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人活一世都是为了孩子在打拼,为了能更好地给他们铺路,自己苦一点累一点不算什么,只要孩子以后好好地就行。
因此在生活中,许多父母拼命工作,努力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即使年迈,他们也在不停计算可以给孩子留下多少遗产。
而在众多家长中,有一个人却并不这样想,他便是曾宪梓。
曾宪梓,“金利来”创始人,香港富豪,身价25亿。
在世时,他曾捐款上千次。
即使在病逝之前,他也提前立下遗嘱:要将25亿元家财全部捐献给祖国,不留给儿子......
曾宪梓
3元钱能买来什么?它有多大的作用?
在现在看来,3块钱几乎什么也做不了。小孩儿可能会用它来买少量的糖果,行人可能会用它来乘坐公交车。
而在上个世纪,3块钱的实际价值远比现在高。
但从未有人想过,3块钱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没错,看着不起眼的3元钱,就直接改变了曾宪梓的一生。
曾宪梓,出生在1934年。
那个时代战火纷飞,时局动荡,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他小的时候,为了维持生计,他的父亲和叔父去泰国经商。但不幸的是,在曾宪梓4岁那年,他的父亲就意外去世了。
从此,童年再也没有父亲那如大山般踏实的身影。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他母亲的肩上。
虽然家里没什么钱,但曾宪梓的母亲是一个有远见的人,她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即使“每天稀饭都吃不到”,她也咬紧牙关把孩子送进了学校。
为了撑起这个家庭,曾宪梓的母亲几乎不敢歇着,她白天干农活,晚上还要给人浆洗缝补衣服补贴家用。长时间的劳作让她面黄肌瘦、精神萎靡,但她从未喊累。
可即使如此,她也只供得起曾宪梓和他哥哥念完小学。
至于继续上学,则是一个奢望。
这让曾宪梓的母亲十分绝望,为此她常常在晚上流着泪入睡。
不管怎么说,生活依旧要继续。为了填饱肚子,曾宪梓的哥哥跟随同乡去了泰国。至于曾宪梓,则在家放牛、种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曾宪梓也是这样。
虽然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但他们确实是贫困户中的贫困户。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因为家中没有成年男性,他们孤儿寡母经常受到村里人的欺负。看着终日辛劳的母亲、以及笑贫不笑娼的同乡,曾宪梓在心里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争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曾宪梓养成了独立、坚韧的性格。
他常说:“有难关,自己过。”“你瞧不起我,我就做给你看。”
在放牛的日子里,曾宪梓想要改变贫困的生活、想要继续上学,却并没有办法。家庭经济岌岌可危,根本没有余钱供他上学。
就在他整日发愁的时候,一个机会悄然而至。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宪梓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转折。
因为曾宪梓上过小学,劳作间隙也常常拿书读,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很快,他的情况就被一个搞土改的同志注意到了。
了解到曾宪梓的家庭情况后,那个同志叹了口气,不忍心看一个好苗子荒废的他,在跟曾宪梓的母亲商量过之后,亲自把曾宪梓送到了学校。
在学校,他语重心长地对老师说:“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要多关照。”
至此,时隔多年,曾宪梓终于重新回到了校园。
满心激动的曾宪梓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抓住机会,好好读书。
那个时候,国家每个月会给困难学生3块钱的补贴。
也就是那3块钱,大大缓解了曾宪梓的就学压力,让他看到了希望。
彼时还只是一个穷小子的他心中满怀感激,他立下志向:要出人头地,要努力回报祖国!
后来晚年时,他不止一次地感慨地说:“从17岁到27岁,国家养了我1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
曾宪梓
在校期间,曾宪梓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后来,成绩优异的他成功考入了中山大学。
进入大学之后,想改变命运的他更加发奋学习,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四年后,依靠奖学金和助学金,曾宪梓完成了学业,并于1961年被分配到了广州的一所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
就在曾宪梓本以为可以放开手脚,立志干出一番事业报效国家的时候,变故发生了。他的哥哥给他传来消息:希望曾宪梓带着母亲来泰国定居。
之前,曾宪梓的哥哥去了泰国闯荡,但没想到因为父亲遗留下来的遗产,他与叔父发生了争执。曾宪梓的哥哥认为,是叔父侵吞了父亲的财产。
在这场遗产争执中,已经在泰国打拼多年的叔父占了上风。
恼怒之下,曾宪梓的哥哥决定叫弟弟曾宪梓来泰国帮助自己,夺回财产,等处理好遗产的问题之后,他们一家正好顺便在泰国定居。
但曾宪梓
虽然在国内的生活刚刚起步,但曾宪梓放心不下家人。那段时间,他经历了在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为了家人,也为了有机会做成更大的事业,他选择去了泰国。
当时中泰两国没有建交,想要去泰国非常麻烦,曾宪梓需要从香港出发,才能顺利前往泰国。而要从香港出发,则需要拿到香港的身份证来办理护照。
人生地不熟,口音也不相同,说客家话的曾宪梓只能先借住在一个姑姑家里。但寄人篱下,肯定不能白吃白喝,因为各种条件限制,他只能先找到一个当保姆的工作。
在那个时候,男保姆是很少见的。
连曾宪梓自己也从未想过,自己身为一个名牌大学生,竟会有朝一日去做男保姆,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曾宪梓的母亲也来到了香港。
当时,曾宪梓已经结婚并有了两个孩子。
生活困窘的他们,只能一家老小只能挤在一个几平米、连头都抬不起的走廊斜坡里。
那段日子,曾宪梓吃了不少苦,但想到很快就能拿到签证,他浑身都充满了动力。他盼望着能早日处理完遗产问题,之后成就一番事业,报效国家。
曾宪梓
9个月后,曾宪梓终于拿到了相关的证件,顺利带着家人来到了泰国。
然而,此时他的哥哥已经因为遗产问题,和叔父闹得不可开交。
因为都是一家人,且曾宪梓受过高等教育,他不忍看家人因为钱财决裂,索性放弃了争夺遗产。他还经常在他叔父和哥哥之间调和,希望能挽救亲情,但是收效甚微。
甚至到了后来,曾宪梓的哥哥十分的嫌弃曾宪梓,认为他没有血性,不敢争抢。
也因为这样,曾宪梓越来越不受他哥哥待见。本来曾宪梓住在哥嫂家里,每天起早贪黑帮他们做生意,只求能吃饱饭,可一直没能得到好脸色。
但万事皆有两面性。
因为曾宪梓的哥哥是卖领带的,所以在那段时间,曾宪梓学会了如何制作、推销领带。这些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领带
后来,曾宪梓的母亲实在难以忍受泰国闷热潮湿的天气,于是便在1968年跟曾宪梓及其家人回到了香港,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靠着叔父的资助,曾宪梓在香港暂时安顿了下来。
但毕竟不能总依靠别人,曾宪梓一直在寻找工作。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曾宪章只能先打一些来钱快的零工。在奔波中,他明白通过打工维持生计过于艰难,所以他一直在琢磨创业的事。
善于观察的他很快就发现了商机......
