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桂小笋
4月11日,证监会等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提及用多种方式增进价值回归,稳定投资者预期。其中,包括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为稳定股价进行回购。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实施股份回购;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本公司股票出现大幅下跌时积极通过增持股票的方式稳定股价等。
事实上,也有不少上市公司选择了用控股股东、董监高增持的方式来“喊话”投资者,以表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4月以来截至4月12日(下同),共有24家公司推出增持计划,增持的原因来看,“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信心”被提及最多。
透镜公司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上市公司要把业绩经营好,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红,并配合增持、回购等措施,才能更好地给予投资者信心。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增持的同时要注意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规。
增持原因多指向对公司有信心
查阅近期增持公告可知,对于增持的原因,大多数公告都提及了对公司有信心。
高凌信息称,控股股东珠海市高凌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于2022年4月11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股份金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不高于人民币1200万元。
立讯精密也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拟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不超过人民币4亿元;实施期限为自本增持计划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择机完成。
翔宇医疗公告提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总经理何永正拟自2022年5月5日起6个月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允许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竞价、大宗交易等)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不过,由于当前处在财报披露期,也有公司的董事增持不小心踩在了窗口期。“董事本人因疏忽大意、未考虑到处于定期报告前30日的敏感期,操作失误导致违规增持公司股票。”有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
对此,王智斌律师建议,“当前正处在年报和季报的发布期,上市公司的高管如果要增持或减持股份,要注意‘窗口期’的规定,增持公司表明信心是好事,但也应合法合规,并及时进行信息披露。”
给予投资者信心要先稳健经营
尽管公司的控股股东、董监高用增持等方式表达了对公司未来的信心,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的基本面及经营状况,才是最为关注的投资决定因素。
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最为看重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成长性等因素,这些因素是投资价值判断的“根”,如果这些不具备,其他则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上市公司首先要把主营业务业绩做扎实,在主业盈利良好的基础之上,给予股东合理的分红回报,稳定长期投资者的信心,减小公司股价短期波动。”况玉清建议。
此外,增持和回购也是有效表达公司及管理层对上市公司信心的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配合业绩的支撑,才能为投资者树立长期的信心。“总之,要用稳健经营、合理分红为长期手段;回购、增持为短期手段。‘长短结合’让投资者对企业树立更好的信心。”况玉清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