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有很多经历相似的故事:两人白手起家,历经波折,实现了财务自由,最后,两人却以离婚为结局。

元代《冯玉兰》中写到:“嗨,正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按照大众集体思维模式,原本应该是夫妻双方无法共苦,只能同甘。但现实却大相径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此,我的理解是:一、抱团取暖。人在困苦的环境中,亲戚朋友难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甚至可能出现远离的现象,这时,人的情感是极其敏感和脆弱的,意志力容易受到影响。伴侣的支持和鼓励,是最有效的推动力和“强心剂”,双方更能紧密联结在一起。二、目标一致性。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夫妻双方会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目标上,很难被其他事情所影响和改变。三、自尊心使然。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理念——“面子”在发挥作用。人,都是期望能自我实现的。因此,夫妻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共同的经历和体验,容易理解和接受全部的挫折,思维同频,不会将之外部化,更不会向外人诉说,相当于夫妻之间默契地达成了一项“保密契约”,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四、内疚心理。尤其是男方,觉得自己所爱之人与己一同吃苦受累,深感愧疚,只有更加努力前进,得到一个理想的结果,才能匹配对方的付出。

但创业成功之后,结局并没有按照理想化与合乎逻辑的方式发展,这是因为:一、注意力转移,发生分歧。目标达成后,会有一段思维的“空白期”,夫妻双方需要有一个接受创业成功的心理准备期。这时,思维是静止的,夫妻双方的注意力从一致创业,转移到了未来的持续发展上。分歧和矛盾开始出现。二、聚光灯效应,也叫焦点效应。由于创业时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双方会忽视或包容对方的缺点,而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业中。创业成功后,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出现不健康的“自恋”现象。难以接受对方的批评,同时会将对方的缺点无限放大,超过容忍极限。三、补偿心理。这是内疚心理的反向形成。觉得自己已给对方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模式和条件,自己已经尽到了责任和义务。而在创业过程中,自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理想的生活状态,现在的成功,能够提供资源和空间去弥补之前自己想达成而未成达的心愿,有更多的选择权去实现不同的目标。

夫妻共修,是一门学问。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世间诱惑千百种,薄命一条难周全。珍惜这前世千年的修行,才换得今生一世的情缘。

举报/反馈

心理咨询师杨琴

1229获赞 279粉丝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工作者
心理咨询师,杨琴,深圳市同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亲子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