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员们,你们好,我是负责教授心理学音频课课程的王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分享原生家庭的内容,我们主要讲四种依恋模式。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医生和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理论,用以解释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全感。我们的依恋模式主要受早期抚育方式影响,0.5~3岁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时期,我们在这个时期形成对其他人的基本期望。在0.5~3岁,你基本上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没有语言能力和社会地位,你的生存完全依赖照顾者。你与父母或照顾者的关系会泛化,影响你的一切人际关系,形成一系列假设的基石:他们能被信任吗?他们会喜欢你吗?你觉得他们会拒绝你或对你冷漠吗?他们是否靠得住,能满足你的情感、性和其他需求吗?在童年早期,如果你的主要照顾者反复让你失望(经常消失,或者在情感上忽视你),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就会认为别人(工作中的同事或生活中的伴侣)也会如此待你。

1种类型的依恋模式是回避型,在人群中占20%。作为回避型依恋者,我们不愿意和别人有密切交往,我们想要自给自足,既不依赖别人,也不被别人依赖。我们认为,其他人都是有敌意的,并且会拒绝我们。预料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抢先报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尖刻和固执,我们如果不得不与人交往,就会采用盛气凌人和专横的态度。

毫不奇怪,鉴于我们的厌世态度,在20岁出头的年纪,我们不愿意安定下来,也不愿意要孩子,到了30岁时,我们可能还没有结婚生子。这种不感兴趣会持续下去,因此平均而言,到了43岁时,回避型依恋者可能至多维系了12年的婚恋关系,而安全型依恋者至多能维系18年。到了45岁左右,结过婚的回避型依恋者中有半数离异了;而在安全型依恋者之中,这一比例是1/4。对于婚姻破裂,回避型依恋者似乎并不在乎,往往表现得很轻松,不会患得患失;如果失去了亲人,回避型依恋者也会显得不太在乎。但这种不在乎只是表面上的。如果进行体征测量(如心率或手掌出汗量),则能看出他们内心很不安,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我们如果是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会更喜欢工作,而非谈恋爱,我们坚持认为,在工作上取得成功,就会有幸福的爱情。然而,工作中总是有无尽的烦恼,这可能因为“我们的同事都那么无能和固执”。对同事吹毛求疵(在这一点上也类似于那些有惩罚性良心的人)使我们更喜欢单独工作,专注于计算等孤立进程,从而避免了和烦人的同事们打交道的压力。我们把大量时间投入工作中,基本上没有社交生活,也很少休假——因为我们不喜欢度假。

对于婴儿及其母亲的追踪研究发现,在3个月和9个月大时,回避型婴儿(后来成为回避型依恋者)的母亲比属于其他依恋类型的婴儿的母亲更喋喋不休,但她只是自说自话。她对婴儿说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对婴儿的动作或声音的回应,而是由她自己的情绪或一时的兴致驱动的。如果我们是回避型依恋者,在婴儿期,我们的母亲通常是控制性和侵扰性的,她会打断我们的注意力,将其重新定向到她自己想要的方向。如果我们有睡意,她可能会叫醒我们,迫使我们注意。如果我们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她不是与我们分享这其中的乐趣,而是坚持要求我们回头看她,甚至直接动手,把我们的头或身体扭向她——尽管她通常不喜欢亲密的身体接触,如拥抱。这种互动必须是由她主导的,我们很快就放弃了主动接触的尝试,因为她的态度总是很消极。她的面部表情常常是愤怒或带有谴责性的,因为在她看来,我们的举动后面有破坏性或顽皮的动机。毫不奇怪,由于觉得我们有这种不良动机,她经常会表现出敌意。

除了在婴儿期受到这种类型的照顾之外,在童年期,回避型依恋者也很可能会受到不敏感的照顾,当我们在青春期经历成长的烦恼时,父母的反应通常是严厉、苛责和冷漠的。其结果是,成年后,作为回避型依恋者,在人际关系中,由于预期自己会被人拒绝,我们会抢先一步——在被拒绝之前,先拒绝别人。

2种类型的依恋模式是缠人型,在人群中占10%。作为缠人型依恋者,我们想和别人在情感上亲密无间,但是没有人想和我们那么亲密。面对缺乏亲密的情感关系,我们会感到不自在和孤独。尽管我们对别人真心实意,别人似乎并不像我们珍惜他们那样珍惜我们。

