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8年,汉武帝邀请满城文武来到甘泉宫,在甘泉宫寻求打猎之乐。
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应邀前来。可是当打猎开始的时候,一场意外却发生了。
当时,霍去病和李敢并肩骑马,共同追逐林间的野鹿。但是追出去后不久,李敢发现霍去病不见了,他觉得十分奇怪。
在甘泉宫遇见野鹿的情况很少见,霍去病不可能如此轻易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一种不好的预感,蔓延在李敢的心头。
当李敢回头看过去,却看到霍去病将弓箭瞄准了自己,没等他进行闪躲,一支快箭便射穿了他的咽喉。
李敢当场中箭身亡。
在不远处的汉武帝,却下旨:关内侯李敢是在打猎的时候,和鹿争斗死亡的,安葬费由朝廷发放,将他送回侯府吧。
这在《汉书》中有明确记载:“上讳云鹿触杀之。”
这不免让人十分疑惑,为什么汉武帝要包庇霍去病?
作为飞将军唯一幸存的儿子李敢,为什么而触怒了霍去病,使他起了杀人之心呢?
此事还得从飞将军李广说起。
一、
俗话说得好:“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光虽然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却一生郁郁不得志,虽然让匈奴闻风丧胆,却一生没有封侯,成为一生憾事。
按照功劳来说,李广作为三朝将领,帮助西汉镇守边疆,绝对是能够封侯的。但是,李广却因为自己的性格,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上级,由此一生不得重用。
首先,是李广的性格过于憨直,很多时候,不知道进退。
史书记载中,李广是一个只知道自己干活,却不知道如何为自己邀功的人,这样的人,身在官场,是很容易被人欺负的。
在汉文帝的时期,西汉刚刚建立,就需要这样老实做事的人,朝代才能够有兴旺的可能,所以,这个时候的李广,受到了汉文帝的看重,一路高升。
李广作为将才,常年在边境和匈奴抗战,曾经和汉文帝一起在皇宫园林狩猎。
在汉文帝的眼中,李广不单单是一个将才,更是一个出色的帅将才,理应发挥所长,得到重用。
这个时候的李广,作为皇帝身边,红得发紫的大红人,度过了官场中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光。
好景不长,到了汉景帝时期,时局就已经大为不同了。俗话说“老实人遭人欺。”
李广憨直,不善言辞的性格,渐渐遭到了汉景帝的猜疑。
当时,有着骇人听闻的七国之乱。李广奉命前去,立下大功之后,以一人之力,夺得敌军的军旗,在军中名声大噪。
不懂政治的李广,却因为一时粗心,接受了当时梁王的将军印。
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如何能够接受地方藩王的印玺?李广却不知道这其中的关节,硬是愣头愣脑地接下了。
原本对于李广便有猜忌的汉景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恼火。
因此,当汉军班师回朝,汉景帝按照规矩论功行赏,却唯独没有对立下大功的李广进行封赏。
这个时候,李广立下的功劳,绝对值得一个候位,却因为自己的不慎,白白错失了。
更糟糕的是,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汉景帝更不信任李广,李广的晋升之路,也将注定阴影重重。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时局又不一样了。
二、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广再次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
汉武帝时期,向天下广招良臣,但是这个关节,李广早已经不复当年青春年少,身强力壮了,所以,对于李广,汉武帝其实也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李广多年抗击匈奴,对于匈奴的排军布阵,杀敌情况,一定是了如指掌,是镇守边疆、抗拒匈奴的不二人选;
一方面,李广已经年迈了,上战场难免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加上李广作为三朝老臣,也不容易成为自己的臂膀,难以驾驭,又怎么能放心重用他呢?
