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处艺术馆,它位于丰台区久负盛名的宛平城一隅,比邻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在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店面内,却隐藏着琳琅满目的个人从艺时期收集的各类藏品,一进门,几幅巨型的画作就映入眼帘,还未拆封的装裱框堆叠在一旁,墙上格子里到处陈列的影视剧照都将目标指向同一个人,她就是这间艺术馆的主人——韩月乔。
韩月乔是一位非常可爱的人,她很健谈,和记者交流起来热情洋溢,她曾是70、80年一代影迷追捧的女演员,她曾出演过的电影作品多达55部,电视剧也有几十部之多,像《欢欢笑笑》《白桦林中的哨所》《潜角》当年可谓深受观众的喜爱,后来由她主演的《田野又是青纱帐》还一度获得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小百花”创作奖,她的演艺事业可谓是丰富多彩,获奖无数,而这一切的背后也和她绚烂的艺术从业经历有着重要的关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韩月乔60年代开始从事体操,70年考入芜湖市文艺学员班后被分配到文工团担任舞蹈演员。根据她的过往经历了解到,一开始她并没有想成为一名电影明星,在团里时因为底子不错,当时江苏省轻工业局通过团里还找她拍了一些广告,反响很好。
后来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有片子想要找一位会跳芭蕾舞的女演员,团里当时12个人正在排练《金凤凰》,主创团队站在台下结果一下子就相中了舞台上的韩月乔,认为她最适合做片中的舞蹈演员韩莎莎。当时的韩月乔还没有当电影演员的打算,一心只想着出国演出为团争光。后来还是团里的人告诉韩月乔,剧组有让她试戏的想法,韩月乔这才决定尝试一下,几次试镜下来,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出彩的演技她再一次得到主创团队的充分认可,于是便成就了她第一部处女座《爱情与遗产》的拍摄。令她意外的是影片播出观众好评如潮,她也因此一炮而红,片约不断。那时流行将明星海报做成日历的形式,在这间艺术馆里她收藏的这类海报更是不胜枚举,足以证明一个时代下的盛世。也正是这时韩月乔才有了成为电影演员的打算。在韩月乔艺术馆内至今还收藏着当年的影视资料,有剧照,有她的从业履历,还有在影视领域荣获的各项奖章。
其中一面展柜里仍保存着她在上海戏剧学院就读时的证件,说到这段经历时她的脸上忍不住的笑意盈盈。作为她艺术生涯里程碑的起点,她告诉记者,就读上海戏剧学院初衷,是想让自己在未来从影事业能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当时的她已经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喜爱,各位名家导演更是纷沓而至,但是,她却选择继续进入表演学院研学深造,不断磨练自身的表演技巧。展柜里还有一块红色的砖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后来才知道这是她参加上海戏剧学院校庆时的独家纪念品,仔细看你会发现上面还印有学院的校徽呢。除此之外,展柜展示的还有当初根据电影改编而成的小人书以及当年相关剧照,和它们并排摆放的还有一个神秘的蓝盖儿盒子,几次猜测下来大家都没有猜出它的用途,还是韩月乔笑着为记者揭开答案,原来这是她在文工团时期用过的化妆盒,里面打开都是油彩的痕迹。韩月乔还为记者展示了一副她亲手制作而成的假睫毛,由于过去化妆技术较为匮乏,韩月乔为了能够更贴近角色展现人物魅力,她用自己的头发和胶水做了这副假睫毛,参看着展柜中的一幅幅美美的剧照,记者感受到了老一辈演员身上对于艺术水准的追求,也看到了她们对于艺术的坚守与热爱。很难想象这样的化妆方式在早年演出的普遍性,但今天看来演员早期时对于艺术、对于舞台效果的追求却依然能够启迪后人前行。后来韩月乔又进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继续着自己的从影生涯,不断推出了很多好的作品如:《女教官的报告》、《黑脸女婿》等。
