20.4万粉丝
资深科普创作者,语言通俗,精彩有趣
乘风计划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