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会泽县榜上有名。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会泽县因势利导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优质粮食、山地牧业、绿色蔬菜、特色林果、冷水渔业等优势产业集群不断积厚成势,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肉牛养殖。
念好“山字经” 写活“特文章”
会泽县地处乌蒙山腹地,立体气候明显,优势资源丰富,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会泽县因地制宜,坚持区域化布局、集群化发展思路,在海拔1700米以下的上村、鲁纳、雨碌、娜姑、大井等低热河谷乡(镇)发展冬早蔬菜、石榴、葡萄和冷水鱼等产业。在海拔1700米至2300米的者海、金钟、鲁纳、新街等温凉山区乡(镇、街道)发展山地蔬菜、苹果、生猪、肉牛等产业,建设生猪养殖生产线212条,年出栏生猪196.5万头,建设1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600余个,年出栏肉牛21.47万头,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驾车、火红、大桥、待补等高寒山区乡(镇)发展马铃薯、优质燕麦、夏季草莓、黑山羊等产业。
石榴基地管护。
2022年,全县种植马铃薯80.85万亩、优质燕麦15万亩、夏季草莓8.1万亩。截至目前,会泽县已入列全国生猪养殖大县和调出大县、全国优质冷水鱼基地县,夏季草莓种植规模全国最大,产量占全国市场的80%,5.5万亩盐水石榴以皮薄、籽软、味甜等特点走俏市场。
羊肚菌采收。
强化“弱底子”撑起“硬实力”
会泽县把产业布局与基础建设、科技配套、加工转化一体谋划同步推进,为特色产业发展打牢基础,多渠道争取、整合项目资金30.6亿元,实施农业产业项目724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9.7万亩,极大改善农业生产综合条件。
会泽县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定点帮扶优势,成立“会泽院士之家”,朱有勇、唐华俊等院士多次实地指导,帮助制定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标准,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选育改良食用菌、中药材、燕麦、马铃薯等品种。会泽县被列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优质高产燕麦新品种在2500米的高海拔地区成功推广种植,亩产由原来的50-60公斤增加到300公斤。
会泽县全力打造占地1035亩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1221亩的轻工业园区,建成50万吨马铃薯、辣椒、花椒、蔬菜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园区,建成年产25万吨的饲料加工厂、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厂和2.3万吨全省首条燕麦植物奶生产线,全县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由2019年的1.58:1提高到2:1,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惠及更多群众。
2021年,会泽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167.32亿元,是2015年71.37亿元的2.34倍;粮食总产量48.33万吨,是2015年40.55万吨的1.19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74元,是2015年7828元的1.76倍。
蔬菜丰收。
生态“土宝贝”成市场“新宠儿”
会泽县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下大力气树品牌、搭平台,推动山区特色产品变成优质商品,走向广阔市场。实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耕地生产障碍修复等项目,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增效,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创成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和监管示范县,认证绿色食品44个、有机农产品10个,创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0个,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亮。
会泽县坚持“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精心打造农产品特色品牌,乐业辣椒、火红黑山羊等5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会之泽”“七彩云麦”等区域公用品牌,“会泽大洋芋”荣获“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待补镇入选全国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录,会泽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政府搭台、媒体牵线、企业唱戏,会泽县借助各类博览会、交易会、农产品推介会“走出去”推销,举办石榴文化节等“请进来”展销,拓宽云品进京入沪走粤渠道,加大“互联网+”电商营销力度,绿色粳稻等6个农产品入选国家扶贫产品目录,小罐炕茶等4个产品入选上海消费扶贫产品目录,大山沟里的“土宝贝”成了消费市场的“新宠儿”。
曲靖日报特约记者 尹永权 通讯员 李兴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