除了影视题材类的展品外,韩月乔对于艺术的热爱还体现在众多艺术种类方面,涉猎的范围相当广泛。尤其是绘画层面,她一直对自身的绘画风格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为此她在创作多副高四米左右的巨型画作时也毫不手软。她还为记者展示家族的自画像,而这每一副画作背后都有她的寓意和艺术表达。如此从容的作画风格勾起记者的话题,谈话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对于早期整体艺术的创作风格方面她也曾一度不确定,有过迷茫和焦虑,但是随着来到了宛平城的这几年,她血脉中流淌着的红色基因再一次被唤醒了,作为军三代的她天生对红色文化有着天然的敏感性。宛平城下的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的觉醒之地,让她在找寻风格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她骄傲的说:“我是70年代的兵,70年代恰恰也是自卫反击战时期,新英雄涌现,和我的年代如此契合,所以我对自己的作品又找到了新的定义。”她还为此特地买了几套军装,希望前来参观的游客也能感受一下这里别样的氛围,很多时候游客的反馈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启发。来到宛平城的这几年,韩月乔说这也是她作品迈向成熟的几年,也渐渐与这里的文化氛围融合在了一起。一切仿佛都刚刚好,艺术馆的陈列刚刚好,碰到的人和事也刚刚好,如此契合也让她更加明确了艺术馆今后的发展方向。对于接下来艺术馆的发展方面韩月乔说,她要进一步去梳理宛平城的故事,要让当代年轻人更加了解老一辈保家卫国的历史意义,树立年轻人对新时代下保卫国家的责任和信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她希望未来有时间能够去梳理相关影视题材的内容,更好的帮助青年们认识到这点。同时她还说出了未来对于新作品创作的展望和构想,她希望能够以卢沟桥青石板为创作背景,展开来刻画一部作品名为《峥嵘岁月》的艺术创作,以此可以体现出卢沟桥历史特征。说这些时她神采奕奕,眼神里流露出的是藏不住的兴奋和期待,记者仿佛也看到她的画作中那伟岸背影下的信念感和使命感,那是一名军人对国家的热血与激情。
随着韩月乔的介绍展馆已经转了大半圈,但是感觉还有很多没有完全看到,当记者向她询问展馆内到底有多少种藏品时,她居然也不知道。对于热爱艺术的她来说创作是无止境的。栖身多领域下的艺术研究,一路参观下来记者看到了画作、瓷器、扎染布艺等多种艺术品数不胜数。过程中她还兴致勃勃地和记者分享了她和瓷器的缘分,机缘巧合下一次拍戏返程,中途经过景德镇她很想尝试一下自己亲手绘制一支瓷瓶,来到店里只看见老师傅们忙碌的作业,没有人理会她的请求,只当是个普通游客罢了。后来为了能够亲手绘制,韩月乔花重金和一位师傅买下了一个瓷胚,看了一圈师傅们的制作,精湛的笔尖工艺自然不必多说。但她并不甘心,她要创作出自己的特色,当时她就想到了自己在西藏时画的喇嘛“小品”于是她决定发挥自己的创作优势,开始了她第一支瓷瓶的创作。烧制完成后刚刚那些老师傅们便坐不住了,纷纷赶来观瞧,并且把瓷瓶放到了售货架上,这让韩月乔对于瓷器艺术的创作更加坚定了。说到这里韩月乔引着记者来到展架旁介绍起她早期时制作的瓷制工艺品,并且开心的和记者分享每一件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据她介绍因为空间有限还有展品没有完全陈列出来,目前她还在统计中,除了部分纪念性藏品,馆内艺术品都是由韩月乔创作完成。除了日常拍戏的任务外,她还会持续投入创作下去,并且展馆也是面向市民开放的。她说也曾考虑过展开经营,但是又不想太快的将艺术馆经营急于推向市场化,她还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走进她的艺术馆,关注红色文化下的经典故事和那些感人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宛平城的历史,体会传承红色文化之美。目前她还在坚持着将这份热量的传递下去,希望通过自身经历和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感染更多的人,这也是她的初心一直没变过。
采访到最后她分外感慨,她告诉记者她很幸运得到丰台区政府的支持,能够在这里设立自己的艺术馆,这不单单是分享艺术人生的平台,同时这里也是她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是让她非常欣慰也是非常欣喜地。作为一位影视从业者她最离不开的就是人,人们的反馈和交流让她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加深,不断成为她艺术创作的动力。这里每一件艺术品的制作和诞生都离不开这个过程,在创作中思想是活的因此作品是会说话的,在与人交流中洞察自己,这是个反复而漫长的过程,韩月乔仍旧保持着初心不断的倾听反馈再创作,她将各种艺术形式联系在了一起,将灵魂倾注进作品之中感受着艺术之美,品着漫长的艺术之路。
来源:丰台报
实习记者:常胜一
摄影:徐伟
编辑:徐伟
举报/反馈

北京丰台官方发布

5.1万获赞 2.7万粉丝
关注丰台,给您带来最新资讯
北京市丰台区融媒体中心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