所以说,汉武帝一方面,封李广为名将,给予他一定程度的重用,一方面,又派出精干年轻的将领,来压制李广,防止他自恃功高,心怀不轨。
其实,这也正好体现了汉武帝的用人风格,一边放权给予重用,一方面随着国力强盛,人才辈出,于是学会联合制约,并不对人才如此珍视。
当时的汉武帝,第一时间考虑的,是培养外戚的新势力,所以他最先想到的,一是卫青、霍去病等人。这些人在朝堂上没有根基,好驾驭,能忠心。
汉武帝的皇位都没有坐稳,此时正需要这些人的帮助。
但是再看李广,他不是外戚,也不会说话,做事情更是不分轻重,不会考虑后果,更要命的是,李广还很喜欢斤斤计较,有仇必报。
当时,李广在朝廷曾经明令禁止的户外打猎,被一个官吏劝阻,却没有想到,他一直怀恨在心,不久后,就寻找机会将小官杀害;
再者,曾经有敌军八百人投降,李广不顾人劝说,不管老弱妇孺,硬是要将所有人活埋,导致失去人心。此后,只要是李广遇到的敌军,都是决不投降,最后抵死相抗、力竭而亡,为汉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在战功上,年迈的李广对比起大将军卫青,新起之秀霍去病,也是相形见绌,汉武帝渐渐也就失去耐心,李广也因此失去了立功封侯的机会。
所以说,有着过硬的军事才干,实实在在的军功的李广,虽然为三朝重臣,却一直难以封侯,成为了一生憾事。
回顾西汉时期的历史,我们能够发现,在当时以善战封号,能够封侯的人并不少,李广的从弟李蔡,虽然功劳不及李广,却被封为乐安候,在后来更是做了丞相。
李广的故事,更是一种警醒。为人处世,应当多一些胸怀,扩大自己的格局,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因小失大。
人在官场,更是需要学会观察,职场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是处理上上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接下来再说李广与卫青之间的事。
三、
漠北战役的时候,李广自愿请求出征。汉武帝原本并不想李广参军,但是无奈,拗不过他的重重请求,最终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李广以“前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作战,他的儿子李敢,也在出征的队伍之中。
出征后不久,汉军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所有人高歌庆祝,觥筹交错,正是兴头上。
此时,却有一个侍卫,匆匆忙忙跑到了营帐之中,看到卫青之后,将李广将军在帐中自尽的事说了出来。
正在营帐中的李敢,不愿意相信,再次询问后像疯子一样冲了出去。
李广行军四十年,在军中很有威望,是人们心目中的战神,赫赫有名的“飞将军”。
一生都没有被封侯的李广,一直不愿意甘心,这一次,李广将其看做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搏。
不成功,便成仁。
但是出征之后,李广却被卫青点名,让李广从东部行军,包抄匈奴残部。
希望能够正面迎敌的李广,心中很不甘愿,他向卫青请求正面对抗匈奴。表示愿意成为先锋,即使战死沙场,也绝不后悔!
但是,卫青却没有答应李广的请求,决意让李广从东路行军。
在茫茫戈壁上,路途原本崎岖,李广一行人不熟悉队形,又没有向导。一场飞沙,就让大军在大漠迷失了方向。
因为迷路,李广没有按时到达行军地点,耽误了战机,无功而返。卫青的队伍正好撞上了迷路的李广部队,便将大伙带回了军营。
因为需要上报当时的情况,卫青希望李广能够实话实说,记录在战场上迷路的具体细节,好让汉武帝心中有数。
李广此时自责到了极点,揽下所有罪责,最终自刎而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司马迁曾经评价道,飞将军李广: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桃李不能言语,可因为它们好看好吃,树下就被人们踩出小路来,李广虽然一生都不善言辞,但是他所作所为,所有的贡献,都被人们记在心里,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可是,李广的儿子李敢,却依旧不愿意接受这一个现实。
他不知道的是,李广的结局,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造成的,而是一生的悲愤和不得志的抑郁,累积而成的。
在他看来,若不是因为卫青的指挥失误,让已经年迈的父亲从东部行军,就不会是今天的结果。
李敢决定,要自己为父亲的死,讨回公道!
四、
他像极了父亲的性格,年少轻狂,不愿意听人劝说;勇猛无敌,却不知进退,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李敢咽不下这口气,若不是卫青调走父亲,父亲原本能够在战场上尽显神通,就算是战死沙场,也是有始有终。
现在父亲羞辱自尽,不过是卫青逼的!
他自己跑去将军府,逮到了正准备踏进府邸的卫青,不由分说,就是一顿拳打脚踢。
《汉书》记载:“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
卫青此时,很同情李敢的痛苦,对于一个刚刚失去父亲的人,选择了忍让。
他生生接下了李敢的拳脚,之后责令手下的人,不能和任何人提及此事。若是有人问起,就说这是自己不小心摔的。
作为后起之秀的霍去病,风头正盛,门客争先,恐踏破霍去病的府邸,朝中的大臣也是流水一样前来巴结,霍去病并不喜欢这些,于是,三天两头就来到舅舅卫青的府邸,躲个清静。
于是这一天,霍去病再次来到了卫青的府邸,希望和舅舅一起共进晚餐,顺便一起讨论一下用兵之道。但是,一进门,霍去病就马上发现了,府邸中的众人,脸上充满怒气,似乎在瞒着什么,气氛十分不对。
霍去病何其聪明,他知道,舅舅必定隐瞒了点什么。
霍去病便直截了当,去书房中找舅舅,此刻,卫青却是一反常态,装扮一贯阳刚的他,竟然盘起了头发,接待霍去病的时候,也是遮遮掩掩的。
这让霍去病摸不着头脑,后来,霍去病一时新奇,突然用手向上一抓,卫青习惯性地闪躲,却露出了额头上的伤口。
伤口刚刚擦了药,看这个样子,很明显是个新伤。
虽然卫青说是在演武场摔伤的,但是糊弄不了霍去病,霍去病问几次并没有得到答案,他深知舅舅的脾气,所以冷静下来,不再追问了,气冲冲地离开了屋子。
卫青这个时候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他这个外甥,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冲了,若是知道是何人所为,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他,出一口恶气。
对于李广将军,卫青多多少少有些自责。这件事情,做决策的人确实难辞其咎。
在内心,李广将军多次为西汉建立赫赫功勋,让边境的百姓不受战乱之苦,也开创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打法,更是让卫青受益匪浅。
就是这样战功赫赫的李广将军,到了现在,却是子嗣凋零,只有一个儿子幸存于世,让卫青心生怜悯。
可是,卫青却没有想到,自己的真诚相护,却依旧是走漏了风声。霍去病离开府邸后不久,就找到了舅舅的贴身护卫,逼问他事情的经过。
霍去病上阵杀敌,令人闻风丧胆,将军府中的众人,对于他都是又敬又怕。在将军府中,他之所以没有选择发怒,只是因为不好当面驳了舅舅的面子。
在霍去病的怒视下,侍卫只好照实说了当天的场景。
得知实情后的霍去病,他很聪明得想到,李敢若是来这,定是因为他的父亲李广。
虽然他知道了所有事情的原委,但是内心还是很生气,自己的舅舅作为当朝的大将军,为什么要默默忍受这口恶气?