我们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出现高峰和低谷,经常会有嫉妒、冲突和不满。我们可能会像母亲一样照顾、保护、支持、溺爱自己的伴侣,使他们感到窒息。我们想要绝对的亲密关系,有了新伴侣,我们就渴望尽快搬去与他们同住,分享他们的生活。我们寻求完全的承诺和不变的情爱。便容易把伴侣理想化,当我们发现所爱的伴侣原来是不完美的,便会更加失望。我们很容易坠入爱河,所以当一段感情结束时,我们会很受伤,无法接受这个结局;同样,如果失去了亲人,我们也会无法接受,总觉得死者还活着,或许还会认为我们在街上看到了他们。总的来说,我们对自己有消极的看法,很容易忽视积极的一面。与安全型依恋者相比,我们离婚的可能性更大。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成因是父母否定式的抚育方式,缠人型依恋模式的成因是父母的不一致和不可靠的抚育方式。缠人型婴幼儿(后来会成为缠人型依恋者)的母亲是令人困惑的。母亲通过目光接触或抚摸与孩子互动,但如果孩子试图与她说话,她并不会回答,只是转身看看,没有别的反应。在很多时候,孩子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母亲不是非常投入,对自己没有热情。她显得很冷淡,很少主动搭理孩子。这可能是由于抑郁引起的情绪低落和情感空虚,使得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孩子的笑脸也不能打动她。

在成年人当中,与其他类型的依恋者相比,缠人型依恋者更容易精神紧张,患上焦虑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由于童年早期受到不一致的照顾,我们容易歇斯底里,产生过度的恐慌,甚至情绪失控。我们也更容易患恐惧症和强迫症,这可能是我们应对可怕的、不可预测的外部世界的方法。

3种类型的依恋模式是混乱型,在人群中占20%。混乱型依恋者与其他两种不安全型依恋者有一些共同之处。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缠人型依恋者,渴望情感上的亲密关系,但是就像回避型依恋者,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去信任或依赖他人。我们可能是这两种类型的令人费解的混合体。我们可能会担心,如果与他人的关系太密切,自己会受到伤害,当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变得认真起来时,我们就会开始摇摆。我们与人交往的模式是变幻莫测、令人费解,有时候简直是怪异的。

6岁时,我们可能已经对母亲形成了控制性、专横的态度,告诉她该做什么,该看哪里,该想什么——更像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而不是反之。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时,我们似乎很难清晰思考,我们的举动怪怪的,并且有挑衅性。我们可能会试图花几分钟的时间惹恼一个玩伴——通过用手电筒照他的眼睛,或者用木偶抓住他的鼻子。然而几分钟后,与另一个小孩一起玩时,我们可能就会采取不理睬甚至后退躲避的态度,自己一个人躺在床上把脸埋进枕头里。

在青春期,我们很容易解离,感觉非常“心不在焉”。我们可能会说,自己有时会与自身脱离,而说到自己,我们会觉得我们正在与肉身不在场的某个人面对面。对我们的朋友来说,我们是一个谜。在他们看来,我们所能做的任何事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讶——除非我们能以正常的方式行事,并且坚持一段很长的时间。那才会让人感到惊讶。

成年后,与其他类型依恋者相比,我们更有可能患精神疾病和犯罪。我们更容易陷入与我们的伴侣或孩子的暴力关系之中,成为一个可怕的父母。

最后,第4种类型的依恋模式是安全型,在人群中占50%。如果我们是这种类型的人,就能比较容易地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舒服自在地依靠他人或被他人依靠,既不会特别担心独处,也不会特别担心不被别人接纳。

在孩童时期,我们更可能与同样属于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并且避免与属于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孩子交朋友,在成年以后,我们的爱侣也更可能是安全型依恋者。与伴侣一起解决问题时,男性安全型依恋者会采取积极和支持的态度,试图提供帮助,而不是表现得像个竞争者,或变得恼火。女性安全型依恋者更有可能会从男性伴侣那里寻求情感上的支持,并且乐于接受拥抱或者用肢体语言表达的关爱和鼓励。与其他类型依恋者组成的伴侣相比,安全型依恋者组成的伴侣是最和谐的——吹毛求疵和冲突都比较少见,并有更多的温情和友善。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成因是,一个敏感的母亲积极地回应孩子的需求。虽然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总能随时满足孩子的需求,但这是孩子从成千上万次的经验中得出的基本期望。在孩子小时候,如果母亲经常不在孩子身边,那应该安排一个可靠而敏感的照顾者替她照顾孩子。当她在孩子身边时,她很有兴趣与孩子互动,诱发孩子的主动性。她喜欢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和眼神交流,对孩子很上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如果她的生活出了问题,她会尽量避免使负面情绪渗透到亲子关系中。而且,与其他类型的依恋者的母亲相比,安全型依恋者的母亲本身就不太可能患抑郁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也不太可能酗酒或吸毒。

好了,我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节课,我将带大家继续了解个体的自体感。

举报/反馈

育儿宝贝课堂

16获赞 31粉丝
家庭教育帮助您学习育儿知识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