在每日的奔波之中,曾宪梓发现了一个现象:
虽然香港的西服行业发展很好,但作为配饰的领带,却没有得到同步的发展。
香港人很爱穿西装,但街上认真打领带的人却并不多。
曾宪梓认为,领带作为西装的必需品,早晚都会被人们重视起来。到那个时候,市场需求会很大。如果能把领带的生意做大做强,利润将会十分可观。
于是,曾宪梓靠着身上仅剩的6000元港币,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由于资金实在短缺,根本租不起厂房,所以最开始,曾宪梓只能选择在自己家里缝制领带。
根据曾宪梓的计算,当时他一天至少需要卖出60条领带,才能让满足一家老小的基本开销。所以,他必须马不停蹄地工作。
在领带做好之后,曾宪梓就拿着领带去挨家挨户寻求合作。
但是,每一次他都被拒之门外。
这让他很是苦恼,想不通是哪里出了问题。尽管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
他说:“推销的时候,老给别人赶出来,一进门,就让我走。但我下了一个决心,卖不到5打就不回家,我要学怎么做生意,我和我的家人要吃饭。”
终于,在一次推销中,曾宪梓发现了自己领带卖不出去的原因:
那家店的经理看了看曾宪梓手中的领带,然后随手一指,示意他看向店里放置领带的地方。
在顺势看过去之后,曾宪梓沉默了。
因为店里进口的领带用料考究,做工精良。而曾宪梓因为资金不充足,只能选择比较劣等的布料,并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做工也没有进口的精细。
发现了问题,就要去改进。曾宪梓把没卖完的领带低价卖给了小摊贩,又购买了一批制作优良的进口领带。同时,他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市场调研。
做完这些之后,他又孤注一掷购买了一批上好的面料。
一段时间后,曾宪梓拿着一批领带回来了。那里面有进口领带,还有他们自己制作的领带。但是老板反复观看,都坚决认为那些都是进口领带。
那一刻,曾宪梓兴奋极了,他知道自己前段时间的努力没有白费。
之后,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薄利多销的特点,曾宪梓成功和不少商家构建了合作关系。赚到一些钱后,他立刻租了厂房,进行规模生产。
曾宪梓
后来,他给自己的产品起名为“金狮”。
但因为谐音不吉利,所以他把名字改为了人们熟知的“金利来”。
因为金利来这个名字听起来吉利,产品质量又好,所以曾宪梓的领带受到了很多人追捧。
曾宪梓不仅重视产品,还重视宣传,他赞助了当时名气很大的中国队,打响了口号——“金利来,男人的世界”。
金利来领带
而聪明的经商头脑,也是曾宪梓成功的关键。
上个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大萧条,他开创了专柜的销售模式,反而获取了不少利润。
1989年,曾宪梓成立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的领带专营企业,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后来他还积极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带动了内地的经济发展。
此时的曾宪梓虽已成为了人生赢家,但他对自己却十分苛刻,不仅身上穿的是十几块的衣服,吃饭也并不讲究。他还给自己定下了标准,每日的花销不能超过50元。
这还是后来物价上涨之后的标准,之前的标准是30元。
曾宪梓在吃饭
很多人说他十分节俭,但在慈善方面,他其实可以说得上是“挥金如土”。
在从香港回到内地之后,他第一时间赶回大陆。看到落后的故乡,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大量的教学设备,还为其建造新的教学楼。
不只是对于故乡,他的捐款遍布全国各地的各个领域。
据统计,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他累积捐赠超过1400次,金额累计超过12亿港元。其中,教育行业所占比重最大。
曾宪梓希望,其他人也能像他一样,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2019年,曾宪梓在老家梅州去世,享年85岁。
在曾宪梓去世之前,他还专门立下遗嘱: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将自己所拥有的25亿元全部捐献给祖国,不留给儿子。
面对别人的议论和诽谤,他曾并不在意。他说:“只要生意不破产,只要曾宪梓还活着,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一天也不终断。”
其实,不只是捐款,他还曾为香港的回归据理力争,对此他表示:“不论谁损害我们国家,伤害香港,我都不会允许的,我一定会据理力争。”
曾宪梓虽然没有给子女留下资产,但他却给他们乃至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无私奉献、知恩图报,以及那颗热爱祖国的心,令人动容。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投稿邮箱:service@shxyo.com