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造成社会巨大恐慌的“白银市连环杀人案”,历经28年,终于尘埃落定。

从1988年到2002年,在这14年里,凶手高承勇入室杀害、性侵了11名女性,最小的才8岁。

手段血腥残忍至极,让当时整座城市的年轻女性都陷入恐慌之中。

被抓后的高承勇,面对警方的询问,没有丝毫慌张,反而十分冷静地交代犯罪细节。

即便是已经过去28年的第一桩案件,他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都记得无比清楚。

显然这么多年里,他脑海里从未忘记过这些记忆,但却并没有丝毫悔恨,仿佛置身事外。

在被问到“当时什么想法?”“这些年来你不后悔吗?”等这些情绪等问题时,他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表示这和案件有关吗?

办案人员和代理律师都曾表示,他有很强的自控力,心理素质也很好。

以至于,他的杀人动机并不明确,只是办案人员曾听他偶然提到一句“比较痛快”

从他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漠视生命,漠视情感,对ta人冷酷,没有什么感情。

这不禁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冷血精神病”

01

冷血精神病,主要指缺乏正常人类情感的暴力倾向的性格障碍者。

典型特征是无情。

因为无情,所以ta们在面对血腥、恐怖的事物,譬如尸体时,无所畏惧,没有丝毫害怕的心理。

Ta们的大脑不能理解情感,但十分擅长“模仿”情感和利用情感。

例如,让ta们听一首歌,ta们只能从语言角度去理解感情色彩词语的含义。

也就是说,ta们只能理解歌词,无法理解曲调。

而且与其他精神疾病患者不同的是,ta们不会表现出狂热或者歇斯底里的情绪,所以看上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

这就导致这种疾病比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更为隐蔽,也更难以描述。

因此,精神健康部门对它的研究进展比较漠视。

但Kent Kiehl医生认为:

“犯罪引发的经济损失每年都是天文数字,患有这种精神疾病的人在四十岁前平均因四起犯罪行为而获罪。

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将冷血症划入科研范畴。

而对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投入资金则多了上百倍,其实精神分裂症引发的犯罪比例要小得多。”

02

目前,研究专家们对它的形成原因还没有达成统一理论。

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基因遗传扮演了一定角色,缺乏关爱的家庭更易引发冷血精神病。

但事实证明,这并不绝对。

1994年4月12日,美国丹佛市一位叫做Sue的母亲经历了她人生中最为糟糕的一天。

她17岁的儿子和另一个同学在学校杀死了 12 位同学和一位老师,并打伤了另外24人。

他们用了1年的时间来策划这个惨剧。

不久,在午后的图书馆里,两人一起自杀。

Sue痛不欲生,她无法理解平时乖巧懂事的儿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行为,而她本人也不是媒体报道中所谓的“恶劣的母亲”。

事实上,儿子不是什么孤僻暴躁的魔鬼,母亲也不是,整个家庭是温暖有爱的。

不管人们怎么不信,但惨剧就是发生了。

就像我们社会中的种种报道一样,“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看上去不是那样子的人啊!?”

詹姆斯法隆曾说:

“我们不只是基因的产物,并且科学也只能解释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人是复杂的,有很多问题,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很难用科学的理论去进行解释。

但是我们越主动研究,就越能接近真相。

03

2006年,Kent Kiehl医生在《精神病学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理论表示,引发冷血症根本原因是脑内“旁边缘系统”的受损或缺失。

“旁边缘系统”是一个大脑区域网络,自眶额叶一直延伸到后扣带回皮质。

这个系统与人类的感情处理、抑制作用以及注意控制有关。

他认为,如果能证明这个理论,然后将相关脑区域进行准确定位。

那么或许就能找到治疗那个区域的药物,冷血精神病患者将得到有效治疗,社会犯罪率也会下降很多。

但想证明这一理论,获得整个学术界的统一认可,需要很多数据支撑。

所以,Kent Kiehl医生将便携式功能磁共振扫描仪带进了监狱,并顺利招募到几百名监狱志愿者。

为了区分出监狱志愿者中间究竟哪些人患有冷血精神病。

Kiehl和他的学生使用了加拿大心理学家 Robert Hare修订版的“冷血症症状量表”(PCL-R)。

这份量表共包含20个项目,是Robert Hare根据多年在狱中对冷血精神病犯人们的表现而精心设计的。

研究人员依次按照这20个项目为监狱志愿者进行“评分”。

比如寄生状态,病理性谎言,欺诈行为,无聊倾向,情绪浅薄,移情缺乏,冲动控制障碍,放荡行为,无责任感,青少年犯罪记录和犯罪类型多样化,以及其他一些行为趋势。

根据监狱志愿者表现出的特征明显程度用数字0、1、2来标注。

大部分研究人员表示,测试对象的评分若大等于30分就被看作是患上了冷血精神病。

可以说,这是一项需要时间的研究,而我们也只能静待佳音。

04

总的来说,冷血精神病算是一种“不治之症”。

在很多研究报告里都显示谈话治疗不起作用,有时甚至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因为这种谈话会让患者学会与人周旋的技巧。

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有任何手段能够清楚地衡量与这些症状有关的人格特质。

大多数情况下,研究人员只能根据犯罪纪录来评估对方的行为是否符合“冷血精神病”症状。

但是ta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在社会上算是十分成功的“社会精英”,有着体面出色的工作,在各个领域大展拳脚。

所以ta们一般很难触犯法律或者被犯罪行为评定系统给盯上,自然也就不容易被研究人员盯上,做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这在无形之中,给研究者增加了难度。

-END-

烦恼,想倾诉。

找希律心理。

举报/反馈

小虎话财

4万获赞 6658粉丝
关注我,你可以了解到更多信贷小技巧!
湖南希律网络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