李敢只是区区关内侯,按照当时的等级,比舅舅可要低上不少,可以说得上是以下犯上,在军中,这是极其严重的罪过,肯定是能够判决死刑的。
霍去病心中想,一定要找到一个机会教训李敢,他认为舅舅不愿意教训李敢,是因为不想给人留下话柄。
为了不给舅舅添麻烦,霍去病需要等待一个机会。
不久后,霍去病就等到了这个机会。
五、
汉武帝为了表彰当时有功的将领,专门在甘泉宫组织了一场狩猎会。
原本,李敢并不在受邀之列,可是,在霍去病的提议之下,汉武帝还是将请柬发到了李敢的手中。
霍去病此刻磨好刀剑,内心了然,甘泉宫,就将成为李敢的葬身之地。
打猎的那一天,李敢足足晚了两个时辰才来,汉武帝却没有责怪,反而是很关切地问道:“关内侯要节哀,这场狩猎,是霍郎推荐你来的,正好,你二人就和朕一起猎鹿吧!”
说完,汉武帝策马,向鹿追去,一会便不见了踪影。
李敢当时清楚,汉武帝的话语中,藏着玄机,他上前和霍去病聊起天:“大司马这个时候让我来狩猎,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询问在下?”
霍去病并没有兜圈子,问他为何出手打伤大将军?
李敢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这件事情,在他看来,他已经动手打了人,一人做事一人当,绝对不会瞒着,说道:“因为他的指挥失误,父亲受辱自刎身亡,我和他之间仇深似海,打他几拳,已经下手很轻了。”
霍去病听完之后,生气得质问:“李敢,你可知道,何为军法?”
李敢愣了一下,没有答话。
“军法就是听从最高指挥,让军队能够有序行进,不至于一团散沙。若是李广将军说想要前往前线,就一定要让他前往前线,那么整个队伍如何推进?若是如此,那么李广将军想要大军的指挥权,是不是舅舅也应当拱手相让?这件事情,原本也不是你想象的这个样子,也并非是大将军本意,你其实可以问陛下。”
李敢不愿意相信,马上纵马,前去追赶汉武帝。
但是出去后不久,霍去病就在他的身后下了黑手,拉开弓箭,射出的弓箭直指李敢的喉咙,李敢当场倒地身亡。
知道这个消息后的汉武帝,将霍去病单独叫了过去了解情况。
霍去病此时,早已经做好了下狱的准备。
他并不后悔,若是作为将军,连身边的亲近之人都不能保护,那么他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一段时间之后,霍去病才知道,这个时候汉武帝下旨,对外宣称,关内侯李敢是因为追赶鹿群,结果被鹿角踹死的。
按照《汉书》记录“去病时方贵幸”,说的是霍去病此时正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居无何,敢从上雍,至甘泉宫猎,骠骑将军去病与青有亲,射杀敢。去病时方贵幸,上讳云鹿触杀之。”
李敢至死都不知道,调开李广其实是汉武帝的主意。
在出征之前,他曾经秘密找到卫青,千万不能让李广和匈奴正面交锋。
李广的年岁已高,现在是决胜的时刻,容不得有一点点马虎。
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时,汉武帝看重霍去病,不仅仅年轻,也是皇后卫子夫的娘家人。李敢此刻,只能被当成汉武帝的一个弃子,最终只能迎来“被鹿撞死”的结局。
李广其实有三个儿子,但是其中两个都先于李广离世,只有李敢,是这一脉最后的传承。
公元前120年,李广曾经被匈奴四万骑兵包围,当时军心四散,人人自危。
这个时候,李敢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外围突破匈奴的重重包围,穿越重重兵刃来到李广跟前:“大家不慌,匈奴其实很好对付!大家跟我冲出重围!”
一时间,汉军的军心大定,逐渐有了必胜的信念,成功取胜。
后来,他跟随霍去病去征讨匈奴左贤王,英勇无双,夺下了敌军的战旗,一战成名。
当时,汉武帝特别封赏他为关内侯,一时风光无限。
其实,若是李敢能够审时度势,收敛锋芒,在未来,应当能够独当一面,成为汉朝的一代名将。
但是,他年少轻狂,行事鲁莽,硬生生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
李敢的经历,让不少人叹息。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全部的事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审时度势,收敛锋芒,才能迎来自己的机会。
认真踏实做事,而不是被愤怒蒙住双眼,我们的天地可能从此便是海阔天空,一片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